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 4000 多年的中华文明的演变史。 4000 多年前,中华大地上出现了星星点点的史前文化,一路走过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到唐宋元明清,也走过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契丹、女真蒙古,走到大一统的清朝。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古人们是如何突破语言、宗教、习俗的隔阂,互相理解,互相学习,*终塑造了中国的呢? 草的世界 与 禾的世界 是指哪里?又有何不同?为什么多个朝代的和亲献贡策略会时不时地失效呢,游牧民族是怎么考虑的?为什么匈奴龙庭不停迁移?鲜卑人创立的北魏为何执意迁都洛阳?安禄山造反是草原各势力博弈的结果?金朝皇帝还会被大臣打板子,谁才是谁的主子?华夏的 任督二脉 是大运河打通的吗? 本书从多个角度观察对中国历史走向影响巨大的华夏文明与草原文明之间数千年的碰撞、互动、融合过程,尤
美国可以说是世界上*年轻的国家之一,立国仅二百余年,却是目前世界上*强大的国家。本书为读者勾勒了一幅雄伟壮丽的历史画卷,内容叙述了美国从蛮荒时期到现代文明的历史发展历程,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美利坚文化的独特魅力。从某种程度上讲,作品不失为了解美国历史的入门读物。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能够对美国历史有一个客观、明晰的认识,并进一步了解美国人的独特气质及其国民性演变历程。
我们可以把美洲的历史简要理解为这四个时代:本土文明时代、欧洲殖民时代、独立时代和 美国世纪 。 500 年前,欧洲航海者 发现 的美洲并非一片蛮荒之地。以墨西哥和秘鲁为中心的美洲本土文明已经繁荣了数百年,建立了宏伟的城市。历史悠久的美洲农业培育出土豆、玉米、辣椒、花生、番茄、烟草等作物,它们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口味。 16 世纪,西班牙人灭亡了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并且继承了它们的权力和财富。此后,欧洲上到王公贵族、商人、冒险家、传教士,下到失业者和流放犯,纷纷来到新大陆,寻找财富、土地或者自由。大量黑人作为奴隶被贩卖到这片土地,以弥补殖民地农业的劳力短缺。经过两个世纪的殖民开发与斗争,美洲大部分成了英国和西班牙两个王国的领地。 在作者看来, 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的美洲独立浪潮,带来了美洲原初的
美国崛起为 大国,是20 世纪一个重要的 性事件。它在危机与挑战的应对中蒸蒸日上,在平等与发展的平衡中渐进改良,又在风云变幻的 舞台上强势扩张。 面对自由竞争与政府干预、个人权利与社会责任、对内民主与对外霸权,以及特有的种族与移民问题,美国应如何解决,在数字经济和 化的时代又将何去何从……本书从美国所继承的丰富精神资源和19世纪给美国留下的问题与危机谈起,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影响美国的各种思潮,深入探讨美国的发展模式及其得失利弊,客观讲述美国百余年间走过的独特道路及其内在动因。
本书揭示了被粉饰过的美国独立战争的另一面——暴力,即美国实际诞生于一场充满暴力和血腥的内战。作者不但用生动翔实的文字展示了爱国者与保皇派、英国兵与平民、白人与黑人、印第安人之间的种种暴力行为,还展示出这种无处不在的暴力所带来的道德困境,即英国人对无休止战争的左右为难以及胜利者对战争罪行的抹除、篡改和美化。 本书试图从历史中发掘美国现当代种种对外政策的暴力基因,进而对通过暴力手段追求正义目标的行为做出批判和否定。因此可以说,美国是通过一场残忍无情、毁坏灵魂的战争建立起来的,无法理解这一点,就无法理解美国的过去与当下!
2002年盛夏,保罗 夏亚松在加拿大的布雷顿角岛发现了一条既宽阔又平整的古道。于是,他花费了整整两年时光,遍查历史档案和典籍,力图找到有关这条古道的记载。他以田野调查与文献资料考证相结合,推理出惊人的结论,即远在欧洲探险家卡伯特到达该岛之前,中国人已在那里建立了颇具规模的移民区。作者在这部别开生面的书中,解释了此移民区湮没无闻的原因,并以令人信服的考证,指出了北美原住民米克茂人的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渊源。
本书揭示了被粉饰过的美国独立战争的另一面 暴力,即美国实际诞生于一场充满暴力和血腥的内战。作者不但用生动翔实的文字展示了爱国者与保皇派、英国兵与平民、白人与黑人、印第安人之间的种种暴力行为,还展示出这种无处不在的暴力所带来的道德困境,即英国人对无休止战争的左右为难以及胜利者对战争罪行的抹除、篡改和美化。 本书试图从历史中发掘美国现当代种种对外政策的暴力基因,进而对通过暴力手段追求正义目标的行为做出批判和否定。因此可以说,美国是通过一场残忍无情、毁坏灵魂的战争建立起来的,无法理解这一点,就无法理解美国的过去与当下!
《剑桥加拿大简史》是加拿大历史学家玛格丽特·康拉德(MargaretConrad,1946-)于2012年出版的学术著作,在不长的篇幅中讲述了这个 从远古时期至21世纪 个十年的历史变迁,时间跨度逾越千年,勾勒出加拿大人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大事记,脉络清晰而又细节饱满。其中,康拉德尤其突出社会历史学角度的书写,重视历史中人的地位,由此增添了本书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加拿大,被誉为 枫叶之国 ,无论是经济发展、社会自由度、国民幸福感还是生活品质,它都处于世界的前列。迷人的自然风光,优越的生活环境以及绚烂的多元文化,使得加拿大一直为世人所称赞,并成为令人心驰神往的美好国度。虽然没有悠久的历史,但加拿大的现代化历程却独树一帜。它既没有爆发过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也没有掀起过波澜壮阔的独立战争,更没有开展过疯狂不休的对外侵略。加拿大的历史始终在一种温和的改良主义道路上缓慢前行。不断地改革与妥协既保持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同时又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本书用简明扼要的笔法,以殖民地、自治领和独立国家等时期为线索,辅以经济、政治、文化、宗教和社会等方面内容,勾勒出加拿大从殖民地到21世纪初的基本脉络,展示出加拿大独具特色的历史魅力。
这部极简美国史,讲述18世纪以来美国独立建国和南北战争的经过,形成垄断体制与开拓西部边疆的始末,以及对外扩张形成帝国的历史;回顾20世纪美国参加两次世界大战,发展成超级大国的历程,以及美苏冷战对抗的岁月;考察战前发源于美国、波及世界的经济恐慌,战后美国民众争取社会平等和文化多元发展的斗争,思考当代美国面临的社会问题。 本书不仅勾勒了美国历史的关键脉络,启发读者正视 作为历史的现在 ,还用小贴士的形式,介绍典型的美国人和美式生活方式。为说明各历史时期的典型特征,还穿插介绍相关经典电影、图书文献、历史遗迹等,多角度探寻美国的特质。这些都使得本书不仅充满历史洞察和良史之识,且极富知识性和趣味性。 著者猿谷要是日本的美国史研究领域的开拓性人物。本书由其积数十年史学研究和实地踏察经验而写成,
厄尼·派尔1942年起作为战地记者在北非战场进行报导,他跟随运兵船前往非洲,和盟军士兵一起经历了突尼斯战役的 火硝烟。 步兵师和 装甲师,一等兵和二等兵,吉普车、GMC两吨半卡车和道格拉斯DC-3货机,战俘和战利品,俯冲式轰炸和机 扫射,蛇和蜥蜴,医生和护士,口粮和毯子,在这一切背后是坟墓、坟墓和坟墓。派尔从各种角度、各个细节讲述了“我们的战争”。盟军、德军,法国人、阿拉伯人,从士兵到军官,派尔不带预设观点地观察着他们,发现他们对战争既有幻想,也很现实。对于盟军战士来说,他们牺牲了,并且因此剩下的人可以继续活着。
美国于1776年建国,1783年获英国承认,1787年修宪成功,开始正式走上联邦共和国的道路。1894年,美国正式超越英国成为世界*大经济体,即便之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美国丝毫未受削弱,反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政治、经济及军事强国。 二战 后,西欧满目疮痍、经济崩溃,东边苏联等国家势头正猛,这一次美国人没有如同 一战 结束后一般,回归光荣孤立 本书按照美国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简明扼要地梳理美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外交大事,展现美国历史中独特的文化、种族以及地理背景,力图还原美国崛起的历史进程。
伍兹教授从政治正确的记忆漏洞里勇敢地拯救了真实的史实。每个想了解美国历史的人都应该读读这本美国史。在过去的至少几十年,大多数学生接触的美国历史,实际上是一堆枯燥乏味、耳熟能详、老生常谈的故事:美 战全是由于奴隶制、反垄断法救民于邪恶的大公司、富兰克林·罗斯福把我们从大萧条中拯救了出来。而本书视野开阔,逻辑分明,通过对有关文献、史料的梳理、研究,勾勒出美国历史的脉络,但却是一部与众不同的美国史。
美国黑室 是雅德利创立的著名的美国密码破译机关。 从*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20年代末这段时间,美国黑室几乎破译了所有国家的密码,尤其是在同日本的情报战中大获全胜,把日本的军事密码和外交密码翻了个底儿朝天。 1929年,美国政府颁布了《保障通讯秘密》的新法令,美国黑室因为违反法律,并且有偷听别人通讯的 不道德 行为,被美国政府强令关闭。 美国黑室之父 雅德利 无奈之下,写书为生,有了《美国黑室》这本书。 本书以作者 亲身工作经历 为材料,重点描写了美国和日本之间的军事、外交情报战,对一贯刚愎自用的日本人极尽讽刺挖苦。
《19世纪美国的政治遗产》以埃里克·方纳教授访问北京大学期间所做系列讲座为基础,内容涵盖早期美国政治中的奴隶制、黑白废奴主义者对奴隶制的反抗、林肯与美国奴隶制的终结,重建时代的政治潮流,以及美国人围绕自我认同进行的长期辩论等重要问题,勾勒出一部波澜壮阔的19世纪美国的历史,堪为其60年学术生涯丰硕成果的浓缩。附录所收方纳教授对自身学术生涯的回顾,以及他为北大图书馆捐赠个人藏书的有趣故事均为首次发布,不仅体现了其作为一名史学大师的技艺与风范,更表现出其作为一名具有责任感的专业学者的治学操守与追求。
《发掘新闻 美国报业的社会史》以社会学为背景,将客观性当作一种文化现象加以考察,以此研究新闻专业性和媒介机构。 在研究美国现代报业开端时,着重解剖了两种报道模式 故事模式 与 信息模式 。本书为我们提供了社会学视角的新闻事业变迁史,其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突破了传统的研究,把报业融入社会体系之中,又以新闻专业主义为中心,紧紧抓住与 客观性 相关联的新闻表现手段及其源起、目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发掘新闻 美国报业的社会史》作为新闻传播学领域的经典读物为广大学者所推崇。
二战期间,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在欧洲大肆焚书,义愤填膺的美国图书管理员闻讯,组织了 胜利图书运动 ,募集了两千万本精装书,送往国内外军事机构。然而,图书数量、种类远远不能满足士兵的需求,而笨重的精装书也难以在战场上携带。为此,美国图书协会与美军展开了一个非比寻常的 军供版图书 项目:为参战美军提供小巧、轻便的特制平装书。至二战结束,1200种不同主题,覆盖各个阅读领域,共计1.2亿本军供版图书为士兵带来弥足珍贵的精神食粮与*的阅读体验。在诺曼底登陆的等待过程中、在太平洋地狱般的战壕里、在医院、在飞行着的轰炸机上 士兵们都在读军供版图书,并给作家寄去洋洋洒洒的读后感,而很多作家都会认真回复每一封来信。 《了不起的盖茨比》火了起来,《布鲁克林有棵树》的作者贝蒂 史密斯成了全民偶像 军供版图书
本书从英国殖民开始讲起,直到1927年经济危机还没有爆发的美国历史。虽然,不是完整的美国历史,但是,美国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样子,该书已经给出了答案。 美国何以成为今天的超级大国?4个历史事件绝不能忽略。 其一,南北战争。它让美国真正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同时战争促进了科技、金融、铁路、通讯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其二,1898年的美西战争,它正式走向了世界性帝国 其三, 一战 削弱了英、法两大国的实力,使美国逐渐在自己的 后院 美洲真正地站住了脚跟。 其四, 二战 后,通过美元霸权、经济援助,使其逐渐掌控了西方世界的话语权 作者写作此书时,正是美国1929年经济危机之前,介绍了美国1927年之前的历史。4大关键时期只差一个 二战 。此时的美国已经有了问鼎世界的实力,作者站在美国的立场上,在思考历史的同时更对未来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