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名大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民政部联合摄制的中国首档大型地名文化类节目。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19年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 《中国地名大会》以地名知识为载体,从地理、历史、语言、文学、民俗等各个角度全方位展现中华大地的万千风貌,引导人们发现地名背后深厚的人文底蕴、文化华彩和人生百态。 这本书在电视节目的基础上,提炼精华,条分缕析,使电视内容得到了完整呈现。书中出现的地名覆盖了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大到数省区域,小到一条街道,都能找到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与人文故事,勾起那些既精彩又独特的乡愁记忆。
本书介绍了周公的生平与功绩。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 元圣 和儒学先驱,是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本书的特点在于,作者的古文字功底深厚,能够充分利用金文等周公同时代的记录来复原周公的生平事迹及当时的政治背景,用当时人的视角来观察周公的为人、执政等情况。因此本书中展示出来的,是处于周公的时代的周公,尽量减少了后人对周公的描述。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摄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带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周公七年归政成王,正式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些制度的特色是以宗法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
李润英、陈焕良译注的这本《山海经(典藏版阅读无障碍本)(精)》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 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离骚》《周书》《晋乘》以成者 。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其中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 一带一路 倡议,开启 一带一路 全面合作的崭新篇章。本报告全面总结了十年来创新丝绸之路发展成效和启示。
明清太原复原图本图基于古太原县城的历史资料和遗址考证成果手绘复原而成。大小为全开,正面为古太原县城整个城池的俯瞰风貌图,背面为当时的民俗风情概貌以及五六个主要建筑的立体复原图。目前政府已经申请了一批启动基金在对太原古城进行复原重建,其依据就是本图正面的复原图。主要资料如下:古太原县城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源街办所在地,距市中心20公里,它是建立在晋阳古城遗址之上的明、清时期的太原县旧城。现存的古太原县城(今晋源街道办事处所在地),是坐落在晋阳古城遗址上的一座明代早期县城。它传承了2500多年晋阳古城文脉,是晋阳古城的延续。它沿用了晋阳古城 城池凤翔余 的建筑局,俗称 凤凰城 。它依托龙山,展示着古晋阳龙凤呈祥之灵气,处处体现着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和合交融,保持了我国汉唐文化与传统的地域民
为进一步促进时空行为研究的理论和应用拓展,交流相关领域新理论、新问题、新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2015年12月10日至12日,由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中国城市时空行为研究网络主办,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综合地理信息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十一次空间行为与规划研究会暨“时空行为研究与应用前沿”学术研讨会。本书整理了该研讨会的主题发言实况和5个平行分会场的概况。时间、空间与人类活动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永恒对象与话题,时空行为研究为揭示时空间与人地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和理论工具,在理论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拓展其应用领域也已成为当前的重要方向。作为时空行为研究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城乡规划已进入从追求增量扩张到注重品质提升、从注重物质建设到关注以人为本的“新常态”。挖掘个体、群体与社会时空
本论考除收入过去发表或未发表的几篇与经济史直接有关的文章外(如海田围垦、水利建设、自然灾害、战乱、疾疫等),还根据福建自身的一些特点,收入一些与此相关的论文,并对一些文章略作文字的修改,以供研究经济史的专家作为参考。福建本为闽越地,是古越族人聚居的地方,自闽越国反汉,闽越人被徙江淮,即成地旷人稀之地,后经北方历代大规模的移民入闽,至宋反成人稠地狭,步人全国*的地区之一。这些移民来自何方?目前学术界尚存争议,多数人认为,今闽人主体应属中原人遗留下来的后裔。有人比较慎重,也都认为今天的福建人其主体应由古代中原移民与古代当地土著的后裔所构成。我不同意这些观点和看法,即写一篇《福建人口迁徙论考》的文章,主张福建的移民当是来自江淮两浙赣,后又为此再写《闽人主体当由闽越土著与江淮两
阿拉腾嘎日嘎编*的《中国游牧环境史研究--以 中国社科院国情调研报告为基础资料》是中国社会科 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2012年度调研重点项目的 调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调研的前期准备、选址、目 的和方法等,新疆、内蒙古、青海等地的游牧环境, 普通、中等、富裕牧民的访谈录,以及调研沿路农牧 见闻录等,*后对牧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 议共决策者参考。
史念海先生是我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历史地理学十讲》汇聚了其学术成果的精粹,以十个专题分别从我国的古今气候、人口迁徙、版图规模、交通运输、城市演变、经济重心等方面厘清历史地理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作者治学严谨,用详实的史料、严密的论证再现了我国古代历史时期地理的发展与沿革,为历史地理学的创建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