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名大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民政部联合摄制的中国首档大型地名文化类节目。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19年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 《中国地名大会》以地名知识为载体,从地理、历史、语言、文学、民俗等各个角度全方位展现中华大地的万千风貌,引导人们发现地名背后深厚的人文底蕴、文化华彩和人生百态。 这本书在电视节目的基础上,提炼精华,条分缕析,使电视内容得到了完整呈现。书中出现的地名覆盖了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大到数省区域,小到一条街道,都能找到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与人文故事,勾起那些既精彩又独特的乡愁记忆。
本书介绍了周公的生平与功绩。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 元圣 和儒学先驱,是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本书的特点在于,作者的古文字功底深厚,能够充分利用金文等周公同时代的记录来复原周公的生平事迹及当时的政治背景,用当时人的视角来观察周公的为人、执政等情况。因此本书中展示出来的,是处于周公的时代的周公,尽量减少了后人对周公的描述。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摄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带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周公七年归政成王,正式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些制度的特色是以宗法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
李润英、陈焕良译注的这本《山海经(典藏版阅读无障碍本)(精)》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 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离骚》《周书》《晋乘》以成者 。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其中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 一带一路 倡议,开启 一带一路 全面合作的崭新篇章。本报告全面总结了十年来创新丝绸之路发展成效和启示。
明清太原复原图本图基于古太原县城的历史资料和遗址考证成果手绘复原而成。大小为全开,正面为古太原县城整个城池的俯瞰风貌图,背面为当时的民俗风情概貌以及五六个主要建筑的立体复原图。目前政府已经申请了一批启动基金在对太原古城进行复原重建,其依据就是本图正面的复原图。主要资料如下:古太原县城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源街办所在地,距市中心20公里,它是建立在晋阳古城遗址之上的明、清时期的太原县旧城。现存的古太原县城(今晋源街道办事处所在地),是坐落在晋阳古城遗址上的一座明代早期县城。它传承了2500多年晋阳古城文脉,是晋阳古城的延续。它沿用了晋阳古城 城池凤翔余 的建筑局,俗称 凤凰城 。它依托龙山,展示着古晋阳龙凤呈祥之灵气,处处体现着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和合交融,保持了我国汉唐文化与传统的地域民
千百年来,无数价值连城的珍贵宝物,沉没在汪洋深海,等待有缘人的寻访。20世纪以来,各国考古学家在不同海域,纷纷发现殒没多年的古船,尤其在南海海域,沉没的中国古船 是数不可数。20世纪,南海渔夫时常在打渔时,常会捞起精美的瓷器碎片或铜钱。很快,南海海底有宝藏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不少中、外寻宝者潜入海底,寻找、打捞沉没多年的宝物。为防止这些寻宝者破坏沉船遗址和文物,考古学家游弋四处海域,发掘、打捞沉船,探索、解开这些古代沉船的谜团。 陶红亮主编的这本《沉没的珍宝》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些闻名于世的世界各地的沉船故事。
本书为“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系列图书的第31辑。本辑在上一辑德国案例研究基础上,继续关注国土空间规划,以“国土空间规划?方法研究和日本案例”为主题,全书分为“双评价研究”“日本国土空间规划” “定量规划研究”“ 快线”“新人名篇”“书评”六个栏目,共16篇文章。
为进一步促进时空行为研究的理论和应用拓展,交流相关领域新理论、新问题、新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2015年12月10日至12日,由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中国城市时空行为研究网络主办,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综合地理信息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十一次空间行为与规划研究会暨 时空行为研究与应用前沿 学术研讨会。 本书整理了该研讨会的主题发言实况和5个平行分会场的概况。时间、空间与人类活动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永恒对象与话题,时空行为研究为揭示时空间与人地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和理论工具,在理论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拓展其应用领域也已成为当前的重要方向。作为时空行为研究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城乡规划已进入从追求增量扩张到注重品质提升、从注重物质建设到关注以人为本的 新常态 。挖掘个体、群体与社会时空行为
为进一步促进时空行为研究的理论和应用拓展,交流相关领域新理论、新问题、新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2015年12月10日至12日,由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中国城市时空行为研究网络主办,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综合地理信息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十一次空间行为与规划研究会暨“时空行为研究与应用前沿”学术研讨会。本书整理了该研讨会的主题发言实况和5个平行分会场的概况。时间、空间与人类活动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永恒对象与话题,时空行为研究为揭示时空间与人地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和理论工具,在理论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拓展其应用领域也已成为当前的重要方向。作为时空行为研究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城乡规划已进入从追求增量扩张到注重品质提升、从注重物质建设到关注以人为本的“新常态”。挖掘个体、群体与社会时空
图文并茂地讲述中国古代先进的导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