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清国短命的皇帝,19岁的同治帝因病死去。由于生前未建陵,他的生母以权为情打破“昭穆相建”的祖制,为他在东陵建造了陵寝。建好的同治帝陵寝,规制虽然简单、规模简朴,可建筑质量却丝毫不含糊,号称“铜梁铁柱”。《同治帝陵历史之谜(图文珍藏版)》即是向您讲述同治帝本人及其陵墓的鲜为人知的秘密。
《北魏张玄墓志》,全称为《魏故南阳张府君墓志》。因志主张玄字黑女,故又称《张黑女墓志》。楷书,二十行,每行二十字,刻于北魏泰普元年(五三一年)。此志书法精美,多参隶书笔意,又颇具质拙之态。加之镌刻精细,笔法生动,堪称北魏墓志中的精品。清何绍基在题跋中赞其曰:“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种不妙,无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可比肩《黑女》者。”志石久佚,今仅存何绍基旧藏孤拓本。现据何绍基旧藏本的影印本重印,并附裱边和册尾题跋,供广大书法爱好者临习参考。
《文物》杂志创刊于1950年,其资料丰富、学术性强,为文物和考古专业学术性资料性刊物。该刊反映了 文物考古的重大成果,刊载有关文物考古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介绍和研究我国的出土文物和传世文物。 《文物(2019.2总第753期)》是2019年2月的期刊。
本刊为文物和考古专业学术性资料性刊物。反映 文物考古的重大成果,刊载有关文物考古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介绍和研究我国的出土文物和传世文物。主要栏目:考古新发现、研究与探索、青铜器集粹、碑刻墓志。
《文物》杂志创刊于1950年,其资料丰富、学术性强,为文物和考古专业学术性资料性刊物。该刊反映了 文物考古的重大成果,刊载有关文物考古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介绍和研究我国的出土文物和传世文物。 《文物(2019.2总第753期)》是2019年2月的期刊。
《崔敬邕墓志》,全称《魏故持节龙骧将军督营州诸军事营州剌史征虏将军大中大夫临清男崔公之墓志铭》,刻于北魏熙平二年(517年),清康熙年间出土于河北安平,不久这块墓志就被毁坏,后来不知下落,传世仅有拓本。此志与《刁遵墓志》一样,它的刻法与北魏时期的其它墓志铭及造像记等不同,用刀上有粗细深浅的变化,所以在书法上产生了特殊的意趣,也是北魏墓志中最有艺术价值的作品之一。
《崔敬邕墓志》,全称《魏故持节龙骧将军督营州诸军事营州剌史征虏将军大中大夫临清男崔公之墓志铭》,刻于北魏熙平二年(517年),清康熙年间出土于河北安平,不久这块墓志就被毁坏,后来不知下落,传世仅有拓本。此志与《刁遵墓志》一样,它的刻法与北魏时期的其它墓志铭及造像记等不同,用刀上有粗细深浅的变化,所以在书法上产生了特殊的意趣,也是北魏墓志中最有艺术价值的作品之一。
《崔敬邕墓志》,全称《魏故持节龙骧将军督营州诸军事营州剌史征虏将军大中大夫临清男崔公之墓志铭》,刻于北魏熙平二年(517年),清康熙年间出土于河北安平,不久这块墓志就被毁坏,后来不知下落,传世仅有拓本。此志与《刁遵墓志》一样,它的刻法与北魏时期的其它墓志铭及造像记等不同,用刀上有粗细深浅的变化,所以在书法上产生了特殊的意趣,也是北魏墓志中最有艺术价值的作品之一。
《中华考古事典/线装经典》选取了具代表性的考古谜题,参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将残缺、消失的历史往事和古老文明重新联系与再现,并吸收了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和考古界新的研究成果,汲取众家学说,以求大限度地展示谜团。
《文物》杂志创刊于1950年,其资料丰富、学术性强,为文物和考古专业学术性资料性刊物。该刊反映了 文物考古的重大成果,刊载有关文物考古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介绍和研究我国的出土文物和传世文物。 《文物(2019.4总第755期)》收录了《浙江慈溪低岭头南宋窑址调查简报》《秦始皇帝陵出土青铜马车铸造工艺新探》等文章。
《文物》杂志创刊于1950年,其资料丰富、学术性强,为文物和考古专业学术性资料性刊物。该刊反映了 文物考古的重大成果,刊载有关文物考古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介绍和研究我国的出土文物和传世文物。 《文物(2019.2总第753期)》是2019年2月的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