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战国中山三器铭文
    •   ( 549 条评论 )
    • 郝建文 编 /2020-08-01/ 文物出版社
    • 战国中山王厝墓出土的铜鼎、方壶和圆壶,均有长篇铭文,共计一千一百二十字(含重文,但不包括圈足部位铭文)。记载了中山国历史,补充了文献中的缺佚。编撰者依据张守忠先生捐赠给河北博物院《战国中山三器铭文拓片》和张先生编撰的《中山王厝器文字编》书中拓片,编撰成字帖。编撰的《中山王厝器文字编》书中拓片,编撰成字帖。其文字横平竖直,笔画挺劲秀丽,字形修长,古朴典雅,大气端庄,富有庙堂之气。喜欢中山篆的人越来越多,但苦于没有临写中山篆的字帖。现择其清晰文字,编撰此书,以满足广大书法爱好者的需要,具有很高的出版价值。

    • ¥35 ¥48 折扣:7.3折
    • 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
    •   ( 38 条评论 )
    • 信立祥 著 /2024-11-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本书共九章。分别阐述了汉画像石出现的社会背景、区域、研究简史,以及汉画像石的艺术表现手法、题材及分类等。总体来说,本书已经涵盖了有关汉画像石研究的各个方面, 在学术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本书作者讨论了汉画像石的艺术表现方法,尤其是从美术史的角度,提出画像石的等距离散点透视构图法和焦点透视构图法,并分析了画像元素的图像学意义,这些分析视角直至今仍有较强的跨学科指引性。

    • ¥100.7 ¥138 折扣:7.3折
    • 彩陶之路——考古所见早期东西文化交流和亚欧世界体系
    •   ( 132 条评论 )
    • /2023-11-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本书收录了作者关于早期东西文化交流和早期亚欧世界体系的论文20篇。提出全新世以来亚欧大陆存在东方、西方和北方三大文化圈,三大文化圈为东西方文明的形成和东西方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认为距今5000多年开始的早期东西方文化交流可以分为三大阶段,正好对应铜石并用时代、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提出 彩陶之路 的概念,认为以彩陶为代表的早期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还从亚欧世界体系和比较文明的角度,提出亚欧大陆的彩陶时代大致对应前文明社会。

    • ¥88.4 ¥108 折扣:8.2折
    • 隋唐考古
    •   ( 40 条评论 )
    • 冉万里 /2024-10-01/ 科学出版社
    • 隋唐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组成部分,属于典型的历史时期考古学,上承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下启宋元考古。这一时期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文化繁荣昌盛,各类遗迹与遗物数量多且丰富多彩。遗址类有世人瞩目的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洛阳城遗址等;遗物类有色彩绚烂的三彩器、金银器、各类栩栩如生的造像以及反映“丝绸之路”繁荣的异域遗物等。通过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对“汉唐雄风”的理解,触摸隋唐文化的脉搏,更能深刻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等特征。

    • ¥239.4 ¥328 折扣:7.3折
    • 海昏侯墓出土文物研究
    •   ( 87 条评论 )
    • 徐长青 /2024-04-01/ 科学出版社
    • 本书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子课题海昏侯墓出土文物研究的阶段性发掘和研究成果,由主持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的主要人员参与编撰。主要内容涉及海昏侯国遗址与海昏侯墓的考古背景、海昏侯墓出土文物研究,以及出土文物的科学技术检测与分析等,是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及相关研究的最集中展现,其中漆木器、玉器文物发布了大量最新材料,图文并茂,丰富了阶段性研究的内容。

    • ¥262.8 ¥360 折扣:7.3折
    • 刘贺藏珍: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   ( 307 条评论 )
    • 彭明瀚 著 /2021-01-01/ 文物出版社
    • 《刘贺藏珍: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是面向大众,介绍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馆藏的科普性读物。《刘贺藏珍: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以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出土为精彩十件文物为题材作小文10篇,每篇通过文图结合,详论一件器物,整体以文物赏析为主,兼论作者对海昏侯考古研究的一些观点。文章短小精悍,配图精美清晰,语言简短小精悍,配图精美清晰,语言简练流畅,文字风格贴近大众,内容扎实有趣。不管是对去该博物馆的参观游客,还是对想要了解汉代历史文化的读者是很好的普及性读物,受众人群广泛。经社内选题论证会讨论,《刘贺藏珍: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预测有社会和经济双效益,建议列选为本社主投书,请领导审核。

    • ¥42.3 ¥58 折扣:7.3折
    • 敦煌发现(斯坦因西域考古探险记)
    •   ( 489 条评论 )
    • [英]奥里尔·斯坦因巫新华 译 /2022-02-01/ 商务印书馆
    • 《敦煌发现(斯坦因西域考古探险记)》是斯坦因根据他第二次中国西部探险考察敦煌部分而写成的通俗纪实作品,也是他在哈佛大学的讲座手稿素材之一。书中有玉门关长城遗迹、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宝藏等内容,是我们了解敦煌历史文化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不可多得的佳作。

    • ¥49.6 ¥68 折扣:7.3折
    • 旧石器时代动物考古研究 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北大考古学研究丛书
    •   ( 80 条评论 )
    • 曲彤丽 /2023-07-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动物考古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领域,通过研究考古遗址中出土的动物遗存揭示古代人类与动物的关系。《旧石器时代动物考古研究》介绍了针对旧石器时代遗址特点、旧石器时代人类行为特点而开展动物考古研究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在旧大陆旧石器时代人类演化与文化发展的背景下,从肉食资源的获取和利用、骨器生产以及象征行为等方面认识人类与动物关系的发展变化,进而探讨史前人类生计策略、技术与社会的发展变化,为阐释旧石器时代人类适应行为的区域多样性、现代人的出现与发展、早期复杂社会关系的出现以及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视角。

    • ¥80.3 ¥110 折扣:7.3折
    • 岐山孔头沟(全四册)
    •   ( 8 条评论 )
    •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编著 /2024-11-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06年至2008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陕西岐山县孔头沟遗址进行了聚落结构调查、重点区域钻探和针对性发掘,发掘了先周至西周时期的一般居址区、西周铸铜作坊与墓地等遗存,确认了该遗址是商周时期周原地区一处大型聚落,可能为非姬姓高级贵族的采邑。 本报告系孔头沟遗址2006年至2008年田野考古工作报告,包括前言、画图寺铸铜作坊发掘、赵家台与独山居址发掘、宋家墓地钻探与发掘、遗址聚落结构调查、孔头沟商周聚落性质采邑说共六章。这批资料初步揭示了西周王畿地区高级贵族采邑的文化、聚落与社会特征。 本报告适合考古、先秦史研究人员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 ¥861.4 ¥1180 折扣:7.3折
    • 海药本草--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香药
    •   ( 47 条评论 )
    •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2024-05-01/ 科学出版社
    • 本书以中医药中独具特色的“香药”为切入点,通过200余件(套)海上丝绸之路香药、香文化的代表性文物和50余件现代香药植物标本,以及丰富的文献、图表资料,讲述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与香药的故事,弘扬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彰显中医药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科学价值。

    • ¥277.1 ¥328 折扣:8.4折
    • 汉代墓葬艺术
    •   ( 339 条评论 )
    • [法] 谢阁兰奥古斯都·古尔贝·德·瓦赞让·拉尔蒂格 著,秦臻李海艳 译 /2021-01-01/ 文物出版社
    • 《汉代墓葬艺术》一书,这是有关早期中国汉代墓葬艺术研究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海外学者对于中国汉代考古所做的为数不多的田野考古调查的成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反映了谢阁兰率领的调查队于1914年对中原和四川等地的汉代考古遗存所进行调查的情况,内容涉及帝陵和各个不同等级的汉墓,对陵园、墓丘、神道石刻、石阙、祠堂、碑刻、画像以及随葬器物都有详略不同的描述,大量的黑白照片为我们留下了极为珍贵的20世纪初叶各地汉代地面文物保存的现状。此外,通过该书,我们还能读到早年海外学者对中国汉代墓葬所反映的汉代丧葬习俗、汉代艺术风格和特色的基本认识,他们以西方艺术史作为背景和参照,比较了中西方在审美观念、创作手法、功能象征等各个方面的意趣同异,其视觉和眼光也很独特。作为西方学者,当他们介入到中国汉代考古

    • ¥99.3 ¥136 折扣:7.3折
    •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瓷器(上、下)
    •   ( 187 条评论 )
    • 郑建明 编著 /2020-08-31/ 开明出版社
    • 书稿以陶瓷文化的发展为基本线索、按照历史时期的顺序依次展开。按照历史时期的断代和瓷器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分为27个篇章,历史时代涵盖先秦原始瓷、夏商周、秦汉、隋唐五代、宋金、元、明。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截至隋唐,是中国原始瓷起源、初步初步成熟发展的时期;下卷为宋金、元、明时期,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大发展和全面辉煌时期并在宋代陶瓷全面辉煌之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在具体内容上,一是介绍了陶瓷的起源及各个历史时期陶瓷发展的情况,包括原始瓷的发现,瓷器的种类、特点、生产、各种用途、地域特征、不同形制等,以及其所反映的精神文化内涵。二是总结了各个历史时期瓷器发展的特征、成就和影响,这在内容的安排上也有很好的体现。如夏商周时期主要是陶器的起源和发展;两汉以后瓷器

    • ¥210 ¥300 折扣:7折
    • 西藏史前考古
    •   ( 31 条评论 )
    • 李永宪,吕红亮 /2025-01-01/ 科学出版社
    • 本书以西藏自治区历年来的田野考古资料为依据,以较新的专业认知和前沿研究为目标方向,对西藏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及“早期金属时代”等吐蕃政权时期之前的考古学文化、历史特征、社会发展进行了梳理和讨论,主要内容涉及考古学在西藏的发展历程、青藏高原地理环境、早期人类在青藏高原的拓展与扩散、西藏农业的起源、高原畜牧业及早期金属器的出现与发展、高原史前文化的区域性、西藏“岩石艺术”的精神含义,以及西藏高原与相邻文化的交流互动等多个方面,揭示了西藏古代历史研究中的诸多未知领域,对于认识西藏史前史在整个中华民族古代史中的意义与特点,提供了最新的专业读本。

    • ¥109.5 ¥150 折扣:7.3折
    • 汝州张公巷窑遗址 2000年-2012年考古发掘报告
    •   ( 42 条评论 )
    •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2024-11-01/ 科学出版社
    • 本报告是汝州张公巷窑遗址2000年~2012年考古发掘的初步成果。其间先后四次发掘,共揭露面积283.3平方米。清理出不同时期的建筑遗址11座、池2个、灶10个、灰沟4条、水井5眼和灰坑127个等遗迹,其中与张公巷窑烧造有直接关系的建筑基址(作坊)2座,陶洗池1个,灰沟1条,灰坑7个和较完整的地层堆积2处。出土张公巷窑烧制的瓷器、素烧器和各类窑具数十万件(片)。同时,还出土一大批与窑址烧造无关的晚唐五代、北宋、金、元、明等不同时期陶瓷标本,为张公巷窑及张公巷周边地区的历史发展脉络提供了一些研究线索。 经过勘探,初步确定张公巷窑的烧造区域面积约3600平方米。通过对现有考古发掘资料的梳理、比较和综合研究判断,本次考古发掘认为,张公巷窑的烧造年代在汝窑类汝瓷之后,大约不早于金代,其性质应属于官窑。

    • ¥306.6 ¥420 折扣:7.3折
    • 玉耀长河——凌家滩文化展
    •   ( 55 条评论 )
    • 杭州市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2023-11-30/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凌家滩遗址作为中华文明曙光阶段最具代表性的遗址之一,成为中国五千多年文明的实证,将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年代再向前提早 300年至 500 年。凌家滩文化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并称 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 。 本书为 玉耀长河 凌家滩文化展 同名展览图录,共分为四个板块: 长江流域相对独立的考古学文化 、 中国史前治玉中心和第一个高峰 、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祥地之一 、 文明对话 四个单元,共有横空出世、饮食劳作、宗教信仰、琢玉成器、玉见文明、审美觉醒、礼法滥觞、社会分化、城市发轫9个章节。收录石器、玉器各类文物 100余件,包含玉龙、玉鹰、玉人等,文化种类囊括钺、锛、璜、镯环、碧等,蕴含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内涵。 本书是对凌家滩文化面貌的一次全景式展示,再现了五千多年前中国史前治玉文化中心凌家滩的繁华盛景,精美的玉器

    • ¥217.5 ¥298 折扣:7.3折
    • 浙江考古(1979-2019)
    •   ( 60 条评论 )
    •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编 /2020-06-01/ 文物出版社
    • 《浙江考古(1979-2019)》为庆祝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而编著。全面综述1979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四十年以来,浙江省所开展的文物考古研究成果,共分七个章节进行论述: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汉唐墓葬考古、宋元明考古、瓷窑址考古和科技考古。是一本了解浙江省所发展历程的著作,也是一本综合性的学术史研究著作,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建议出版。

    • ¥292 ¥400 折扣:7.3折
    • 长江文明的曙光(增订版)
    •   ( 287 条评论 )
    • 严文明 著 /2021-01-01/ 文物出版社
    • 《长江文明的曙光(增订版)》收录了严文明先生关于长江流域稻作农业和文明起源的文章,从长江流域系列考古发现出发,把稻作农业发生、发展之过程与长江流域文明起源相联系,并从世界文明的高度探讨东、西方文明的本质区别。《长江文明的曙光》于2004年出版之后,历经15年,相关考古发现有新进展,对长江文明的认识有了变化,严先生据此进行增改,出版增订本。

    • ¥71.5 ¥98 折扣:7.3折
    • 中国考古学编年史(精)
    •   ( 187 条评论 )
    • 王世民 /2024-04-01/ 中华书局
    •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很早就有学者珍视和研究古代遗迹和遗物。在北宋时期, 形成了专门的学问 金石学。而现代考古学的出现,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过几代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中国考古学正在经历黄金时代,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科体系,不断取得闪耀的成就。 本书系统梳理中国考古学一百年来的发展与成就,兼及现代考古学诞生前的金石学概况,将中国考古学分为前身金石学时期、孕育时期、诞生时期、初步发展时期、全面发展时期、继续发展时期、新的发展时期七个阶段,对灿若星斗的中国考古学发现与研究史实进行编年,资料详实,叙述严谨,检索方便。以百年成就,展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以硕果累累,见证中国考古学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 ¥99.7 ¥118 折扣:8.4折
    • 敦煌佛教石窟艺术图像解析(平)
    •   ( 373 条评论 )
    • 胡同庆 著 /2019-11-01/ 文物出版社
    • 《艺术与考古--敦煌佛教石窟艺术图像解析》是一部从社会生活角度全面研究敦煌石窟艺术图像的学术专著,分上、下两卷。本书是作者30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作者于1985年起,陆续对敦煌石窟图像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所撰写的论文也陆续在《敦煌研究》《历史文物》等刊物发表。近几年来,作者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原稿不断进行了修改和充实,作为图像研究,又补充搜集了大量插图。现文字稿部分已基本完成,插图部分也基本搜集齐全。

    • ¥86.1 ¥118 折扣:7.3折
    • 安岳圆觉洞——四川安岳圆觉洞石窟考古调查报告
    •   ( 50 条评论 )
    •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著 /2020-08-01/ 文物出版社
    • 圆觉洞四川省安岳县城东南1公里处的云居山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窟龛103个,造像1933躯,唐、五代、宋时期作品居多,以释迦、净瓶观音、莲花手观音三尊6米多高的大像很为壮观。圆觉洞以造有十二圆觉像而得名。安岳石窟在我国石窟艺术中享有上承敦煌、云冈、龙门石窟,下启大足石刻的重要地位。其中圆觉洞五代的 地藏菩萨 年代为我国南方出现很早; 五代时期的 地狱变 龛在靠前当属很早。本书为2013-2017年圆觉洞石窟考古调查成果。除常规勘测方式,此次调查采用三维扫描、数字建模方法测绘,利用激光扫描、光栅扫描和摄影扫描三种方式,建立造像崖面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绘制线图。

    • ¥363.5 ¥498 折扣:7.3折
    • 朔黄铁路平山段古中山国墓葬发掘报告
    •   ( 26 条评论 )
    •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 /2020-06-01/ 科学出版社
    • 为配合朔黄铁路建设,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石家庄市文物保护研究所、中山国古城遗址管理所的配合下,于平山县访驾庄、北七汲、中七汲三个地点发掘古中山国墓葬近八十座,出土各类文物近千件。本书全面、系统、详细的报告了相关发掘情况。此次发掘的三个地点位于平山县战国中山国灵寿城址北城墙、西城墙的外侧。大量的战国中山国中、小型墓葬的发掘及近千件富有特色文物的出土为研究中山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问题提供了丰富的实物材料。

    • ¥265.7 ¥368 折扣:7.2折
    • 侯马盟书选编
    •   ( 138 条评论 )
    • 侯马盟书文化研究会 编 著 /2020-11-01/ 文物出版社
    • 侯马盟书为1965年-1966年于中国山西省侯马市秦村出土的玉片文物,数量共有5000余片。该文字属于春秋晋国官方文字,出现约在西元前550年。书写于玉石的这些文字不但是中国现今考古发现*早的毛笔字,也因运笔娴熟流畅,字形活泼多变,有其艺术价值。

    • ¥18.3 ¥25 折扣:7.3折
    • 中国历史文化名楼系列文丛·传说故事卷
    •   ( 17 条评论 )
    • 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楼保护专业委员会 编 /2020-06-01/ 文物出版社
    • 历史文化名楼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景观,名楼得以存在和延续依靠的是其历史文化积淀。名楼文化主要表现为诗、词、曲、散文、楹联、民间传说等非物质形态。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楼保护专业委员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拥有十六个会员单位,囊括了大江南北有代表性的历史名楼。各楼均有自己的人文历史和文化特色。此次编纂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楼系列文丛》,是这十六座名楼的诗、词、曲、散文、楹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挖掘和整理。本册是《系列文丛》的第五册。

    • ¥93.4 ¥128 折扣:7.3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