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青铜时代,即是指上古的夏商周三代。以青铜冠名,可见青铜器是贯穿三代文化的核心内容。从青铜器的产生到大量制造与使用,再到逐渐消失,构成了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的青铜时代。它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视角。 本书由张光直先生两卷名著《中国青铜时代》和《中国青铜时代二集》合编而成,对青铜时代文化与社会的若干主要特征作整体性的讨论,不仅是技术史角度的研究,还详尽论述了从政治、经济到战争、祭祀,从礼仪、艺术到巫术、饮食等等重要专题。以期回答,为什么青铜器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大的重要性?为何独在中国考古学上,青铜时代仍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中心概念?
書稿共收錄20篇論文,分爲三大板塊:一、新見青銅器討論,探討夫人昶姬匜、 陳侯因咨造 銅戈等新見器物;二、金文與殷周史,主要爲銘文字詞考釋、涵義辨析等;三、青銅器及相關考古學研究,涉及銅器紋飾、器用制度及銅器群的形成等問題。該書承續《青銅器與金文》第一輯至十二輯,將對商周考古學界和古文字學界產生持續的影響。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陕北地区不断有商周青铜器的发现和出土。这些青铜器兼具北方或中原的特征,是研究商周青铜器发展和区域特征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料,历来为学界高度重视。本书以陕北地区出土的商周时期青铜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元素成分、金相组织、铅同位素比值以及制作工艺等几方面的检测分析,探讨了陕北地区商代晚期至战国晚期青铜冶金技术的特点及铸铜原料来源等相关问题。另外,本书还对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部分青铜器及冶铸遗物进行了铅同位素比值分析,讨论了商代晚期陕北地区与中原地区在青铜器及金属矿料等物质文化方面的交流问题。
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重要文化遗存,是中华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本书以夏商至两汉时期北方长城沿线地带的生态环境、气候演变状况、经济模式乃至铜锡矿资源分布情况为现实 背景 ,分别研究了兵器与工具、 装饰品 、生活用具与车马具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艺术造型的构成规律,纹饰、图像的审美特质与文化内涵,将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置于原生环境与文化 场域 之中,对其造型做出了更加客观、深入的解读。
本书对汉中地区出土商代铜器进行了系统的科学分析和铸造工艺考察,揭示了其材质和制作技术特征,指出汉中地区在商代存在本土的青铜冶铸生产,并探讨了汉中与其他地区同时期青铜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联系。汉中铜器材质复杂、制作水平参差不齐,这样的技术差异既可能是铜器群整体年代跨度较大的反映,也可能是其制作地来源复杂多样的体现。
本书分为六编,由作者长期积累的四十六篇学术论文汇集而成。内容涉及先秦时期的礼制、文化、人物、军事、思想与作者在一些重要学术会议上的发言,以及作者为他人作品所写的序和师友追忆等。此外,本书在论述这些史实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学术观点,对深化先秦时期的学术研究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書稿共收錄21篇論文,分爲板塊:一、新出青銅器討論,集中探討格(霸)姬簋及衛侯之孫書鐘等新出器物;二、金文與殷周史,主要爲銘文字詞考釋、涵義辨析等;三、青銅器及相關考古學研究,涉及銅器紋飾、器用制度及銅器群的形成等問題;四、學術史及海外青銅器研究,包括對仲?父盤銘文的探討,對《周王畿——關中出土西周金文整理統與研究》一書的評介。該書承續《青銅器與金文》輯至十一輯,將對商周考古學界和古文字學界產生持續的影響。
暂无内容简介。。。。。。
人物画像纹青铜器最早见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战国早期,分布范围甚广,多出土于吴越、齐鲁、三晋、燕地和巴蜀地区中不同等级的墓葬。过去对于这类青铜器的研究多仅关注于某一类工艺手法、某个区域中的发现或某种图像及其所反映的与史书契合的内容。本书则对人物画像纹青铜器及出土这类青铜器的墓葬进行年代序列研究,再按不同工艺对人物画像图像进行精细分类、分析,探讨其首次出现、发展以及相互交错交流的脉络。在此时空框架上,考察春秋晚期至战国早中期间东周各个区域的文化交流细节,探讨这种工艺及其纹饰与北方地区草原文化之关系,分析其艺术风格如何被吸收并体现于楚地漆器艺术、汉代绘画与青铜工艺的发展路径。
2023年双春逢吉,祥纹送金。青铜器承载着中国传统礼制,是我国文化非常重要的见证者。青铜器初的模样与我们今日所见十分不同,彼时为金色,故又称 吉金 。因时间流逝,产生锈蚀,颜色转为青绿,器身上的精美纹饰也被隐去了真容。故而《千铜千面》周历选用以各色线条勾勒器物纹样的方式,展现其古朴之美。全书精心挑选了54件青铜器物,涵盖了鼎、觥、卣、彝、簋、盉、壶、尊等多种传统青铜礼器,各器身所饰纹样包含鸟形纹、兽形纹、龙纹等,周历背面配以文字,对纹样进行了细致的讲解。2023,一起走进 吉金 时代,感受古青铜带给我们的震撼。
《丝路天山地区青铜器研究》是一部侧重点在搜集、归纳和梳理基础材料的学术著作,运用考古学与文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伊犁河地区、西天山、东天山、阿尔泰地区、塔里木盆地南缘等地区公元前 3000 前 1000 年的一千多个墓葬发掘的千余件青铜器进行了整理,对其器物类型、文化属性、时代及源流做了深入研究,展现新疆地区青铜文化在早期东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 弥补了新疆史前青铜文化研究中的不足,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这既是对世界文明体系的贡献,也是对史前丝绸之路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