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治中: 我于一九四九年冬开始写回忆录,是想把过去六十年一本大账清理一下,作为自我检查,好为进入新社会为人做事的体验参证。这篇回忆录是个人自述性质,只是把我亲自接触的事实写下来,其他非我亲自接触的事情,虽偶尔顺带一笔,亦极简略。 我写这篇东西,严格地要求真实。不夸张,不掩饰,更不愿稍犯自我吹嘘之嫌。我生平自律,绝不说假话;且过去已有六十年岁月在混乱、苦闷、黑暗环境中度过,错误丛生,遍体创伤,何有自我吹嘘的余地。 为求真切地表达当时的实际情况,所以对每一问题的叙述,是就当时的立场和观点写的。当然,我在解放前根本说不上以无产阶级的立场和观点来看待问题,考虑问题;只是有一事,就写这一事,至于对这一事的写法在我思想认识上是否正确,也未计及。
孙立人将军在国民党诸多将领中,是非常有特色,也颇为传奇的一代名将。他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有极高的军事素养。抗战中他是国民党军级单位将领中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有“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的美称。 尤其在远征滇缅与日寇作战中,他战绩辉煌,这也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国际声誉。内战时他曾一度击败中共名将林彪。随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他主持编练国民党军,也很有建树。但1955年,他遭蒋介石认定叛变被软禁,从此,关于他的一切事迹,也长期遭到国民党的雪藏,令人颇费猜疑。 本书从孙立人入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学习现代军事讲起,全面还原了这位抗日军神坎坷而辉煌的一生,解开了他身上的诸多谜团,如在国民党军遭黄埔系军官排挤的过往,戴笠对他由恨生敬转变的真相,抗战中他活埋日军之谜,与蒋介石、蒋经国交恶的之由,美
本书生动、客观地刻画粟裕从山村少年投身革命、井冈红旗转战万里,中原逐鹿捷报频传,到祸从天降的南阳事件、战略分歧无端蒙冤,刚平反昭雪又蒙新冤的辉煌、曲折、痛苦的一生,表现了粟裕虚怀若谷、对党忠心耿耿的胸怀。
本书记录了粟裕以省立师范学生身份投笔从戎,加入北伐军的叶挺铁军,开始其传奇军事生涯,在专门训练军官的铁军教导团中接受系统而严格的军事教育和训练,成为红军中有名的神枪手。南昌起义中,粟裕被任命为起义军前敌委员会警卫队班长,负责周恩来、贺龙和刘伯承等起义领导人和前敌委员会的安全警卫工作,同时负责策应朱德领导的南昌军官教导团的起义。跟随朱德上井冈山后,粟裕虚心学习毛泽东和朱德的军事思想、经验和理论,在战争中学习战争。1928年七溪岭战役中,粟裕带领三人小队俘虏上百名敌军,朱德夸赞粟裕是青年战术家,是未来革命的接班人。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粟裕指挥的黄桥战役为华中抗战打开了局面。1942年石港之战,粟裕指挥“老虎团”创造出了以零伤亡痛歼日寇600余人的战争奇迹。1944年车桥战役全歼日伪军千余人
《邓世增史料汇编》主要辑录地方文史馆、档案馆和台湾“国史馆”的资料,各地报刊和相关历史人物的传记、回忆录及父亲本人的年表和自传手稿。这些存史资料,客观记载了邓世增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亲历轨迹,在国家和民族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表现了他浓烈的家国情怀。他终生奉行孙中山先生的遗训,追求民族独立、自主和国家统一。他坚定的信念,对事业的忠诚,出色的军事才能,赏罚严明的治军原则,待人以诚的态度,在军中有很好的声誉。他曾先后担任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和蔡延锴的参谋长,又先后被委任第十一师代师长、代理第八路军总指挥、代理京沪卫戍司令长官、代理福建绥靖公署主任。他深得上下级及同僚的尊重和信任。他从不计较职位高低,在早期粤军第一师时,曾把自己营长职位让给作战英勇、表现出色的连长蔡廷锴。1926年,陈济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