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转折年代 中国的1947年》这个书名,读者可能会提出一个问题:拿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来说,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例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1948年国民党统治区财政经济的全面崩溃、人民解放军发动三大战略决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些都是对近代中国的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事件,为什么偏偏要挑出1947年这一年来写呢? 当然,前面说到的那此年,都可以而且值得写一本研究专著;而1947年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有它特殊的地位。正是在这一年,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折:二十年来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国民党从优势转变为劣势,在内战战场上从进攻转变为被动挨打,由强者变成弱者;反过来,中国共产党却从劣势转变为优势,在战场上从防御转变为进攻,由弱者变成强者。双方力量对比在一年内发生的这
本书为《我相信中国的前途》之精装升级版,修订全书文字,并增加一篇新发现的黄仁宇文字。全书集中收录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一系列以中国历史与发展为主题的演讲文字,可谓黄仁宇先生晚年学术思考的结晶。黄先生以其独特的长时段、大视野的历史观透视百年中国历史进程,探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途径,反映了一个历史学家的睿智和良知,给人启发良多。
《晚清大儒王闿运》为人物传记。王闿运,晚清经学家、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字壬秋,又字壬父,号湘绮,世称湘绮先生。曾任肃顺家庭教师,后入曾国藩幕府。1880年入川,主持成都尊经书院。后主讲于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南昌高等学堂。著有《周易说》《尚书笺》《尚书大传补注》《湘军志》《湘绮楼诗集》等。本书包括“异兆降奇才,清词隽句露头角”“平生帝王学,游说“诸侯”成割据”“直笔书汗青,鱼龙喷沫鬼神惊”“谁解素秋心,苍茫自写平生意”等十章,以丰富的史料、王闿运《湘绮楼日记》《湘绮楼诗集》等为依据,从王闿运的立身、交友、授徒,乃至于为夫、为父、为邻等方面,以传主的个人经历、生命体验和历史记忆为主线,将个人的道路选择置于时代大潮下,采取众声喧哗的复调叙事方式,异常丰富地勾勒出王闿运“时过
《国学经典超有趣(漫画版)》丛书,先用简短的文字介绍国学典籍的原文及释义,然后以夸张、幽默的漫画故事形式来讲解国学典籍中所表达的含义,轻易就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吸收国学典籍的精华。全套包括《三十六计》《孙子兵法》《三字经》《论语》《上下五千年(上)》《上下五千年(下)》《史记(上)》《史记(下)》《东周列国志(上)》《东周列国志(下)》10个分册。
这是一部历史类通俗读物,是“你不了解的”系列的一部。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令华夏重归一统。中华文明历经数载演变,在这319年里达到巅峰,文坛璀璨、发明无数、中央集权走向完善,是政治经济空前繁荣的朝代之一,却又同时终结了汉民族自古而来的尚武之风,从此转向重文轻武……北宋有九位帝王,河南巩义的北宋皇陵却只有七座帝陵;宋太祖黄袍加身,身后八位帝王却非其后嗣;宋太宗大肆宣扬佛教;宋真宗写出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宋仁宗知人善用,是“守成贤主”;宋英宗完全没想到自己会成为帝王;宋神宗年轻有为;宋哲宗欲承父志,可惜英年早逝;宋徽宗才华堪称自古帝王之最,靖康之耻却永远和他的名字烙在一起……这里有你不了解的北宋史!
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弄权,黄巾赤地。乱世之下,群雄并起,枭雄辈出,何进在前,董卓继后,袁绍相接,曹操崛起,吕布扬声,刘备传名,孙坚征伐,孙策东还,孙权霸图,孔明躬耕,进献良策。 群雄并逐,枭雄相争,乱世之中,中原大地涌现出许多逆袭传奇的人物,其中最为突出的有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司马懿等。 曹操,原本为宦官之后,其貌短丑,但凭借“唯才是举”的人才方略,广收天下英才,武将如林,谋士成群,最终统一北方。虽南征败还,然关中得手,又联吴伐蜀,奠定了曹魏帝国。 刘备,本是一个没落宗亲,以贩履织席为生,然而凭借以人为本,广收天下之心,义结关羽、张飞,任用赵云、黄忠、马超等忠勇之士,南征北战,立足荆州,西图巴蜀,终成蜀汉大业。 孙权,七岁而孤,十八岁掌权,文用张昭、鲁肃,武用周瑜、陆逊
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文天祥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尽人皆知。我们所熟悉的文天祥,是那个战败被俘后舍生取义的宋朝忠臣。然而,历史不止一面,人生从来多姿。文天祥的一生,更是坎坷、不屈。他曾是状元、官员,官至右丞相,他是使者、英雄,却终成阶下囚……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看看高中状元时意气风发的文天祥、仕途浮沉时忧国忧民的文天祥,去看看率军勤王时正气凛然的文天祥、宋元更迭时以身殉国的文天祥。
奸党罪指官僚群体朋比为奸、结党营私的共同犯罪,于明代洪武九年(1376)前入律。奸党罪对上承接“十恶”重罪,对下统摄各类职官结伙犯罪律条,渗透于明代整个法规体系之中,成为弹性极大、包容性极强的“口袋罪”罪名。奸党罪名推动了中华法系“情、理、法”文明的升华,承载传统政治纲常伦理道德精髓,反映君主制度发展时期的罪名构建特征。 本书从立法指导思想、党论纷争概况、朋党罪名演化三个角度,分析奸党罪的立法沿革变化,揭示中华法系一项罪名的成长成熟历程。从入律时间考证、律条含义诠释、律条关系分析、体系地位解释、法规体系整理五个角度,分析奸党罪的立法水平,揭示其精妙的律目结构、有序的罪名构成和严密的体系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