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二十品》拓本于清代同治年间形成,后在康有为等金石学家的推广下广泛流传。民国年间,龙门石窟造像题记被大肆传拓,拓本数量与日俱增,个别造像遭到了毁灭性破坏。1949年后龙门石窟得到了较好的管理与保护,1975年国家文物局明令禁止传拓龙门石窟二十种北魏造像题记。 传世的《龙门二十品》拓本数量庞大,各时期拓本多混杂在一起。目前,学界对《龙门二十品》拓本的考据梳理已有一定成果,《善本碑帖录》《增补校碑随笔》《碑帖鉴定》等着录对龙门造像题记拓片的考据特征进行了总结,相关结论已被广泛认可。对于《龙门二十品》版本划分,张全有先生提出了清末优填王本、马振拜全拓本和马振拜残拓本的说法,宫大中先生的优填王本、马振拜本与魏灵藏残本的分类方法与前者类似。整体上看,《龙门二十品》的拓本研究主要是对单品造像题
本书辑录汉晋刻文砖铭真品二百五十八方,砖文内容主要是东汉刑徒墓志、曹魏墓志和西晋墓志,另有曹魏买地券一方。这些砖铭文字,一方面对于研究当时国家工程建设中劳动力的组织、管理,以及法制律例等问题有重要参考价值;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一批数量庞大的书法研究材料。
《董美人墓誌》全稱 美人董氏墓誌銘 ,隋開皇十七年(597)十月十二日,隋文帝第四子蜀王楊秀製。正書21行,行23字。美人董氏為楊秀愛妃, 體質閑華 冶笑千金 , 態轉回眸之豔、香飄曳裾之風 ,病逝時年方十九,楊秀觸感興悲,親自為愛妃撰寫了這一方墓誌銘。此碑甫出,便以小楷精美轟動一時。 《董美人墓誌》佈局整齊縝密,結字恭正,筆法精勁。筆筆認真,字字嚴謹,用筆方圓結合,藏露兼施,骨秀肌豐,既含淳雅婉麗之風韻,又蘊挺拔端莊之氣度。字形多扁方,尚存晉人小楷、北朝墓誌之古韻,在筆意上已脫盡隸意,和隋初的《龍藏寺碑》(開皇六年,586)相比,雖僅晚十一年,但楷法已成熟良多。《十二硯齋金石過眼錄》稱其 文體婉妙,是陳隋間手筆,字跡端妍含古意,與歐虞伯仲。 羅振玉對其評價也很高: 楷法至隋唐乃大備,近世流傳隋刻
《临沂吴白庄汉画像石墓》以山东临沂吴白庄汉代墓为主题,结合其文物考古发掘工作,对其结构、墓葬所藏文物、学术研究价值等进行了介绍。
青铜器是重要的一类文物,在各级博物馆藏品中不仅数量大而且多为珍贵文物,既得学者青睐,也受观众喜爱。这些古老的青铜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收藏、研究青铜器自宋代金石学以来形成了悠久的文化统。 青铜器藏品虽然有一定数量的传世品,但主要是出土文物,其中以墓葬随葬品为多,另外窖藏以及其他文化堆积中也有出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20世纪70年代,以征集方式获得青铜器较多,包括生产和建设过程中发现出土的文物,有的是直接上缴文物部门,有的是由文物商店或文博部门向社会征集,还有部分青铜器来源于文物部门抢救性考古发掘。1980年以后,青铜器主要来源于考古发掘,这一时期出土数量大增,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这些发现和研究促进了考古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当前,青铜
《臧怀恪碑》全称《唐故右武卫将军赠工部尚书上柱国上蔡县开国侯臧公神道碑铭并序》,颜真卿撰文并书,翰林院待诏、光禄寺卿李秀严模勒,无立石年月,碑文具其官职为『行抚州刺史』,应是颜真卿大历三年(七六八)至大历七年(七七二)在抚州任刺史时所书,碑高三三七厘米,宽一八〇厘米,凡二十八行,行五十八至六十四字不等。碑原在陝西三原县长坳乡臧怀恪墓前,一九八〇年移至西安碑林。颜真卿书此碑时年五十九至六十三岁之间,为其书法成熟时期,此碑结体疏缓,用笔瘦润圆劲,明王世贞《弇州山人稿》谓:「此碑书伟劲,不减《家庙》、《茅山》,而石完不泐,尤可喜也。」
《丝路探源:齐国於陵·周村丝绸之路货源地研究》共分为东夷纺织、齐国丝绸、汉代丝路、唐宋丝韵、商城传承等五大部分,以时为序,在梳理山东齐地丝绸资料的基础上,全面回顾了山东丝线发展史以及丝绸贸易的发展变化,进而指出周村於陵作为丝路货源地的重要意义。
《中国长城志》是我国第一部大型长城专业志书。丛书由中国长城学会组织编纂,聘请著名专家学者以及各相关部委的领导组建志书的领导机构,编纂委员会、编审委员会、编辑工作委员会等多个工作组。编纂委员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担任主任,囊括全国长期从事长城学及其相关学科研究的权威专家、资深学者,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七体编撰,对长城学各分支学科进行系统的研究,为长城学的发展提供一部真正体现严密科学性、丰富知识性的权威工具书。从2007年开始,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与中国长城学会合作,组织全国200多位专家学者共同编纂了《中国长城志》。全书分《总述 大事记》《图志》《环境 经济 民族》《边镇 堡寨 关隘》《建筑》《遗址遗存》《军事》等10卷12册,力争全面反映长城的概况,为深入研究长城提供一个基础性
本編選錄傅斯年圖書館藏三十種善本古籍,係以坊間未曾刊行或罕見的子部古籍稿本、鈔本為主。每部書均撰有提要,論述作者生平行略、撰述原由、內容概要及價值等。並附有人名索引,收錄各書編撰者、卷內輯文作者、序跋者及手書題記者,裨利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