鲁国是周公的封国、中华礼乐文化的传承之地,也是孔子的家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还是山东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鲁国春秋》以深厚的儒学底蕴、扎实的史学考据和恢弘的文学功力,将孔子所写的12代鲁公、242年的春秋断代史扩展到36代鲁公、790多年的整个鲁国历史,描写了从周族兴起、伯禽封鲁到战国末期鲁顷公被楚国灭亡的历史风云和人物故事,是一部真实、生动、全景式的鲁国史。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的过程中,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一项重大决策,然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它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过分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使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做法大肆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严重困难。作者依据可靠资料对这一运动的过程做了全面梳理。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战乱频繁、各族人口不断迁徙的历史时期,在各族人口不断迁徙的过程中,胡汉文化相互接触、相互碰撞、相互影响,经过嬗变、趋同,最终在北朝后期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全新的汉文化。不过在这种文化的融合过程中,由于北朝后期在中国北方的农牧业地区同时出现了东魏北齐与西魏北周两大敌对政权,分别统治着山东、关陇两大区域,由于历史、文化环境、自然环境不同,加之进入各区域的胡族人数多寡不同、文化水准也有高低之别,这两大区域最终形成的全新汉文化也就必然存在着诸多差异。
本书以地理环境为切入点,以军镇烽戍遗存调查整理为线索,对不同局势下,整个天山廊道军防体系在唐朝经略西域的进程中所发挥的具体战略作用进行了探讨。对道路交通,尤其是天山内部廊道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唐朝诸多保障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安全的战争,都是借助于天山内、外部廊道,与周边游牧部落等的合作进行的。全书以此为出发点,对天山廊道的交通进行了全方位的整理和研究。
《走进日常:唐代的衣食住行》是黄正建研究员关于唐代社会生活的研究论著,共分部分:一、唐代衣食住行的分类研究;二、唐人日常生活的综合研究及对社会生活史研究的一些思考;三、其他与社会生活史相关的话题。在一部分分类研究中,黄正建先生分别按衣、食、住、行门类讨论了唐人的社会生活。不仅对具有鲜明唐代风格的诸多物质史个案,如唐代的戒指、耳环、冬春衣、胡服、宴会、胡食、住房、绳床等有较为深入的讨论,还着重对唐代车服、赐宴、常贡制度等的变迁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在第二部分唐人日常生活的综合研究中,黄正建先生充分发挥其综合研究的能力,对唐代小说,如《游仙窟》中的衣食住行生活,以及唐代典型文人官员,如韩愈、张说、元稹的日常生活进行了细腻而精当的勾绘和比较,通过文学作品和人物的个案,真实而生动地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