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种不同的人, 但今日,世界舞台为什么只剩下我们自己? 从只能啃食虎狼吃剩残骨的猿人,到跃居食物链*的智人, 从雪维洞穴壁上的原始人手印,到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的脚印, 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生物科技革命, 我们是如何登上世界舞台成为万物之灵的? 从公元前18世纪的《汉谟拉比法典》,到18世纪的美国独立宣言, 从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 从兽欲,到物欲,从兽性、人性,到神性, 我们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快乐吗? 我们究竟希望自己得到什么、变成什么?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是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 赫拉利代表作品,书写从十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将科学和历史编织在一起,从全新的角度阐述地球上智人的
我在美国生活、工作了六十年,这里相当于我的第二个家。但与此同时,我始终是一个中国人,是一个东方人。因此,我具备内外双重的视角:能以美国公民的视角从内部深度观察美国社会,又能以东方人的 他者 角度去看美国 这就是我要写这本书的理由。 许倬云 《美国小史》的作者许倬云先生在美学习工作和生活了六十余年,他将其东西方历史研究的学术背景与在美国社会的亲身经历结合起来,以极为精简的文字,介绍了美国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政治、军事等方面近三百年的历史。 附录为有关中美关系史的回顾、许先生就中国经济建设发出的建言,以及一份推荐书目,许先生选取的十二本书,能够帮助读者建立一个宏观的框架,从历史来理解中国和世界的现实。 许先生深厚的历史学养,令这本 小史 具有明确的大众面向,可读性强、通篇精彩。
一个曾两次发动了世界大战的国家,是如何从先天不足成为实力强国的? 《德国简史》是美国历史学家玛丽?普拉特?帕米利的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分为20章,从印欧迁移、日耳曼民族等一直到德意志帝国的建立,还包括查理曼大帝、亨利四世、路易十四等德国有名的统治者,以时间为线索,讲述德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作者用擅长的手法,用具体的历史事件将德国的大历史串联起来,并融入作者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全面了解德国。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通俗易懂,趣味性强。青年译者用更适合现在读者的语言全新翻译,新增几千字注释。所有章节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翻开任一页都能开始阅读。让读者可以像读小说一样读历史。想要了解现在的德国,就要读一读《德国简史》。
《季风吹拂的土地:现代东南亚的碎裂与重生》是一部关于东南亚现代化进程及其面临问题的反思和剖析。作者迈克尔 瓦提裘提斯既是东南亚社会与历史的研究者,又是经历丰富的旁观者。他求学于伦敦亚非学院,后于牛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长期在东南亚生活,曾担任BBC和《远东经济评论》的记者。基于其亲身经历和专业背景,瓦提裘提斯从东南亚的社会症结与历史重负出发,既有对不同国家社会历史差异性的比较分析,又有对东南亚社会整体性问题背后复杂原因的深刻解读。通过与高层精英或升斗小民的对话,作者揭开了东南亚的真实面貌 深入骨髓的腐败、被舍弃的人民、愈发*的种族和宗教偏执。凭借记者出身所特有的犀利观察和敏锐判断,作者认为东南亚困局的深层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精英分子始终自私自利;二是支持东南亚社会稳定的宽容与包容关
英国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国度,曾经的 日不落 帝国,一个具有绅士风度的国家。本书将帮你从地理、文化、制度等多个维度了解英国的 进化历程 。 《英国简史》的作者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玛丽 普拉特 帕米利,全书分为英格兰简史、爱尔兰简史、苏格兰简史三部分,分别从古不列颠、早期的爱尔兰、早期的凯尔特开始讲起,讲述整个英国的历史发展。内容容纳了政治、经济、地理、文化、科学等,是全面了解英国历史的通俗读物。作者用擅长的讲故事手法,用有趣而简短的故事将英国不同的历史时刻串起来,彼此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翻开任一页都能开始阅读。群书新增6820字注释,译文更专业,更通俗。想要了解现在的英国,就要读一读《英国简史》。
1987年,彼得?赖特在其回忆录《抓间谍的人》中,公然指控曾执掌英国军情五处的罗杰?霍利斯为苏联间谍,代号 埃利 。这本书如一块巨石,在英国政坛和情报界掀起滔天骇浪。 本书以此为引,揭露20世纪初至冷战高峰期的英、美、苏情报系统的崛起、发展以及彼此斗争的情报暗战。 全书如抽丝剥茧,以大量绝密档案、真实采访、当事人著述,揭秘冷战博弈的情报真相。书中以间谍的潜伏与暴露为线,串联谍战的四个阶段:古琴科事件背后暗流涌动,拉开冷战的序幕; 剑桥五人组 潜伏在英国核心情报部门,对苏输送关键情报;柏林隧道与古巴导弹危机期间,双方谍报交锋惊心动魄,冷战局势不断升级;1983年韩国客机被击落,瑞安行动、 优秀射手83 军事演习展开,世界濒临核战的边缘。直到苏联解体后, 埃利 的真实身份仍是未解的谜团,等待真相的揭晓。 书
本书讨论工业革命前五个世纪英格兰社会的性质,以及英格兰与欧洲其余国家的关键差异。作者依据他本人对英格兰若干教区的详细研究、其他学者的各种地方性专题研究、历史人物的日记、法学文献、外国的史料,检讨了马克思、韦伯、麦考莱及当代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基于英格兰案例而提出的社会变迁的大框架。作者陈述了一种意见:对于英格兰的历史,一直存在着一种根本误读,并由此而影响了对于英国和美国现代社会的理解,也影响了关于工业化前提的当前理论。
暂无内容简介。。。。。。
谷物的驯化始于1万年前。谷物在欧亚大陆上的传播,助力人类孕育出了城市、国家和文明。当许多古文明因为气候变化导致谷物收成锐减而衰亡时,擅长农耕的华夏文明奇迹般地得以延续。时至今日,粮食安全依然是中国的头等大事。 谷物自大航海时代走向全球。工业时代的拖拉机、化肥和谷物期货,让人类次挣脱 马尔萨斯陷阱 ,但土壤退化、化学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近50年,谷物成为全球贸易、生物能源和气候变暖等议题的主角,转基因则引发了巨大的社会争论 《谷物的故事:读解大国文明的生存密码》分为四个部分共16章,纵横万年,放眼全球,帮助读者自神奇的谷物一窥人类绵延的历史。
本书是葛兆光学术随笔,共分为六部分,部分旨在为传统祛魅,对新世纪以来,国人趋之若鹜的国学热做历史角度的分析。语言轻松幽默,言说的背后又带有对当代文化的关切。是可读性与内容扎实兼备的六篇历史小品文。第二和三部分,是葛兆光多年来,治学研究的当行本色。从周边看中国,何以中国,这些当下读书界耳熟能详的命题,正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人如何与世界相处的一种自我定位。这里面的八篇文章,正是在这个支点上展开,有对中国典籍,特别是地图的新认识,也有多包括朝鲜、泰国(暹罗)、缅甸的新知。读来引人入胜。第四部分,名之曰游学,是作者连续三年在美国普林斯顿交流的侧写,它展现的是历史学人更为感性的一面,历史学家看历史学家,是抛去故纸堆后的英雄相见欢。第五部分,可谓之曰治学,与部分也有一定的呼应。在多
美国崛起为超级大国,是20 世纪一个重要的全球性事件。它在危机与挑战的应对中蒸蒸日上,在平等与发展的平衡中渐进改良,又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强势扩张。 面对自由竞争与政府干预、个人权利与社会责任、对内民主与对外霸权,以及特有的种族与移民问题,美国应如何解决,在数字经济和全球化的时代又将何去何从 本书从美国所继承的丰富精神资源和19世纪给美国留下的问题与危机谈起,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影响美国的各种思潮,深入探讨美国的发展模式及其得失利弊,客观讲述美国百余年间走过的独特道路及其内在动因。
《埃及史》主要以时间为序,记述了远古时期至亚历山大征服前夕古代埃及的王朝更迭与王位继承。全书涉及约3000年左右的埃及古史以及400多位埃及国王,现今留存有114个王名,其中84个可与现代埃及学界发现并确定的王名做对比。《埃及史》也因此自法国学者商博良(Champollion)破译古埃及象形文字之时便被视为权威性的参考资料,而且迄今仍然在埃及学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
《福泽谕吉 文明论概略 精读》是日本当代思想家子安宣邦对福泽谕吉的名著《文明论概略》(1875)的再解读。《文明论概略》是福泽谕吉从文明论立场出发为日本设计的近代化蓝图,曾深刻地影响了日本的近代化走向,后经丸山真男等思想家的阐释,成为介入当代思想生产的经典文本。作者把《文明论概略》放回到日本近代初期的历史语境中,并参照近代日本实际走过的历史轨迹,运用知识考古学的方法,分析了其中的思想洞见、偏见和内在矛盾。子安宣邦通过精读福泽谕吉这部为回应19世纪后期亚洲发生的巨大转换而写就的著作,提出了如何重新审视历史,以应对当今我们所面临的 全球化 处境等问题。
伴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自17、18世纪开启的民族主义浪潮迅速席卷了欧、亚、非和南美洲大陆,帝国的崩解与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齐头并进,势如破竹,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方才显出颓势。然而,与其说20世纪是所谓民族-国家的世纪,不如说是帝国与民族-国家相互纠缠的历史。本书从全球史的视野出发,选取了发生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的几桩案例,采用理论与历史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构成当今流行的民族主义与帝国理论的诸多复杂的文学想象因素,以及隐藏在这些理论论述背后的、浓厚的殖民主义和自由帝国主义色彩。
凯撒是古罗马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擅长演说,谙熟文辞。公元前58年至前50年,凯撒在高卢开疆拓土,在戎马倥偬之中写成《高卢战记》共七卷,详细叙述了其在高卢的作战经过,回击了政敌的非难,宣传了自己的政治纲领。凯撒死后,他的幕僚奥卢斯 伊尔久斯续写了第八卷,补述公元前51年至前50年间的史事。全书不仅是一部讲述紧张战局与精彩谋略的战争史,也是史家凯撒记录高卢、日耳曼和不列颠等地区早期历史状况的珍贵文献。因其叙事翔实精确、文笔清晰简朴,而成为史学经典与拉丁文学名篇。
本书是研究英国工业革命的经典著作,作者用精炼的文字编织出英国工业革命的整个历史,通过对纺纱织布、挖煤炼铁、技术创新、资本运转、童工生活等场景的精心刻画,将英国工业革命的方方面面展现在读者面前,并指出,人口、科技、资本是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阿什顿也明确指出,工业革命带来的一系列变革,不只是工业上,还是 社会上的和思想上的 。作者在考察和叙述工业革命的同时,意识到经济过程的特点不是突然变化的,也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工业革命应该是整个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段,而且不是*后一个阶段。这些都为我们多角度长时段的认识工业革命提供了借鉴和视角。
1776年美国建国,1863年林肯作为第16任总统发表葛底斯堡演说,这八十七年来的若干政治斗争和关于宪法的论辩,以及不同的政治人物在不同时期做出的不同努力,是本书的主要讨论对象。作者在历史的纵深中梳理制度形成的来龙去脉,实事求是地展示各种力量在历史重大关头的选择,并且不忽视历史行程中的偶然和复杂,组织起对美利坚的创制的讨论。 这是一部充分体现中国学者主体性、以中国的学术话语认真研究美国的专著,在基本立场上,作者摒弃了曾经影响过中国学术界的美国制宪的 民主奇迹 说,同时,通过历史路径来反思美国法治道路,有助于驱除我们曾经为美国模式编织的光环。
澳大利亚 一个在赤道另一边,随处可见奇异动植物的 蛮荒 国度。两个多世纪之前,英国人将西方文明硬生生地强加到这块与世隔绝的孤独大陆之上,改变了澳洲土著社会的运行轨迹,创建了大英帝国又一个新的支脉。在英国人之前,西班牙和荷兰人已经来过这里,荷兰还将大陆的西半部命名为 新荷兰 。英国的库克船长不以为然,在大陆的东面航行探测一番之后,便以英国国王陛下的名义宣布这块大陆归英国所有,重新命名为 新南威尔士 。起初,英国君主和诸位大臣对这块遥远的化外之地并没有什么兴趣,只是到了北美十三殖民地宣布独立之后,英国严刑之下数以万计的罪犯无处可关,才想到了这个地方。随着一船船流放犯的到来,澳洲大陆开始改变面貌,尤其是自由移民的加入,更加速了新社会和新国家的孕育和诞生进程。这样在20世纪开启之时,就在浩渺
该书的主要内容不在战争过程,也不在美国政界、军界的决策内幕,而是把战争的性质定义为 内战 ,把论述的重点放在介绍和分析战争发生前朝鲜半岛的历史和形势(包含战争的起因)、战争期间南北朝鲜在战斗之外的杀戮、美国半岛策略背后的政治考虑以及如何敉平战争创伤、真正结束战争、恢复朝鲜半岛的和平等方面。因此,它开辟了新的视角,弥补了长久以来国内图书市场上关于朝鲜战争的图书只论述军事进程和各政府内部、政府之间决策与斗争的偏颇,使得朝鲜战争的画面更加完整,对战争起因和动力的分析更加深入,便于读者更为全面地理解这场战争的实质。 本书作者布鲁斯 卡明斯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系著名教授,专长为朝鲜现代史、国际关系史以及东亚 美国关系史,是朝鲜战争研究中修正学派的旗帜性学者,他的相关著作是关于朝鲜战争研究
当皇帝患病,病痛会让他做出非理性的决定,甚至由此影响一个王朝的走向吗?当诗人患病,他会写下怎样的诗句?当老百姓患病,又会面临怎样的境地,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历史的车轮往往被不经意的小石子改变方向;疾病,或许就是那颗*常遇见的小石子。本书将疾病和应对疾病的手段作为 读史 的窗口,举凡重大瘟疫、防疫措施、古代医疗系统、长生药与政治、性病与青楼文化、神秘而虚无缥缈的蛊毒与瘴气、古代外科手术尤其是华佗事迹的真假、割股疗亲是否真有治病功效 从中不仅要看到疾病对历史进程的影响,还要看到人们为了对抗疾病、追求健康与长生时采取的种种手段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以及疾病对古代中国思想的冲击,对许多人人生的改变。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评论埃及是 尼罗河的馈赠 ,这条河形塑了埃及的地理,控制了它的经济,造就了它的文明并决定了它的命运。这是一个不断重建的国家,但每个时代都留下了它的痕迹,法老的战舰、托勒密的运粮船、罗马的运兵船和维多利亚时代的蒸汽船都曾在这里遨游;如今,这些水域承载着现代游客经过河岸边的定居点,那里的农村生活 捕鱼、耕作,以及洪水的泛滥 数千年来一如既往。 在尼罗河贯穿这个国家的旅途中,过去和现在的连接点繁多且深刻。沿尼罗河顺流而下,欣赏令人眼花缭乱的古代文字和野心勃勃的现代成就,是感受和理解这片独特的、混乱的、保守的和快速变迁的土地的*方式。
《阿根廷迷思》介绍了阿根廷人的近百个个流布甚广的观念,作者称之为 阿根廷神话 ,其实表达的是阿根廷人心底的各种困惑,涵盖了历史、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 比如阿根廷是一个欧洲国家,还是一个美洲国家;阿根廷资源丰富,本应该成为澳大利亚或加拿大,但为什么没有;阿根廷看上去似乎没有种族主义,但为什么没有其他拉美国家那么多有色人种;探戈号称阿根廷的音乐符号, 但会跳探戈的人却很少 作者以轻松的笔触介绍了这些迷思的由来,但诉求却是严肃而沉痛的。作者痛惜于将近一个世纪的停滞,感叹阿根廷就像一个拒绝醒来的迷梦,不弄清楚阿根廷人到底是谁,这个国家就没有办法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