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迈克尔 巴克森德尔对其早期生活和创造力形成的精彩记录。描述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他在剑桥拜F.R.利维斯为师的求学生涯,在德国、意大利和瑞士的游学经历,在维多利亚与阿尔贝蒂博物馆的生活细节,与约翰 波普-亨尼西的共事经历,以及他决心追随格特鲁德 宾和恩斯特 贡布里希加入伦敦大学瓦尔堡研究院的缘由,展现了他在精神、情感以及文化上成熟的过程。
《我的中国四十年:前CNN北京记者站站长吉米口述》属于 北京大学国际校友口述实录 ,记录北京大学国际人才培养的历史,提升北京大学的国际地位和声誉。一百多年来,北京大学始终追求 为五洲万国所共观瞻 的国际地位,一直致力于为世界培养优秀的人才。在国家发展各个阶段,北京大学完成了不同的使命和任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知华友华的国际人才。1952年9月, 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的 14名外国留学生成建制调整到北京大学,标志着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大学来华留学工作的开始。60多年来共有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多名留学生在北京大学完成学业。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了解国家留学生教育的政策演变,记述北京大学留学生教育的历史,总结北京大学留学生教育的成就。所有这些也从一个重要侧面印证了北京大学对世界、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
本书是 南方报业社长总编辑口述史 丛书之一,该丛书通过对离退休南方报业社长总编辑的访谈,记录他们任职南方报业领导时的经历和事迹,努力再现南方报业的峥嵘岁月,留下一份难得的南方报业发展实录。本书是著名报人、南方日报社原社长范以锦的口述史,他是从大学毕业进入南方日报一直做到退休的老报人,全程参与规划并见证了南方报业由一份报纸成长为一个传媒集团的历程。 本书分十一章进行叙述,讲述这位社长的成长环境、他与报业的结缘,如何创建 报系结构 的品牌媒体组织运营模式,如何探索出 龙生龙、凤生凤 的品牌媒体滚动发展路径等。本书有利于南方报业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发挥改革创新精神,对整个集团凝聚共识、转型发展有促进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超过2万的犹太人为躲避希特勒的屠杀,历尽千辛万苦从欧洲辗转来到上海避难,这些登上 诺亚方舟 的犹太难民在上海开启了一段令他们终生难忘的新生活 本书收录了诸多经历了那段难忘岁月的犹太人所写的回忆文章,生动地讲述了他们在上海的生活与经历。
作者从学习到工作,将近半个世纪的光阴都是在与科研、科技工作者打交道。期间有幸接触到许许多多我国*的科学大师、新中国自然科学和技术研究的开国元勋,有机会亲耳聆听他们在课堂上从基础到专业课程严谨的、深入浅出的知识传授;亲历亲闻他们在各种场合以不同方式所作的精彩绝论的科学演讲、学术讨论和展望分析;切身体验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的爱国敬业以及为人处事和治学守则等方面的言传身教;幸运而难能可贵地享受着他们对我个人的许多直接教诲和帮助。所有这些让作者时刻不忘、终身受益,这是作者今生*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成立于1908年的交通银行是中国早期的商业银行之一。1986年,为适应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探索金融体制改革之路,打破专业银行业务垄断的局面,国务院决定重新组建交通银行。在金融改革的浪潮下,交通银行承担起了中国金融改革试验田的任务。本书中20位亲历者将交通银行重组以来30年间一系列重大事件、重大决策背后的细节娓娓道来。带大家领略交通银行30年来在金融改革道路上一步步走来的艰辛历程,更深入地感受这些成就背后交行人所付出的努力。希望通过对交通银行发展历程的梳理,为交通银行未来的改革发展提供借鉴,也让社会各界更加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了解中国金融改革的历程。
成立于1908年的交通银行是中国早期的商业银行之一。1986年,为适应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探索金融体制改革之路,打破专业银行业务垄断的局面,国务院决定重新组建交通银行。在金融改革的浪潮下,交通银行承担起了中国金融改革试验田的任务。本书中20位亲历者将交通银行重组以来30年间一系列重大事件、重大决策背后的细节娓娓道来。带大家领略交通银行30年来在金融改革道路上一步步走来的艰辛历程,更深入地感受这些成就背后交行人所付出的努力。希望通过对交通银行发展历程的梳理,为交通银行未来的改革发展提供借鉴,也让社会各界更加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了解中国金融改革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