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编的 中国历史研究学术文库 丛书之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项目批准号:12BZS021)。由于传世文献史料的简略和缺失,一直以来秦汉行政法的研究难以深入。本书通过全面搜检睡虎地秦简、里耶秦简、张家山汉简、悬泉置汉简、居延汉简、敦煌汉简等大量出土秦汉简牍文献史料,对秦汉行政法从法律制度的建构到体系的完善再到具体的实施等均进行了全面的史料疏证与研究。其研究范围涵括行政法的各个层面,包括行政组织法、公务员法、决策法、执行法、监督法、奖励法、惩罚法、奖励法及各类行政事务管理法等等,史料翔实,层次井然,可称得上是古代行政制度史研究的一部重要作品。 本书的研究,是对中国两千年政治制度始于秦汉的又一次有力实证,对于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追溯现代行政制度史的源流与发展趋势均
清华简集释丛书 由李学勤先生主编,主要收录清华简各篇文献的集释。本书为该丛书的一种,是十多年来清华简《金縢》研究的总结之作。《金縢》全篇共有14支简,是清华简中唯一一篇亦见于今文《尚书》的 书 类文献,对于古文字研究、先秦史研究和经学研究来说都具有很高的价值。作者全面搜集整理了《金縢》的研究成果,重新校定释文,并就 简本与今本的对比性研究 《金縢》的文本性质、成文年代和真伪 《金縢》相关史事疏证 简本《金縢》与《尚书》学 等重要问题展开专题研究,深入地探讨了《金縢》的性质、史料价值、学术史意义及真伪问题。
南京博物院是我国 座 兴建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由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于1933年倡议建立。作为中央地方共建的 博物馆、 一级博物馆、 4A级旅游景区,在近90年的发展历程中,经过几代人耕耘与奉献,南京博物院形成了 “一院六馆”展馆布局:历史馆展示“江苏古代文明”;特展馆举办清宫文物特展和文化交流临展;艺术馆分类展览历代绘画、书法、雕塑;民国馆呈现民国一条街,重点展示南京地区民国社会风情;非遗馆通过小剧场、老茶馆等动态方式展示江苏非遗项目;数字馆以数字技术呈现中华文化的28个片断,带给观众全新体验。“一院六馆”奉献给观众的不仅是文物与展览,而是由众多不同主题的文化空间组成的文化休闲场所,呈现给观众的是全新的博物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体验与感受。 这本书不是文物的堆砌,精美厚重的铜版
这部岩画研究专著以蒙古国中南部戈壁地区发现的大量的岩画遗存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该地区岩画的地域分布、发现简史、内容题材、刻绘手法、艺术表现,以及岩画研究中*为棘手的年代断定问题等都进行了详细介绍。于此同时,作者还广泛的比较蒙古国境内的阿尔泰山、杭爱山,及内蒙古地区的阴山岩画、乌兰察布草原岩画等岩画遗存,对该地区岩画的内容、族属、年代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此外,作者还围绕该地区岩画艺术的发展与衰落问题、戈壁地区岩画分布区域的地貌特征问题、匈奴时期岩画的独特性等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论述。
你听过用两千多年前的乐器演奏的现代音乐吗? 乾隆皇帝为什么会为了一个喂狗粮的盆子写诗? 刘备的先祖是怎么使用环保灯的? 都说我们是龙的传人,可龙是从哪儿来的呢? 中国 这个词早是从哪里来? 每一件文物都自带温度,这温度源自它们深藏不露的故事,源自故事背后蕴藏的中华文明密码与中华文化底蕴。 作者以生动严谨的笔触和清晰的结构,带领青少年读者探索30余件国宝文物的前世今生,鉴赏数千年中华历史画卷。
......
本书以京津冀碑铭墓志、摩崖石刻、经幢造像等各类金石文献为研究对象,主要对文坛名家、达官显宦的创作进行深度解读,阐述其创作特征及文学史的意义,并从伦理、教育、民俗、学术、宗教等角度,多层次地发掘其蕴含的价值,并归纳总结其中的地域文化特色。另外从文献学角度,结合史传、总集、别集等,探讨方志金石文献在校勘、辑佚上的独特功能。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书稿可视为一种 尝试集 ,它借助东亚交流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环 都城 这一视角,在 东亚都城时代 形成与解体的背景中,发掘唐长安城空间在日本的复制与挪用,及其在日本古代文学中引起的连锁性反映。以十世纪唐王朝的灭亡和长安作为东亚都城典范的失坠为分水岭,尝试解答了两个问题:一是九世纪之前日本对唐长安城空间的复制与日本文人长安书写稀薄之间的龃龉;二是十世纪以将随着唐长安城的 消失 及东亚格局的变迁, 长安 如何成为日本文人建构国家认同,并在东亚世界获取 小中华 身份的手段。本书综合运用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阐述了古代中日两国的都城空间、王权书写与国家想象之关联。
《敦煌壁画本生故事》为“读懂敦煌”系列图书之一,是一部艺术文化普及类读物。本生故事是指释迦牟尼前生累世修行的故事。选题精选了敦煌石窟壁画中本生故事画24幅,并以文学故事的形式对这些本生故事画进行了阐释,目的是为普通读者了解敦煌壁画艺术提供一本通俗易懂的普及性读本,同时也为从事佛教史、佛教艺术、美术史的研究人员进行研究临摹时作参考。
本书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中央 联合打造的大型融媒体报道节目《红色印记:百件革命文物的声音档案》同名图书。翻开厚重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从取得革命的伟大胜利到迈向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件件饱经沧桑的革命文物,记录了一段段直抵人心的红色故事、一个个继往开来的历史瞬间,是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砥砺奋进 的见证。节目精选百年党史中100 件有代表性的革命文物,邀请100 位声音大咖作为“革命文物讲述人”进行播讲,既有老中青三代广播电视播音员,也有众多 解说员、配音演员;既有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也有革命博物馆馆长、 讲解员和革命后人,是一档旗帜鲜明、形式新颖、内容翔实、可听性强的新时代革命文物声音“传记”。节目制作团队还采访了全国100位“90后”讲解员,通过这些工作在一线、年轻的革命文物讲解员的自述,以
兵马俑是大秦帝国实力与气度的象征,兵马俑的背后是无数个鲜活的个体在时代中生活过的证明,他们似秦帝国的一个个细胞,成为大秦帝国 鲜活的注解。 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和秦咸阳城遗址发掘领队许卫红,30年来始终坚持不懈地“寻亲迹”、研究秦史,在本书中,她为我们呈现了兵马俑考古发掘现场诸多细微的发现,它们合力再现了秦代社会的鲜活图景:沿着秦俑家族开枝散叶的脉络,能看到秦人怎样的创新和传承、现实与期望?“物勒工名”制度日臻完善,用“接骨膏”修修补补的兵马俑,代表着秦人的务实还是监管部门的妥协?秦代本土怎样发达的漆器工艺技术支撑着匠人们制造出如此鲜活的彩色兵马俑?修建秦陵的究竟是哪三种人,他们的后勤保障是如何做到的?…… 而跟随作者探索秦朝鲜活过往的步伐,我们也可以看到 多文物遗址背后秦
船舫是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建筑形制,同类建筑还有江苏吴江的俞家湾船坊、浙江嘉善的钱氏船坞。金山船舫是我国第1个经正式考古工作的船舫遗址,增填了同类遗址考古的空白,在考古学上,增添了一类具有江南文化特色的考古遗存。《门泊东江万里船 上海金山船舫遗址出土文物/上海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丛书》收入了本次特展的考古展览。相信《门泊东江万里船 上海金山船舫遗址出土文物/上海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丛书》会给每一位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和精神熏陶。
本书结合汉画像实物图片及历史资料,全面详尽地考察了汉画像中的胡人形象,辨析其出现的源流,考察不同地区汉画像中胡人形象的不同特点,分析了这些图像与佛教的关系,以图证史、图文互释,通过胡人图像这一切入点,展现了汉代艺术的开放性。
《拈花(鲁迅中外美术藏书研究)/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馆藏文物研究系列丛书》以《拈花——鲁迅藏中外美术典籍百图》为题,从鲁迅收藏的大量中外美术典籍中精选一百部,以封面及插图形式,配以相关版本介绍、鲁迅与该版本作者的关系介绍、收藏情况及鉴赏文章,探索鲁迅的美术修养及美术思想的渊源,让世人了解鲁迅在美术领域的贡献。
《简牍学研究(第7辑)》是一部研究论文集。作为“简牍之乡”的甘肃,20世纪以来出土了大批的简牍,这对研究中国古代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简牍学也日益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 《简牍学研究(第7辑)》从简牍文书研究、简牍考释、简牍与先秦秦汉史研究、出土文献与西北史地研究、出土文献与思想文化史研究等几个方面,呈现了一批专家学者在简牍发掘、整理、考释及简牍制度研究等方面的新研究成果。
《临泽沙河汉晋墓葬》是一部文物考古学术著作。甘肃省张掖市文物保护研究所与临泽县博物馆联合在临泽枣乡路开挖排污管道中发现的墓群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共清理发掘墓葬10座,出土器物200余件。陶器器形为罐、壶、鼎、尊、豆、仓、杯、盘、灯、盆等。另有铁器、漆器残块和五铢钱等。时代为东汉晚期至魏晋中期,为研究河西走廊这一历史时期的葬制、葬俗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