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 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 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 余躯,为中国规模*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云冈石窟 文物保管所编的这本《中国石窟云冈石窟(2)》以高 质量的图片呈现了云冈石窟,适于研究及收藏。
自1983年推出首卷中文本《敦煌莫高窟》一,至1997年中文本《安西榆林窟》,十七卷本《中国石窟》丛书才全部出齐。该丛书为目前国内石窟研究领域的版本。克孜尔石窟又称克孜尔千佛洞或赫色尔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千米明屋塔格山的悬崖上,南临木扎特河河谷,现有编号236窟。克孜尔石窟是中国开凿早、地理位置西的大型石窟群,大约开凿于3世纪,8-9世纪逐渐停建。1961年公布为*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中国石窟克孜尔石窟》共三卷,每卷发表图版192~300幅,论文2~5篇,并附有图版说明、大事年表和实测图,以及内容总录。
《山西古代寺观彩塑全集》是展示和研究山西古代寺观彩塑的大型画册型学术专著,涵盖自唐至清山西国家级的彩塑遗存,每册以综述开篇,正文围绕每一处彩塑遗存,结合线图和相关考察数据对每尊塑像的外观细节和神态动势做客观性描述,对弘扬传统文化精华、保护山西古代彩塑具有重要意义。隰县小西天,又名千佛庵,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城西凤凰山巅,创建于明崇祯二年。建有大雄宝殿、文殊殿、普贤殿、无梁殿、天王殿、韦驮殿、地藏殿等。2013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书收录了临汾小西天和碧岩寺的明代彩塑精品。
《北平研究院北平庙宇调查资料汇编(内四区卷 套装上下册)》是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写,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汇集旧时北平庙宇资料的大型系列图书,所收资料为1930年至1932年北平研究院北平庙宇调查资料。 庙宇调查是按当时北平行政区划的分区而进行,本系列图书也依照当时内城六区、外城五区以及四郊的区划顺序依次编排出版。2018年11月,目前为浩繁的内四区卷出版,分上下两册,共收录内四区131座庙宇的调查资料。内四区大致在 大酱坊胡同、丰盛胡同、武定侯胡同以北,西安门皇城以北,经棉花胡同、罗儿胡同达于积水潭以西 的范围内。 北平庙宇调查资料现存共931份,记录庙宇938座。调查数据包含调查记录手稿、庙宇平面图、照片、碑刻与器物拓片,但并非每座庙宇都有以上四项内容,编者是依据现存资料整理出版。此次调查所谓庙宇,泛指寺庙、道
《宁夏明代长城:固原内边长城调查报告》主要对宁夏中南部地区(包括甘肃环县部分区域)明代 固原内边 、 徐斌水新边 两道长城干线以及交错分布其间的 环灵道 、 防秋道 烽燧线等各类防御工事及附属设施进行了全面介绍及学术研究。《宁夏明代长城:固原内边长城调查报告》约35万字,正文前有罗丰所长撰写的全面介绍宁夏明长城历史及调查总结的代前言,正文分为九章介绍调查及研究成果,内附长城墙体走向插图30余幅,后附多幅彩色长城地图以及长城调查图版四百余幅。
本书系五楼遗址田野考古发掘报告。五楼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沣河东岸的台地上,发现于1953年。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联合组队,对五楼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勘探,并对重点区域进行了发掘,总发掘面积853平方米,共发掘各类遗迹113处,其中灰坑105座,灰沟1条,墓葬7座。五楼遗址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时间跨度较大,是一处大型先秦时期聚落遗址。本书全面系统地公布了此次考古发掘的遗迹与遗物,为研究关中地区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商周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苏州东山轩辕宫》共六个章节,各个章节讲述的主要内容分别是:首章:从胥王庙到轩辕宫;第二章:现在的样子;第三章:建造;第四章:建筑会说话;第五章:宋清之间;第六章:其他的其他。
收录福建古建筑中以祭祀和纪念孔子、从事教育为主要功能的文庙与书院类建筑遗存。全书选取39 个建筑点,其中文庙 24 个,书院 15 个,是孔子与朱子两大圣人其思想流脉在福建传播,福建兴文重教、文风昌盛的最直观历史见证。书中以“建筑说明+散文随笔+图片”的形式,从建筑专业与通俗普及两种角度描述文庙与书院的建筑历史背景、建筑形制格局与历代演变情形,全面呈现出古代福建各地教育兴盛与文脉流衍的情形,也由此可以寻绎儒学与闽学思想传播的轨迹及对古代社会主流思想的深刻影响。
本书以山东省现存的古建筑(包括世界文化遗产、重量、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主,适当补入了部分古墓葬、古遗址、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建筑,重点介绍了山东省17个省辖市的350处古建筑。通过查找资料、绘制地图、搜集整理相关测绘图纸、调研拍摄、走访等方式,忠实记录每一处古建筑信息:古建筑所在地概况;历史沿革、建筑形制、平面格局、建筑风格、保存状况等,可作为研究山东省建筑历史的参考资料。
收录福建古建筑中以祭祀和纪念孔子、从事教育为主要功能的文庙与书院类建筑遗存。全书选取39 个建筑点,其中文庙 24 个,书院 15 个,是孔子与朱子两大圣人其思想流脉在福建传播,福建兴文重教、文风昌盛的最直观历史见证。书中以“建筑说明+散文随笔+图片”的形式,从建筑专业与通俗普及两种角度描述文庙与书院的建筑历史背景、建筑形制格局与历代演变情形,全面呈现出古代福建各地教育兴盛与文脉流衍的情形,也由此可以寻绎儒学与闽学思想传播的轨迹及对古代社会主流思想的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