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致力于 打破神话 的拿破仑小传。与市面上占主流的、将拿破仑刻画为 军事巨人 政治天才 欧洲之父 ,甚至 鸡汤式 励志人物的拿破仑圣徒传不同,这部出自英国历史学家保罗 约翰逊之手的拿破仑小传以怀疑和敏锐的态度,回顾了拿破仑波澜壮阔的职业生涯和富于多面性的一生。这部小传既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了拿破仑的一生,又是一部以拿破仑人生经历为线索的欧洲史,还是一部兼具历史知识和故事性的纪实文学,可供读者从多角度品读。
本书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刘忠将军的回忆录,系统地回顾了他从一个普通的泥水工人成长为我军高级指挥员的经历,尤其是其中对于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回忆和记录,留下了珍贵的一手资料,亦使本书成为上海出版界为数不多的关于长征的亲历回忆作品。
《习仲勋画传》一书由著名编剧、导演夏濛和作家王小强二同志撰写。夏濛、王小强长期以来多方搜集、整理、研究与习仲勋同志相关的史料并撰写相关著作。二人对习仲勋同志的经历和事迹非常熟悉,同时又掌握与习仲勋同志有关的大量*手文献、图片史料以及口述史料,而且二同志具有高超的写作能力和丰富的写作经验。 《习仲勋画传》共计39章,以时间为序选取了习仲勋同志多彩人生画卷中的39个典型事迹,生动表现了习仲勋同志在革命、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时期的多个精彩瞬间,展现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冲锋在革命、建设、改革前沿的光辉形象。第1—32章叙述了习仲勋同志自少年时代起投身革命,在革命和建设中英勇奋斗的片断;第33—39章讲述了习仲勋同志在邓小平等人指导下勇于破除思想藩篱冲锋在改革前沿,为探索改革开放、推
这是《日籍解放军老战士回忆录》之一,由国际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发起、获得授权、组织翻译、资助出版的项目。本书是日本籍老八路军香川孝志和前田光繁从中国回到日本所撰写的回忆录的合编。他们以质朴的文字详细记述了他们从日本俘虏到成为八路军战士过程中思想认识上的转变,生动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政治工作的强大生命力。这些回忆录真实感人,具有特别的史料价。本书已通过国家新闻出版署选题备案。
本书 可视为 《中华读书报》著名文学记者舒晋瑜 上一本《说吧,从头说起:舒晋瑜文学访谈录》的续篇或姊妹篇。 全书是 对国内 有军旅经历或者仍身在部队的 著名作家的访谈集, 包括白桦、毕淑敏、都梁、二月河、马识途、魏巍 、谢冕、阎连科、朱苏进 等 三十三位。 每位作家单独成篇,每篇 一 万字 左右 。 这些作家年龄层次、人生经历各不相同,他们现在与军队的关系或远或近,但军旅生涯却给他们的创作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在一问一答间,也能体会到坚硬的精神质地。
小时候尼米兹从祖父的故事里就有了自己的梦想 做一名海军,16岁时他以优异的成绩如愿以偿地考取了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毕业实习结束后,被授予少尉军衔。成为 帕奈 号炮艇艇长,从此与舰艇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漫长的海军生涯中,他亲自驾驶、指挥过包括潜艇、战列舰、驱逐舰、巡洋舰、大型航空母舰在内的所有类型的舰只。在实践和教学中,他勇于开拓,勤于思考,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是现代航母特混编队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1942年珍珠港事件中,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尼米兹临危受命,出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他指挥太平洋舰队轰炸日本东京、突袭马尔绍群岛日军基地,大大振奋了美国人民的信心;之后的珊瑚海航母大战和中途岛拐点之战,则挽救了美国海军的命运,也使他成为了美国人民心中战无不胜的英雄;继而,他
杨靖宇(1905 1940) 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河南省确山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1931年 九一八 事变后,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秋在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军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后任东北抗日联军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武装被中共六届六中全会赞为
本书是由高志航的儿子与女儿共同回忆完成的一部传记性著作。书中全面讲述了高志航传奇而不平凡的一生:他少年时就立志从军报国,中学毕业后投效空军、远赴法国学飞行;学成返国任东北航空处飞鹰队员,后渐受倚重;九一八事变暴发,他南下加入中央航空署所属之航空队任队员;在八一三、八一四空战中,率机起飞迎击,首开记录,打下架日本飞机;1937年,不幸殉国,年仅30岁。同时书中还讲述了高志航三段不平凡的婚姻,段是 父母是命,媒妁之言 ,第二段是自由恋爱的跨国婚姻,第三段是在飞行表演中相识、相许的金玉良缘。
2012年7月23日,终于写完了《杨林评传》朝鲜文的*后一页,收笔之余,感到无比的轻松。我很难相信自己居然完成了一个棘手的作业,多亏先辈们回忆长征的脍炙人口的好书和好文章,帮助了我顺利地完成了这项作业。 撰写杨林评传是我多年来的心中夙愿。我首次听杨林的名字是1980年就读于延边大学朝文系时,负责78级朝文系朝鲜族文学史课程的李政文老师(后历任中共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委员会宣传部部长,州委副书记,吉林省人大副主任)的讲话中得知,当年朝鲜族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其中杨林是*为杰出的代表。 从此红军高级将领杨林的名字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延边大学毕业后第二年,1983年5-6月,我坐火车抵达了江西南昌和广州,找到了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和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开始收集有关杨林的资料。这时起有一种意念在我心中
白崇禧是国民党新桂系的中心人物,陆军一级上将,有名军事家,有 小诸葛 之称。早年他与李宗仁举兵北伐,到达山海关,一度建立起跨越四省的 新桂系帝国 。1930年桂系退守广西,白崇禧成为建设新广西的关键人物。抗战后他担任国民党政府国防部长,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前往台湾地区地区,在台抑郁而终。本书从白崇禧在广西童年家世起,至晚年在台湾地区地区抑郁辞世,记叙了这位国民党一代名将一生的经历,讲述了北伐战争、蒋桂战争、 两广事变 、抗日战争与国共和谈等风云大事,对白崇禧的功过是非进行了客观的描述
本书是知名学者张雄文十几年来粟裕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主要针对时下关于粟裕生平的一些争论而写就。作者以大量史料性的权威著述为参考,攫取粟裕人生的精彩传奇片段,从战争岁月的金戈铁马、谈兵论战,到和平年代的人事纠葛、含冤忍辱;分战事、人事、威望、战绩、蒙冤、战史、战友、部下八个部分,篇章独立又互相呼应,爬梳辨伪,探幽发微,回顾了粟裕大将无比辉煌的功绩,揭开了战史军史上的诸多未解之谜,揭露了他跌宕起伏人生背后的历史隐情,呈现出一个更为真实的粟裕。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80周年。本书重点描写了担任红军总司令的朱德在长征期间的人生经历,展现了他对中国革命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从 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整整两年时间,朱德经历了红军长征艰难曲折的全过程,是长征领导人中走的路又多、经历的磨难更多的一位。从一方面军突围转移,到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再到二、四方面军甘孜会师,*后在西北实现三大主力的大会师,他作为红军总司令,始终挺立在这支钢铁队伍的前列。在革命濒于绝境的危急关头,他坚定不移地拥护*的正确领导。在张国焘分裂红军后,他身陷逆境,却能如中流砥柱,稳若泰山,维护革命队伍的团结,化险为夷,完成把红军三大主力会合在一起的历史使命。 本书结构合理,语言简练,细节曲折生动,较好地刻画了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形象,有较强的可读性。
本书为英国鱼鹰社《Albert Kesselring》的译作,以客观视角介绍了二战德国空军元帅阿尔贝特 凯塞林的生平和从军经历。凯塞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26名元帅之一,曾在德国军队长期服役,对德国空军的建立和壮大发挥了重要作用,参加过一战、二战,特别是在二战的波兰、苏联、北非和意大利战场,曾经策划、指挥许多重大战役,并和隆美尔等多位著名德国将领有过密切接触。1945年他作为德军西线总司令向盟军投降,见证了纳粹德国军事力量后的结局。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能够全面地了解凯塞林的传奇经历,对二战历史进程有进一步的认识。
2015年,美国珀修斯集团基础书局首次出版英文版。 2017年,世界知识出版社首次出版中文版。 安德鲁?马歇尔(Andrew Marshall)是五角大楼的一个传奇。他任净评估办公室(五角大楼内部智库)主任一职逾40载,辅佐12任国防部长和8任总统,始终位居美国战略思想前沿。在兰德公司的黄金时代(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马歇尔帮助确定了美国核战略的基本理念,这些理念直到今天仍然适用。赴五角大楼任职后,他又率先提出了 净评估 的概念和方法,由此构建了分析美国与苏联之间长期军事竞争的新的理论框架。冷战结束后,马歇尔通过 净评估 成功预测了军事方面新兴的颠覆性转变,包括新军事革命和中国作为美国重大战略竞争对手的崛起。 马歇尔之前的两位部下安德鲁?克雷佩尼维奇(Andrew Krepinevich)和巴里?沃茨(Barry Watts)在写作过程中主要采访了马歇
《江西籍开国将军故事(套装上下册)》汇集和选编了江西籍三百多位开国将军的故事,再现了开国将军浴血战斗的战斗场景和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这不仅是江西革命老区的骄傲,也是一部宝贵的弘扬红色基因的生动教材。《江西籍开国将军故事(套装上下册)》以故事的形式,再现江西籍开国将军的光辉业绩和精神品质,为大家解读、学习、缅怀将军们的丰功伟绩,弘扬将军们的革命精神提供便利。 书中按将军的军衔级别高低进行编排。级别相同的,按姓氏的拼音音节顺序为序。其中*篇即上将篇为3位上将的故事,第二篇即中将篇为35位中将的故事,第三篇即少将篇为234位少将的故事。
《隐形将军》一书真实反映了韩练成的这一心路历程:在他成长初期,虽已有反帝、反封建的热情,追随中山先生大同世界的理想,但在人生的转折点上,对前途的选择仍然多在利益中权衡。抗战爆发,责任和道义不断出现在他的选择取向中,他经常思考作为军人的意义,逐渐固化了救国救民的人生目标。终于,历史给予了他机遇。 1937年8月,韩练成结识了周恩来;1942年5月,在自己的仕途上升阶段,也是共产党处于劣势、抗战岁月*艰苦的时刻,经周恩来介绍正式加入中共情报系统,甘愿为党 善用 ,成为布在蒋介石身边的一个秘密棋子。自此以后,他的人生取向再未改变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共产党人应承担的责任和道义就一直铭记在心。 韩练成将军是一位自觉的革命者、一位忠诚的爱国者,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无
1945年,备受争议的巴顿将军在德国的一场车祸中丧生,究竟是意外还是暗杀? 福克斯新闻主播奥莱利与畅销书作者杜加尔德凭借他们畅销的历史写作找到了他们的制胜法则 以 刺杀 为题夺人眼球:《刺杀林肯》《刺杀肯尼迪》和《刺杀耶稣》。这次他们将目光投向了二战中美国著名的陆军上将 巴顿将军。 在将搭乘艾森豪威尔将军的专机回国前一天,巴顿和他的参谋长霍巴特 盖伊少将*后一次去打猎,巴顿坐在右后座,另一个军士开着一辆吉普随行。一辆卡车从对面开来,离他们的车不到6米时突然转弯撞过来。巴顿被惯性向前甩去,头部重重地撞在司机座后面降得很低的隔板玻璃上,前额的头皮掀起,创口在眉骨上方大约3英寸处,颈椎断裂。 车祸后人们给两辆车和两位司机都拍下了照片,但唯独没有人给巴顿将军拍下照片,以致人们至今都无法对证。车祸现
李续宾(1818-1858),湖南涟源人,湘军创始人之一。该书是李续宾的一部传记文学作品。 李续宾作为湘军创始人之一,从军七年,先后克复四十余城,大小六百余战,以少胜众,所向无前,一时诸将之中,无与伦比,实有古名将之风。其用兵用人之道,曾对曾国藩产生很大影响,对湘军的文化建设与精神打造建树尤伟。 本书作者系涟源人,除了利用当事人的日记、书信、奏稿及《清史稿》《清实录》等史料外,还利用地利之便,通过查阅族谱,进行田野调查,收集了一些独家史料,浸淫十年之久,潜心创作,真实地还原了李续宾这个历史人物。唐浩明先生称该书 是填补李续宾与湘军研究的空白之作 。 李续宾是能集中体现湘军精神的将领,是研究湘军无法绕过的一个重要人物。本书出版,对于弘扬湘军精神、研究湖湘文化,均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