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西方人(外交官、新闻记者、商人、医生等)是见证上海解放的重要群体,本书从他们的视角回溯上海解放的重要历史事件和细节,讲述中国命运的决战,上海解放的经过,客观展现出上海这一东方大都会如何成为中国共产党治理下的人民城市的恢弘场景,揭示出这是人心所向的必然历史趋势。 档案史料中保存有一座城市的重要记忆,外文文献的史料是更独特的一个视角,本书是近年参考、利用外文文献的用心之作。这部按时间脉络呈现上海解放的通俗历史读物,文笔清晰,叙述生动,富于现场感和故事性,颇具新意。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历史是很好的教科书。本丛书分别选取在共和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转折或引起过社会加速发展的12个年份为切入点,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这些年份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本书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了1984年前后中国发展的历史:阐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党和政府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 改革开放 的方针政策和这些方针政策所产生的结果,客观清晰地反映了这一时期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这些事件所带来的新的社会发展变化和历史成就。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历史是很好的教科书。本丛书分别选取在共和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转折或引起过社会加速发展的12个年份为切入点,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这些年份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本书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了1997年前后中国发展的历史:作者叙述了 非常重要而又极不平凡 的1997年中国发生的大事:在这一年,随着香港回归祖国,中华民族一扫百年耻辱;在这一年,我国经济建设出现了良好态势,实现了 高增长,低通胀 的软着陆,这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尤其是在这一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更是一篇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宣言。在世纪之交,中国开始了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历史是很好的教科书。本丛书分别选取在共和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转折或引起过社会加速发展的12个年份为切入点,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这些年份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本书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叙述了 非常重要而又极不平凡 的1997年中国发生的大事:在这一年,随着香港回归祖国,中华民族一扫百年耻辱;在这一年,我国经济建设出现了良好态势,实现了 高增长,低通胀 的软着陆,这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尤其是在这一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更是一篇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宣言。在世纪之交,中国开始了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本丛书分别选取在共和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转折或引起过社会加速发展的12个年份为切入点,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这些年份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本书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了1956年那个风生水起、风起云涌的年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史实,比如提出 双百 方针,号召 向科学进军 等。本书采用纪事本末体,将研究性成果以讲故事的形式诉诸文字,作者权威,可读性强。
本书是新中国70年历史的大事记。经中共中央批准,由中央党史与文献研究室组织编写,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重点主题出版图书,是广大干部群众庆祝新中国70周年、了解共和国的书籍。本书按时间顺序,系统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展示了70年来党和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军事、科技等各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对于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披荆斩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历程,了解7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历史是很好的教科书。本丛书分别选取在共和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转折或引起过社会加速发展的12个年份为切入点,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这些年份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本书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了1954年前后中国发展的历史:开一届人大、定第一部宪法、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本书采用纪事本末体,将研究性成果以讲故事的形式诉诸文字,作者权威,可读性强。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历史是很好的教科书。本丛书分别选取在共和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转折或引起过社会加速发展的12个年份为切入点,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这些年份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本书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较为详细介绍了中国发展进程中重要而非同寻常的2003年。在这一年,中国打赢了一场不见硝烟的抗击 非典 的人民战争,实现了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治水兴邦的百年期盼,用自己的航天飞船将我国的航天员杨利伟送上了太空 从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壮丽诗篇。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历史是很好的教科书。本丛书分别选取在共和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转折或引起过社会加速发展的12个年份为切入点,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这些年份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本书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了2013年前后中国发展的历史。全书一共有 从严治党 改革进行时 绿色行动 文化及其他 四章客观清晰地反映了2013年这一历史节点前后中国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这些事件所带来的新的社会变化及重大意义。本书采用纪事本末体,将研究性成果以讲故事的形式诉诸文字,作者权威,可读性强。
主要内容为北方某橡胶厂党支部自1950年代至1970年代有关会议的记录,对研究中国近代城市社会变动、工厂管理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这是一本解读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的全新著作,本书以史为主、史论结合,从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国防建设和和平外交建设等十几个专题,全方位展现*为新中国的巩固、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艰辛探索的曲折过程,反映*卓越的智慧和胆略、忧国忧民的情怀。这本由中共党史专家精心编著的著作,拥有极高史料价值和教学价值,是大众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不可或缺的宝典。
主要内容为某农村公社1960年代有关代表会议记录,对研究中国农村基层组织的变迁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简称国史研究),是以新中国的成立、建设和发展的历史为主要研究对象,与中国古代、近代史研究相衔接,与中共党史研究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历史学科。如同其他学科一样,国史研究有其理论与方法。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建立在国史研究及其经验与规律的基础上,同时借鉴其他学科特别是中共党史研究等相近、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是国史研究学科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国史研究起着规范、引导和推动作用。 本书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系列教材之一,从国史研究的学术发展史、国史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国史研究的若干思潮、国史研究与专门史研究的关系、国史史料的整理与研究及国史研究的方法六方面进行系统阐述,其中国史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着墨尤多,为国史研究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学理基础。
安文思,系葡萄牙籍入华传教士。他于1648年到达北京,一住29年。本书由他以葡文写成,原名《中国的十二特点》,是西方早期汉学的奠基作之一。本书前21章,记述了中国的历史与明末清初时的社会状况,特别对中国社会的礼仪风俗、城镇特点、官僚贵族体制和皇城建筑等作了较为详尽的记述。书后所附利类思神父所写的《安文思神父传略》,是一份重要的文献,传记中记载了他和利类思在张献忠处的经历并补充了有关张献忠的文献。一位17世纪生活在北京的葡萄牙籍传教士,以他的视角、他的思维方式、他的价值观去认识、去感知与他的祖国完全不同的东方国度,在生活、传统、习俗、信仰等方面无从避免的冲突与默契、真知与谬误、失望与敬仰 凡此种种,录以文字,便有了本书。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系列教材之一,研究对象为国史学科体系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大背景出发,分八个时间段,讲述了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20年70多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全过程。 本书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探索、形成和不断完善的历史轨迹,把握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体系中经济史研究的重点,科学客观地再现和解读了中国经济跨越式发展奇迹的历史。
红装不让须眉,贯穿古今的女性颂歌。 中国女性是历史中不可抹灭的存在,她们独立果敢,富有思想,却不限于一面,咏絮之才,巾帼之躯,更有开创盛世的魄力。她们生于不同的朝代,虽束缚于封建礼教,但生而平等从来都印刻在血液中。撕掉标签,是对世界的勇敢证明:谁说女子不如男。
本书主要内容为某省农村花岭大队1960年代有关社员组成、党团、民兵与妇女组织构成、农作物耕作变化、农具、社员分配等文献资料,对研究中国近代农村社会变动、人民公社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系列教材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大背景出发,根据新中国政治发展的客观实践,借鉴国史和党史等相关研究的成果,系统反映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20年70多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产生、发展的全过程。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立足基本国情,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历史主线,突出各个历史阶段政治发展的不同特点,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发展演变的基本过程,特别是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完善和发展过程,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确立、完善和发展过程,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