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在20世纪50至80年代搜集收藏3000余件唐代墓志拓片,其中有39件与粟特人密切相关。这些拓片主要出土于唐代洛阳及长安地区,其中有29件基本可以确定墓志志主身份爲粟特人后裔,另有10件墓志志主亦存在族属爲粟特人的可能性。本书的主要内容,即是将这39件拓片摄制图版,在先行整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新点校録文,并爲每件拓片撰写解题。希望这些工作能够集中展现唐代入华粟特人的风采,同时,亦向社会及学界展现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藏品的风貌。
本系列图书由央视《百家讲坛》同名讲座整理而成。由来自八家博物馆或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学者讲述自家镇馆之宝的前世今生,揭示国宝曲折的传世经历,探寻国宝背后的历史真相,带我们近距离感受国宝震撼的独特魅力。 在本书中,你将领略:越王勾践剑、越王者旨於睗剑、曾侯乙墓、客使图、鎏金银竹节铜熏炉、武则天金简的风采。
张俊儒编著的这本《杜岭方鼎》以考古与历史文献研究方法,结合*新科技考古成果,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河南博物院的九大 镇院之宝 之一杜岭方鼎。 杜岭方鼎中国商代中期的青铜器。1974年由一个名叫袁海军的环卫工在挖土过程中一镐挖出,地点为河南省郑州杜岭张寨前街。共两件。一件高1米,重86.4千克,方形,深腹,双耳四足,腹上部饰兽面纹,两侧及下部饰乳丁纹,形体质朴庄重,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另一件较小,高0.87米,重64.25千克,藏于河南博物院。
《云纹铜禁》以考古与历史文献研究方法,结合*科技考古成果,图文并茂地对云纹铜禁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信息做了深入解读。
由葛亮等著的这本《镇馆之宝(2)》介绍了8大博物馆中的17件镇馆之宝的前世今生,包括:王的“权杖”、传奇大克鼎、德鼎的“密码”、来自《诗经》的酒器、吴王的“礼物”、商鞅方升、初探阳陵、陶俑传奇、大汉骑
本辑延续了《上海文博论丛》的一贯风格,分为四大版块, 主题与专栏 新闻与发现 文明与交流 探索与分析 ,收入7篇文章,其中《俄罗斯民族的精神家园 凭吊莫斯科新圣女公墓有感》介绍了安葬在新圣女公墓中的30座名人墓,通过墓碑的艺术性和墓主的不平凡人生故事为读者了解俄罗斯民族的文化和精神世界提供了独特视角。《中国龙与西方龙:两个世界的传说与艺术》为中西文化比较提供了小而深的视角。该篇依据文物中的龙元素,对中国龙与西方龙的起源、神话系统、文化观念、艺术造型做了全面系统的比较。《随州羊子山出土神面卣风格和装饰的源流与工艺(一)》一文介绍了研究人员借用现代的CT技术揭秘西周早期令人惊叹的青铜器制造工艺。
从艾莉·史密斯在阳光明媚的卡普里岛那一处令人惊叹的别墅,到阿兰·霍灵赫斯特笔下哥本哈根市中心不可思议的圣殿,《珍宝的殿堂》汇聚了24位伟大的作家,讲述了那些令他们感到困惑、敬畏、鼓舞的博物馆私人旅行。 和安德鲁·莫申一起到大英图书馆寻找写作的方法:和马修·斯维特在ABBA博物馆享受亲身体验的乐趣;朱利安·巴恩斯在访问西贝柳斯旧居时,静静地思考着他的音乐和苹果去核机;杰奎琳·威尔逊邂逅过巴黎玩偶博物馆的娃娃:蒂姆·温顿难以忘怀他光着脚 次来到维多利亚 美术馆的情形;爱米娜塔·福纳曾为心碎博物馆里的名字沉思。 从陵墓到画廊,从伦敦和纽约到喀布尔和萨格勒布,《珍宝的殿堂》带领我们走进世界上 的--或者是 令人惊喜的博物馆,以一篇篇动人而抒情的散文,证明博物馆在我们文化生活中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让我
从艾莉·史密斯在阳光明媚的卡普里岛那一处令人惊叹的别墅,到阿兰·霍灵赫斯特笔下哥本哈根市中心不可思议的圣殿,《珍宝的殿堂》汇聚了24位伟大的作家,讲述了那些令他们感到困惑、敬畏、鼓舞的博物馆私人旅行。 和安德鲁·莫申一起到大英图书馆寻找写作的方法:和马修·斯维特在ABBA博物馆享受亲身体验的乐趣;朱利安·巴恩斯在访问西贝柳斯旧居时,静静地思考着他的音乐和苹果去核机;杰奎琳·威尔逊邂逅过巴黎玩偶博物馆的娃娃:蒂姆·温顿难以忘怀他光着脚 次来到维多利亚 美术馆的情形;爱米娜塔·福纳曾为心碎博物馆里的名字沉思。 从陵墓到画廊,从伦敦和纽约到喀布尔和萨格勒布,《珍宝的殿堂》带领我们走进世界上 的--或者是 令人惊喜的博物馆,以一篇篇动人而抒情的散文,证明博物馆在我们文化生活中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让我
本书以索隐之法,以宋、元、明、清真实的史料为背景和线索,修补、推断与介绍了那个岁月的历史风流人物为肇建紫禁城而奋斗了半个世纪的传奇故事。深度探索发掘了紫禁城赞画与肇建的历史背景,洞开了历史神殿独特的一扇门,掘出了一眼关于紫禁城历史背景的甘甜文艺井泉。
本辑为*辑,分为9个专栏,主要有 特约 文物品鉴 博物馆学 展览评议 院史专题 史学发微 遗产保护 等栏目,刊发文章28篇,字数有20余万字。从多方面反映了文物、博物馆、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其中不乏大家、名家的力作,如徐光春的《玉文化漫议》,李维明的《河南密县 新砦 双洎河 称名辨异》,朱绍侯先生的《南朝刘宋 三京 地望辨证》。在院史专栏,集中刊发了抗战时期河南文物南迁的历史以及如何被运到台湾的,揭示了这批文物的价值。在遗产专栏,刊发了多篇专业人士的文章,介绍了修复油画、雕版、书画装裱等方面的新技术。整体而言,此书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尤其适合博物院学者阅读和借鉴。
李大钊故居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着特殊的价值。在后宅胡同居住的时期,是李大钊人生事业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也是他异常忙碌的时期。他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国共合作、领导北方革命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也是名重当世的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学者和思想家。在此期间,李大钊发表各种文章140余篇,文字总量超过33万余字,平均每9天一篇;参加各种会议120次;陪同会见、拜访各界人士30次,讲演30次(不算讲课),到广州、上海、武汉、洛阳、天津等地从事教学和革命活动。当年,许多青年都曾在李大钊家借住,感受过李大钊师长般的关爱和教诲。中共北方党组织的一些重要会议曾在李大钊的书房内召开。 党史专家一致认为,北京李大钊故居是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办中国共产党、领导北方工人运动、促
河南博物院是河南省文物珍藏、展示、研究的重要机构,是*博物馆。本书系河南博物院编辑出版的反映该院学术研究成果的结晶,全书共分 玉文化 文物品鉴 史学发微 博物馆学 博物展览 文化遗产与保护 六个专栏,刊发文章15篇,集中反映了河南博物院科研人员*研究成果。许多文章都是首次刊发,尤其是 玉文化 专栏,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文物品鉴 数篇文章,对人们了解文物有一定的普及价值。本书出版对博物馆研究者、文化收藏爱好者和历史研究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