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走进国际舞台的中心,使得其迫切需要对世界主要国家有一个更全面、更清晰的了解,这不仅是中国探索世界的需要,更是对一个崛起中大国的必然要求。因此“重新探索世界地理”成为摆在地理学者面前较为紧迫的任
本书包括《滇康道上》和《入康记》两部游记。《滇康道上》为化学家曾绍抡一九四一年带领西南联大十名学生组成的川康科学考察团从昆明赴当时的西康和四川考察的考察报告,详细记录了他们的行程和收获,很好地反映了沿途当时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状况。《入康记》为报人段公爽当年赴西康创办《西康国民日报》途中所记,以一个记者的角度记录了当时沿途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状况。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根本理论,在阐 述唐代四川地区行政区划演变、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农业历史发展的 基础上,结合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探讨唐代四川地区农业发展与 社会变迁的内在联系。本书首先从农业物质生产资源、劳动力资源、 农业生产技术资源三个层面,着力解析唐代四川地区农业发展的内 在动力;其次,选取历代文献着重记载的“扬一益二”“别籍异 财”“俗好娱乐”以及“和同为一家”等四川地区特有的社会现 象,全面考察唐代四川地区农业发展与社会变迁之间双重互动下所 折射出的内在合理性。
本书包括《滇康道上》和《入康记》两部游记。《滇康道上》为化学家曾绍抡一九四一年带领西南联大十名学生组成的川康科学考察团从昆明赴当时的西康和四川考察的考察报告,详细记录了他们的行程和收获,很好地反映了沿途当时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状况。《入康记》为报人段公爽当年赴西康创办《西康国民日报》途中所记,以一个记者的角度记录了当时沿途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状况。
潮州广济桥是我国的古桥之一,与河北赵州桥、福建洛阳桥和北京卢沟桥并称为“中国古桥”。本书以韩江的地理特点为背景,分为“广济桥史话”“佚闻传说”“与桥相关建筑景观”“粤税之大者无过此桥”“文征”等九篇,通过历史资料详述广济桥建桥以来的历史沿革,筑桥材料和技术的发展,充分展示了与广济桥相关的人文风俗、传说故事和文学创作,让广济桥的古今风貌跃然纸上。
《历史地理》辑刊是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承办的一本全国性学术刊物。《历史地理》主要刊载历史地理及相关领域理论、方法以及实践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学术声誉。本期汇集移民史、水利史、语言学等方面的学术文论20余篇,反映了历史地理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于该领域的学者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本辑收入历史地理类学术论文和文章28篇,都是专业教师和研究者撰写的,质量相当稳定。其中大部分文章的讨论对象相当微观,即使讨论较宏观的课题也选取个案以小见大,这与当前历史学的发展趋势相一致,也是见微知著的学术积累。这些作者都经过系统的学术训练,吸收了历史学前沿的理论与方法,所以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本辑收入的文章有:燕“并蓟居之”辨证;禹鼎、敔簋与淮夷内侵路线问题;唐代“陇右道”形成与变动的历史根据;清代玉环厅隶属关系考辩;论中国传统政治地理中的水域;论历史时期丝、麻地理分布与生产重心;唐代会宁关及其相关问题考;古地图中的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等等。
《北极环境的现代性——从极地探险时期到人类世时代》关注北极地区的环境史与现代性的关系。本书以人类世概念为核心,将北极的现代性回溯到探险时代,将北极地区作为一个投射欧美现代性和现代化意识形态的空间,同时又从内部挑战这些范式,借以构建区域化的现代性概念。同时,本书从不同方面强调了北极现代性的多样性、杂糅性和多重性,对殖民主义、性别、资本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权力结构提出质疑,并强调北极现代性的其他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