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百里(1882-1938),民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1901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12年出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1919年,随梁启超等赴欧考察。先后辅佐过蔡锷、黎元洪、吴佩孚、孙传芳。1936年,在西安事变的和平演变中起过重要作用。1937年日军侵华,蒋百里积极投身抗战。1938年11月病逝宜山,被国民党追赠上将军衔。著作有:《欧洲文艺复兴史》《日本人》《国防论》等。 在本书中,曹聚仁用精炼的笔触交代了复杂的时代背景,撷取蒋百里人生中的重点事件予以讲述,如出任保定军校校长、作为西安事变中的 特客 、历次赴欧考察等,并用较多的笔墨将蒋百里*智慧的军事思想一一道来,其间也夹杂着蒋百里与左梅的爱情故事、对女儿的教育与呵护,显示出他的真挚、柔情。世人多感叹蒋百里命运不济,未能一展才能,而曹聚仁则认为是
这是一部致力于 打破神话 的拿破仑小传。与市面上占主流的、将拿破仑刻画为 军事巨人 政治天才 欧洲之父 ,甚至 鸡汤式 励志人物的拿破仑圣徒传不同,这部出自英国历史学家保罗 约翰逊之手的拿破仑小传以怀疑和敏锐的态度,回顾了拿破仑波澜壮阔的职业生涯和富于多面性的一生。这部小传既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了拿破仑的一生,又是一部以拿破仑人生经历为线索的欧洲史,还是一部兼具历史知识和故事性的纪实文学,可供读者从多角度品读。
伯纳德 劳 蒙哥马利,英国陆军元帅、战略家、军事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杰出的指挥官之一。著名的阿拉曼战役、诺曼底登陆为其军事生涯的两大杰作。1887年11月17日,蒙哥马利出生于伦敦的一个牧师家庭,1901年14岁时正式入学,1907年考入桑德赫斯特英国皇家军官学校,1908年12月担任英国驻印度的皇家沃里克郡团少尉排长,之后参加一战和二战。、、作者站在一个非常可观的角度,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栩栩如生、鲜活的人物形象,既有功也有过,既有其取得的成就、战绩,也有其过失,既有对其性格果敢、坚毅的描写,也有其高傲自大、独断专横的叙述。
蒋百里(1882-1938),民国有名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1901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12年出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1919年,随梁启超等赴欧考察。先后辅佐过蔡锷、黎元洪、吴佩孚、孙传芳。1936年,在西安事变的和平演变中起过重要作用。1937年日军侵华,蒋百里积极投身抗战。1938年11月病逝宜山,被国民党追赠上将军衔。著作有:《欧洲文艺复兴史》《日本人》《国防论》等。 在本书中,曹聚仁用精炼的笔触交代了复杂的时代背景,撷取蒋百里人生中的重点事件予以讲述,如出任保定军校校长、作为西安事变中的“特客”、历次赴欧考察等,并用较多的笔墨将蒋百里拥有智慧的军事思想一一道来,其间也夹杂着蒋百里与左梅的爱情故事、对女儿的教育与呵护,显示出他的真挚、柔情。世人多感叹蒋百里命运不济,未能一展才能,而曹聚仁则认为是蒋百里所
“欧洲的热血青年恐怕找不出比拿破仑更好的榜样和更大的教训了。” 拿破仑是所有热血青年的榜样——理想远大、学识渊博、精力充沛、积极勤奋; 拿破仑是所有热血青年的教训——忘记初心、迷失自我、狂妄自大、不知敬畏。 每个热血青年都应该读读拿破仑,因为恐怕再没有比拿破仑更好的学习样本了。
......
......
......
贠占军著的这本《抗联铁骨(赵尚志)》以生动而翔实的笔触,展现了在抗日战争中赵尚志的英雄形象。赵尚志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 之一。在极其艰难困苦的险恶环境中,赵尚志率领抗联部队对日伪军进行了英勇无比的战斗。他们冒着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寒,远征松嫩平原,爬冰卧雪,风餐露宿,用歌声抵御着饥饿和寒冷,战胜了数不清的难以想象的困难,纵横数千里,作战百余次,打破了日伪军一次次的重兵“讨伐”和“清剿”。 本书只是选取赵尚志将军短暂人生历程中的部分精彩内容,篇幅所限,未能尽显将军全貌,特别是将军两次被 出党的心路历程,基本没做详细描述。
高晓星*的《中华雄鹰(高志航)》用生动的笔触 、客观的视角记录了中华空军抗日名将高志航的一生 ,从孩提时代立志报国,到远渡重洋苦修飞行技术, *后投入到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并以身殉国。全 书史料详实,细节丰富,以英雄的人生经历为线索, 展现了当时中国青年的抗日豪情和中华民族抵御外侮 的坚定决心。
本书为蔡锷的年谱长编性之作。在体例上虽也依年月日纪事,但又异于一般年谱著作。首先,辑录文献不限于蔡锷本人,而力所能及地兼顾了与其史事有关的同代人之作。其次,为便于读者了解局部事件的始末,以及其他互为联系的问题,采用了专题性的时、空相结合的集中反映方式。再次,为免内容失真,所辑文献一律原文照录,并不采用由编著者以现代语言转述的通常做法。至于蔡锷史事,则对包括本书编著者成果在内的以往研究,不论史实性的研判,还是观点的阐释,均从事实出发,提出不少新见,作为后人研究的参考。此外,还新增了一批未刊档案和报刊文献,为人们继续深入了解和研究蔡锷,提供了新的视野和途径。
《共和国首任总后勤部部长黄克诚战传》编著者肖思科。黄克诚(1902-1986年),革命家。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本书导读:黄克诚到上海两个多月还没有找到党,谋生成了**需要。黄克诚和李卜成开始四处找工作。但是,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年代,到处一片萧条,需要人干活的地方很少。他们跑遍了所有的佣工行,得到的答复都是一个:女工还可考虑,男工一个不要。他们把上海能找的熟人都找了,希望能对他们在经济上给一些,但是人家要么找种种借口推辞,要么像打发叫花子似的给上一点 ,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有一次他们去找一个永兴籍的朋友厉良圭求援,人家只给了三元钱就不再理他们了。这个人是黄埔一期的学生,当时在复旦大学任军事教官。
本书由军事史学家执笔,结合大量的档案、回忆录和真实老照片,勾勒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杰出的军事将领 曼施坦因的生平传记。曼施坦因与古德里安、隆美尔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三大名将。与后两者相比,曼施坦因又被称为 陆军中的*强大脑 纳粹德国的头号战略家 ,无论是西线还是东线,从入侵波兰,到闪击法国;从苏联广袤国土上的塞瓦斯托波尔到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曼施坦因永远是德军历次大型战役中的中心人物。但随着德军的节节溃败,第三帝国的覆灭,一代名将曼施坦因终究逃不过被罢黜乃至俘虏的命运。 出身于普鲁士军事贵族家庭的曼施坦因为何甘愿被绑上纳粹的战车?被誉为 军事战略天才 的他为何终究没有跻身于第三帝国*权力层?被士兵广为爱戴,甚至令敌人都赞叹不已的他,为何却被希特勒厌恶至极?在战场上
本书详尽介绍了拿破仑时代帝国骑兵大元帅、那不勒斯国王若阿基姆 缪拉的一生。他出身平民,凭借着一腔爱国热血和无畏的勇气,在军队中崭露头角,结识并跟随拿破仑 波拿巴南征北战,成为法兰西帝国骑兵大元帅,为拿破仑 波拿巴的征服和帝国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后受封为那不勒斯国王。回顾缪拉的骑兵生涯,他在 * 一次阿布基尔之战、马伦戈会战、两次意大利战役、乌尔姆战役、耶拿会战中均大显身手,领导拿破仑的大军团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后又跟随拿破仑参加法俄战争、莱比锡战役,凭借个人的指挥能力多次改变战场局势。 他曾为了王国以及个人利益而数次转换立场,但可以确信的是,他从未背叛过自己的人民与家庭。在战场上,他向对手所展现出的仁慈之心与骑士精神,也被后人所津津乐道。当拿破仑帝国走向覆灭之时,缪拉的生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