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斯科一条安静的小巷里,有一栋老房子。往上爬六段楼梯,左转,就是穆罗姆采夫的家。1902 年10 月的某个夜晚,我们走进他家,在那里待了整整100 年。我们认识了穆罗姆采夫家族的几代人,也认识了他们的邻居和朋友;我们目睹了他们的相聚和分离、快乐和悲伤、希望和失落,经历了许多俄罗斯普通家庭在那个年代中所经历的一切。 这段家族往事折射出了20 世纪俄罗斯的历史。诉说这段历史的不仅有本书的主人公,还有他们的物件:家具、衣物、餐具、图书、玩具等。物件会保存它们被制造和使用的那个时代的烙印,留下光阴的痕迹。它们见证了课本中未曾写过、对我们至关重要的历史,也见证了每一个家族的故事、朋友的故事、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事。
1991年底的苏联解体无疑是20世纪人类*重大的事件之一。 作者根据新近解密的老布什总统图书馆的绝密档案,包括总统顾问的备忘录和老布什与世界各国领导人的大量电话记录,重新解读了那段纷繁复杂的历史。 本书挑战了关于冷战结束的传统观念,揭示了布什政府试图结束冷战、保全苏联作为其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伙伴的复杂游戏。 作者重点着眼于事件中心的四个人物 乔治 布什、米哈伊尔 戈尔巴乔夫、鲍里斯 叶利钦、列昂尼德 克拉夫丘克,聚焦苏联*后五个月间发生的故事,正是这五个月改变了苏联的命运和世界的格局。本书作者会多国语言,能够查阅英语、俄语、波兰语、乌克兰语和白俄罗斯语的文献,这让他能够多角度地呈现一个关于苏联解体的全新的、戏剧性的故事。 本书荣获2014年吉尔伯奖(The Lionel Gelber Prize)和2015年普希金俄语图书奖
★地中海见证了无数政权的崛起与衰落, 但人类文明的征程从未中断,没有哪种文明会不经历波折起伏而长盛不衰。 从盛极一时的金字塔时代到埃及帝国终结,从希伯来王国的建立到其终被亚述和迦勒底摧毁,从希腊人征服爱琴海世界到市民和城邦的消亡,从罗马统一意大利到帝国分裂、灭亡 地中海一一见证了这些伟大文明的崛起和陨落。读懂地中海,你就能看透中东乱局的千年宿怨之根,理清人类文明的发展脉络,明白为何它孕育并塑造了西方文明。 ★本书内容基于芝加哥大学教授J H 布雷斯特德的历史学讲义 内含300幅珍贵历史实物图片 展现近代西方重大考古发现 见证从史前3000年到西罗马帝国灭亡3000多年间人类文明的征程 探究文明从诞生、兴盛到衰亡的全过程,揭示文明发展轨迹背后的历史规律 ★严谨权威的史料分析 生动流畅的讲述 丰富的图片资料=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展现了英国历史全貌的精彩著作。杰里米 布莱克将3000年的大不列颠浓缩在此书中,带读者进行了一次令人叹为观止的英国历史之行。 本书以年代为轴,从战争、政权更迭、经济和文化发展等方面,介绍了英国是如何从一个小小的岛屿国家逐渐壮大并一步步成为"执世界之权柄"数百年的大英帝国,又是如何逐渐式微的。书中以当今大热的苏格兰独立公投事件为契机,展现了现代"英国化"的发展进程。 本书从英国地理环境对其发展的影响入手,探讨了英国社会和政治文化的形成,也为读者展现了历经沧桑后英国民众的国家认同感和集体记忆。大英帝国的崛起、称霸到终结的进程在书中都有清晰体现。
货币即政治,讲述卢布背后的俄罗斯兴衰二百年。 为什么拥有工业化经济和稳固私有产权的国家会长时间维持非可兑换货币? 为何俄罗斯的金本位制与欧洲模式大相径庭? 时而开放时而保守的俄国政治制度,为何总与卢布的命运紧密相连? 《卢布:一部政治史(1769 1924)》是一部全面档案化研究俄罗斯货币历史的著作,从叶卡捷琳娜大帝时代到列宁执政的苏维埃时期,讲述了卢布背后的俄罗斯兴衰。作者探讨了卢布如何成为政治权力的工具,以及它在金融改革与政治变革中的角色。
历史悠久的罗马,经历了一个国家可以经历的一切: 罗马为何会成为一个帝国?又为何会被摧毁? 从君主制到共和国,再到帝国时代, 从多神论到一神论 成立之初的混乱;与强大的对手作斗争;重建;继承人问题;不同种族的入侵;文明的改变,等等。本书对罗马历史和其中的重要事件做出多维度的解构与剖析,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书不仅会让我们了解罗马历史,更借罗马之鉴,让我们对现代世界和社会进程有了更加清晰和深入的认知。
●无删节简体中文全译本首次出版 ●极具争议性的著作,对二战中纳粹的犹太政策进行全面批判总结,提出著名的 平庸的恶 的概念,引发西方思想界长达五十年争论 ●详细记录纳粹战犯庭审全过程,还原历史现场,探讨战后审判的正当性 ●特别收录阿伦特德文版自序与德国史学巨擘汉斯 蒙森导读 1961年,耶路撒冷地方法院对纳粹战犯、 犹太问题*终解决方案 重要执行者阿道夫 艾希曼开展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审判。汉娜 阿伦特就这场审判为《纽约客》写了五篇报告,后集结成书。《艾希曼在耶路撒冷》详细记录了这次引发全球关注的审判的全过程,并结合对大量历史资料的分析,提出了 平庸的恶 的概念。恶的化身未必是狂暴的恶魔,也有可能是平凡、敬业、忠诚的小公务员。艾希曼由于没有思想、盲目服从而犯下的罪并不能以 听命行事 或 国家行为 的借口得
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一个灾难性的时代。 这种过时而不可信的说法广为流传,时至今日,提及中世纪,人们脑海中浮现的依旧是 黑暗 落后 这样悲惨的印象。但实际上,中世纪并不是一个粗野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甚至是有着种种进步的时代。 本书正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远望早期的社会动荡、帝国分崩,俯瞰中期的人口增长、城市发展,近观晚期的灾难和裂变,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中世纪。书中还添加了不少关于拜占庭的内容,形成了更为完整的中世纪发展历史。 作为一部经典著作,本书旨在重点完成一个简单的任务:帮助人们理解中世纪人是如何建造他们的世界,理解并改变这个世界的。
贸易如何兴起?以什么方式传播?又将如何影响人类的社会生活及其个体命运?贸易常常给全球化和商品化,以及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不可预计的后果。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展、突变,新观念革命都与贸易相关。贸易将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人联结在一起,促成了全球化,同时也改变了各地的自然世界、社会世界。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贸易打造了今日的世界格局。贸易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部世界史。 本书以 贸易 为主线,分为七个章节,从市场的形成、运输手段、致瘾性食品、移植、暴力、现代市场、世界贸易工业化及去工业化等方面论述了贸易与法律、文化、革命、技术科技等等之间的关系,并描绘出一幅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画卷。 本书由彭慕兰与托皮克在《世界贸易杂志》(World Trade Magazine)写给读者的小文章精心编选、集结而成。彭慕兰精通中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全景式的罗马帝国进化史。书中详细记述了古罗马军事家、政治家尤利乌斯 恺撒传奇而伟大的一生,规模宏大,文笔持重,是法国著名罗马史学家杰罗姆 卡尔寇比诺最负盛名的代表作。 这并不是一部以特写镜头 解码 恺撒的人物传记,作者似乎不想评判主人公,书中对他的私生活及他的家庭描述不多,却从历史视角以广角镜头大气蓬勃地为读者重现了一代名将富有传奇色彩的出生,跌宕起伏的战争和政治生涯,直至悲剧性的落幕。作者以史学家的视角,客观描述了当时罗马世界的政治、社会、经济、宗教信仰和战争经过,帮助读者对西方文明重要源头之一的罗马共和国的兴衰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为了帮助不熟悉罗马史的读者找到方向,本书按照编年史顺序写成,并在关键情节处提供了地图标注。 考虑到本书视野宏大,作者的如椽巨
作为叙利亚的首都,大马士革自古以来便是中东地区的战略要地,同时又是一座历史悠久且具有重要意义的城市。本书追溯了其丰富多彩的历史:从公元前7000年左右建城,先后经历亚兰人、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拜占庭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和法国人的统治,直到20世纪的各方面冲突。本书基于新的历史资料,从历史学和考古学的综合视角,揭示了大马士革在该地区漫长历史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全书展现了英国从古至今的历史,包括21世纪以来到当下的历史,阐释了这个国家的兴盛之道,透视了其成功走向现代化的历程;揭示了英国民族的禀赋和创造力,展现了其所开创的现代文明,以及现在所面临的挑战和抉择。作者将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言近旨远,启人心智。《英国通史》自版问世以来,一再加印,获得读者的一致好评。
本书以 史纲 的写作方式,围绕 超大规模共同体 这个核心概念勾勒罗马历史的发展进程,并由此模型透视西方历史和文明的一个关键发展阶段。全书包括一条主线、三个主题单元,以时间为序深入分析罗马的王制时代、共和时代和帝国时代,破解罗马这一超大规模共同体的底层逻辑。在剖析罗马历史的同时,本书也对我们重新思考中国同为 大国 的发展路径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公元七世纪初的罗马帝国,在内乱与外敌的双重重压下濒临崩溃。危难之时,英雄希拉克略在埃及举起义旗,推翻暴君,加冕为帝,随后卧薪尝胆十余年,终于一举击败了罗马劲敌萨珊波斯,收复全部失地,迎回 真十字架 ,又一次拯救了帝国。然而,罗马的复兴是短命的。一场即将改变中东,乃至整个世界版图的风暴正在阿拉伯半岛中酝酿。一个古老的民族,在一个全新的宗教引领下,很快就将冲出沙漠,摧枯拉朽般地粉碎两个老大帝国,将罗马余晖下的古典世界不可阻挡地推入中世纪。
早在20世纪30年代,年轻的雅克 巴尔赞就萌生了撰写一部西方文化史的念头,但被一位长者劝阻了。那位长者认为,这位年轻人掌握的知识还不足以写出一些有创意的东西,建议他把写作计划推迟到80岁之后。 巴尔赞听从并且履行了那位长者的意见,在自己85岁的时候,才开始文化史写作。此时的巴尔赞早已是史学界的一代宗师了。 几年之后,也就是20世纪结束的那一年,巴尔赞的文化史巨著《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一书出版。 这一年,他93岁。 巴尔赞考察了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末五百年间西方文明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制度、社会思潮、宗教、哲学、文学、音乐、美术、科技发明、民俗及社会生活等。他以四场 真正的革命 宗教革命、君主制革命、自由革命和社会革命 为标志对这五百年进行划分,并以此为主轴,详述这
什么是拜占庭?提到拜占庭,人们无形中就会产生双重联想,一面是阴谋、暗杀、阉割,另一面是巨额财富和闪闪发光的金银珠宝。实际上,中世纪的拜占庭并不是每天都在上演钩心斗角和虚伪背叛的戏码。拜占庭人不只是财富的代名词,也并非一群神秘莫测的人。拜占庭历史上曾涌现出一大批卓越的领袖和军事统帅、充满创造力的神学家和天才的艺术家 拜占庭文明有着千年之久的历史,在整个中世纪影响了地中海东部地区、巴尔干半岛和西欧的全部国家,即使其间它的影响力偶有波动,也始终没有完全消失。拜占庭文明糅合了异教和基督教文明,集希腊和罗马文明之大成,既有古典时代晚期文明的特点,又带有一些中世纪文明的特征。拜占庭文化和艺术对其他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朱迪斯 赫林写作本书的初衷是将晦涩难懂的拜
奴隶制助推了英国的工业革命;与奴隶贸易有关的种植园主、造船厂厂主和商人积累了巨额财富,在欧洲建立了银行和重工业,并将资本主义的影响扩大到了全世界。埃里克 威廉斯在本书中提出了这些强有力的观点,认为英国政府在1807年废除奴隶贸易主要是出于经济考虑,而不是出于人道主义考虑。 威廉斯将经济史观与道德论证结合起来,研究了奴隶制在助推工业革命中的作用,驳斥了经济和道德进步的传统观念,指出了非洲奴隶贸易在欧洲经济发展中的中心地位。除此之外,作者也提出,成熟的工业资本主义反向助力了摧毁奴隶制。在确立商业资本主义的剥削及其与种族态度的联系时,作者采用了历史主义的观点,为未来的研究定下了基调。 作者的深刻批判领先于时代多年,成为研究大英帝国、资本主义发展和奴隶制的基础。本书也成为理解现代性与后殖民
三十年战争(1 618 1648 )是近代欧洲极具灾难性、后果极为严重的战争。 这场多年无法结束的战争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疯狂的暴力行为与毁灭性灾难,在德意志人的集体意识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约翰内斯 布克哈特从全新的视角,聚焦三十年战争期间一次次的和平尝试和一次次无限接近和平的时刻, 以 和平 为红线串起了这部战争史 。作者深入而透彻地剖析了一场本可避免的冲突背后的种种博弈,直指政治活动家们真正的利益所在。 此外,作者重申三十年战争并非宗教战争,而是 一场 建构国家之战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不仅展现了当时人们的战争经历,并且 追问文明是如何渡尽劫波,在一片荒芜中幸存下来的 。本书也高度赞扬了当时成功概率很高的和平倡议,它们对解决当今的种种冲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书系统而简明地叙述了西班牙的历史。全书共分九章:史前和罗马时期的西班牙,西哥特王国时期的西班牙,中世纪早期,中世纪晚期,不可能的帝国,世界霸主的兴衰,潮涨潮落,自由主义及其反动,1931年以来的西班牙。本书由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前院长雷蒙德 卡尔领衔主笔,图文并茂,既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又适合普通读者需求。主要作者是雷蒙德 卡尔(Raymond Carr,1875-1980,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前学院院长,著有《现代西班牙》等),本书其他作者还有塞巴斯蒂安 巴尔福尔、罗格 柯林斯等西班牙史专家。
1066年,法兰西国王的封臣诺曼底公爵征服英格兰,自此,英国和法国,这两个欧洲大国的命运便纠缠在一起。两国在中世纪曾打了一场百年战争。到了1689年,光荣革命后的英国加入对抗法国 太阳王 霸权的大同盟战争,战火在两国间重燃。随后的一个多世纪里,两国为了争夺欧洲和世界的权柄,先后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美国独立战争,以及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中交手,战争舞台从欧洲延伸到了北美、印度,乃至全球。最终,海洋强权英国战胜了大陆强权法国。 从1815年至今,两国不再是敌人,但多数时候也并非朋友。它们曾在克里米亚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中并肩战斗,曾在波黑战争等国际危机中精诚合作,但也曾因法绍达危机再次走到了战争边缘,曾因竞争欧洲共同体的领导权而貌合神离;面对昔日战友在普法战争中惨
1453年5月,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是世界历史中的一件大事。它不仅代表着拜占庭千年帝国的落幕,新兴伊斯兰强权的崛起,更为欧洲、近东带来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深刻变化,甚至一度被作为中世纪结束的标志之一。在长达7周的战役中,双方不论民族、信仰,均表现出惊人的英雄气节与坚韧,荡气回肠,令人动容。英国历史学家史蒂文 朗西曼1965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一书,在大量西方同类专著中,结构清晰,考据严谨,文笔典雅,篇幅适中,已成为此领域备受推崇的权威著作之一。
《欧洲四千年》是一部视角独特、脉络清晰、见识通透的欧洲史解说。本书首先概述了欧洲地理以及欧洲文明的三大核心元素,包括古罗马文明、基督教和日耳曼习惯法,然后梳理了古希腊罗马文明对西方文明的奠基,中世纪日耳曼蛮族王国、基督教神权统治、封建制以及拜占庭帝国的兴衰,经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而崛起并向全球扩张的欧洲,以及民族国家崛起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几方面内容,揭示了欧洲纷繁复杂的历史演进背后的深层逻辑。使读者透彻了解四千年欧洲史,从而准确把握欧洲文明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