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林的《马克思传》是部系统研究马克思生平的著作,首次出版于1918年3月,并于1923年在莱比锡再版。本书是根据1918年德文版翻译的,是个根据德文原文翻译的中译本。全书按照马克思一生的革命历程安排章节,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时间顺序,而是把一些内容相关的事件和活动适当集中。这就使有关问题的联系较为紧密,重点突出,阐述较为充分。总之,在记录马克思生平的众多尝试中,弗兰茨 梅林的《马克思传》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对于刚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的年轻人来说,这本传记体现了梅林杰出的专业知识、伟大的艺术创造力和炽热的感情,它使马克思栩栩如生,这是其他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所不可取代的。
本书作者尚明轩是著名的近代史研究专家,长期从事孙中山研究。作者秉持着对孙中山先生的崇敬,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全面讲述了孙中山先生光辉的人生历程。从苦难童年到初踏民主革命的征途,从创建共和到捍卫共和,孙中山先生为国家统一、民族独立而呕心沥血,为人民幸福、社会进步而奋斗至生命后一刻,昭示出一个伟大革命先行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映射出一代中国人民在风雨如晦年代的卓艰奋斗。 本书收录了三百多幅相关人物的照片和墨迹等文物史料,读者从中可以触摸更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更真切了解孙中山先生伟大的一生。本书由宋庆龄亲笔题签,是一部孙中山先生的权威传记。
作者近四十年心血力作 马勇、汪朝光联袂推荐 *生动、*客观表现蒋介石的一生:青年革命,抗战有功,民主有误,建国不力,台湾反思 蒋介石的一生,为什么盖棺不能定论? 如果没有蒋介石,现代中国将何去何从? 历史不能假设,历史研究永远是一个不断接近真实的过程。本书作者研究、关注蒋介石近四十年,从4万字,到40万字,再到如今近80万字的巨著,以其宽广的学术视野和扎实的学术功底,大量引用蒋介石日记,选择、甄别第二历史档案馆及台湾公布的档案,再现蒋介石早年从事证券交易活动、访问苏联、组织抗战、治理台湾等历史细节。作者从近代国家独立、民族统一、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抛开意识形态,对不同时期的蒋介石重新认识、重新评判,不仅仅从《蒋介石日记》看他的内心世界,还结合他一生的主要事迹,深入分析,为读者还原
该书在数百种《毛泽东传》中与施拉姆同名著作齐名的学术专著。虽然作者采取了通常以叙述为主的传记笔法,但在史料甄别、背景分析和观点评价等方面,都经过深思熟虑和精雕细琢,是西方《毛泽东传》中的经典之作。该书不仅体现出作者对于历史事件高度的敏感性,而且也渗透着政治学视角的理论穿透力,对于人物的情景分析更使历史出神入化,引导读者体味“故事”背后的时代困惑和制度机制,把毛泽东丰富的情感与的挑战性的理论创造联为一体,从而全方位地展现了中国革命的壮观图景.
完整地、准确地、生动地再现这位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并对其功过是非作出令人信服的评说,无疑是一项相当艰巨浩繁的工程。来自英国的当代中国问题研究专家迪克 威尔逊先生以严谨的学者态度从事研究,在本书的结构安排上采取了以的政治生涯为主线,兼顾他在其他领域中活动,同时穿插其个人生活的写法。这种有主有次、有详有略的全方位考察,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再现极富特色的个人风貌,使本书具有可读性。
《撒切尔夫人:权力与魅力》 是关于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 撒切尔一生的传记,包括童年成长、青年初涉政坛、结婚生子、入主唐宁街、黯然下台等各个年龄段与历史时期的生动描写。 作为 英国首 位女首相,玛格丽特 撒切尔曾在战后的英国发起 大 规模的社会和政治改革,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她的性格密切相关。权力是她生活的前提背景。她从政一生从不谈及个人情况,将不安全感、私人情感以及一些会引发社会不良影响的真相 , 藏匿在她精心打造的果敢自信的面具之后。高调、率直、顽强的政治风格使她成为当时世界上 著 名的女人。她激怒了很多政治同僚,得罪了大部分的政治对手,对她远距离欣赏比与她近距离共事容易得多。但正是这种性格的力量促使克服前进路上的种种障碍,不断前行;也正是这种力量促使她连续三次赢得了大选,以自己特有的
书稿以精炼的语言、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全面地记述了*从青少年时即投身革命,参加创建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领导中国革命事业,*终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程,真实地再现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懈奋斗、艰辛探索的光辉的一生,以及建立的历史功勋。
《作为革命者的斯大林(1879-1929》是美国历史学家罗伯特 塔克所著的斯大林传记的第一部。《作为革命者的斯大林(1879-1929)》探讨的不仅仅是斯大林个人的问题,它要研究阐明的是性格如何与环境相结合造成历史的问题。罗伯特 塔克多年的研究和反思将这部关于斯大林早年岁月的传记造就为一部真正的历史和文学杰作。《作为革命者的斯大林(1879-1929)》是美国历史学家罗伯特 塔克所著的斯大林传记的第一部。《作为革命者的斯大林(1879-1929)》探讨的不仅仅是斯大林个人的问题,它要研究阐明的是性格如何与环境相结合造成历史的问题。罗伯特 塔克多年的研究和反思将这部关于斯大林早年岁月的传记造就为一部真正的历史和文学杰作。
纳尔逊 曼德拉:南非*位黑人总统,世界*著名的精神领袖和政冶领袖之一,20世纪*传奇的自由斗士,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前*。1993年获诺贝尔和平奖;2004年被选为 *伟大的南非人 ;自2010年起,联合国为表彰曼德拉对和平与自由作出的贡献,将其生日7月18日定为 曼德拉国际日 。 曼德拉并非生而渴望自由,但当他逐渐认识到南非黑人和其他族群的不自由之后,他的一生从未停止过为自由而斗争。他加入非国大,创建秘密武装组织 民族之矛 ,领导南非人民反抗白人专制,反抗种族隔离制度和种族歧视。在40多年史诗般的斗争历程中,即使是漫长的27年铁窗生涯,他也从未片刻停止对自由、平等的追求,从未放弃过胜利的希望。在他的领导下,南非告别了种族隔离制度,消弭了种族间的差异;南非变成了全体南非人的南非,不分种族与肤色;南非人走向了自由和平
本书是德国罗莎 卢森堡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米歇尔 布里和约恩 许特隆普夫2020年的著作。书稿重点回顾和分析了罗莎 卢森堡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思想观点以及她的生平,通过本书,可以帮助读者接近罗莎 卢森堡本人,对罗莎 卢森堡有一个更全面的整体认识。她的个人魅力主要源自她成功驾驭生活,源自她的坚决彻底和义无反顾的精神。罗莎 卢森堡的一生都在现实中寻找符合自己的东西:让世界变得更富于人性;希望获得完全解放的精神和刻骨铭心的爱;展现一种新的世界观。
在冯 克劳塞维茨将军看来,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戴高乐则声称,政治是战争的另一面,就他而言,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直到后,他仍旧是由次世界大战淬炼而成的军人,正是军人的身份决定了他在二战中的思想和行动。他比其他很多人更早洞察强大的新力量在欧洲的出现。他知道,后是武力决定了一切,它是获得独立的首要因素,缺少它,一个国家注定要走向解体和消亡。从装甲武器到原子弹,从6.18宣言到第五共和国宪法,戴高乐运用他出神入化的统驭方略和治理技艺,欲使法国在一个变幻莫测和矛盾重重的世界上,重获并保持强有力的地位。
18世纪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是西方现代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人。他的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君主立宪等思想对当代西方政治生活影响深远。本书正是一部反映孟德斯鸠生平经历和学术思想的评传。一方面,作者清晰勾绘了孟德斯鸠作为庭长、院士、葡萄酒经营者、巴黎沙龙常客、旅行家和思想家的详细人生经历,展现了其不同于卢梭、伏尔泰等启蒙哲人的丰富现实经验感和政治历练;另一方面,作者利用手稿等原始文献,比照各种笔迹,清楚地辨析、还原了《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论法的精神》三部著作的创作历程,呈现了孟德斯鸠审慎、稳健的思想体系。
本书讲述了一位纵横捭阖于欧洲大陆的传奇首相,折冲樽俎的优雅外交鬼才,梅特涅的传奇一生,他力挽狂澜于既倒,匡扶社稷于将倾,是哈布斯堡最后的智者,国际关系史中承上启下的关键支柱。同时他也是构建均势外交的设计师,在群狼环伺的欧洲中心自如摇摆,在山雨欲来的大革命前夕祭出关键的一招。
理查德 伊文思先生花费了多年时间收集资料,研究邓小平本人的经历和他的著作。经过多年的努力,1993年理查德 伊文思先生完成了本书,将他30多年来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尤其是对邓小平本人的了解展示给了广大读者。他站在独特的立场,以平和的眼光看待并展示邓小平不平凡的一生,也带着读者重温20世纪中国的发展历史。在这部书中,理查德 伊文思先生按时间顺序分15章,叙述了1904年至1993年邓小平的主要历史活动。
本书是德国柏林大学社会民主党史教授古斯达夫 梅尔所著。内容包括:家族和幼年、练习生和少年著作家、青年德意志运动和青年黑格尔派、在柏林、次在英国、和马克思的友谊等。该版本是国内出版的个版本的恩格斯传,早出版于民国末年。从版本阅读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本书自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可以管窥民国时期左翼文化组织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改造与传播路径。单就中文文本的呈现而言,很多专有名词的翻译跟今天差别很大,整体表达风格同样迥异于今日汉语。译者郭大力1939年完成的译稿丢失。1940年到了东陂广东省立文理学院任教,教学之余开始第二次翻译,成稿后存放在张栗原家,但不幸张栗原病逝,译稿又找不到。他坚持不懈,1942年第三次的翻译本终于面世。
奥古斯都(前63年9月23日-14年8月19日),原名盖乌斯 屋大维 图里努斯,是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历史学家通常以他的头衔 奥古斯都 (神圣、至 尊的意思)来称呼他,在他去世后,罗马元老院决定将他列入 神 的行列,并将8月称为 奥古斯都 月。奥古斯都被认为是罗马伟大的皇帝之一。他作为一位独裁者统治罗马长达43年,结束了一个世纪的内战,使罗马帝国进入了一段相当长的和平、繁荣的辉煌时期,史称 罗马和平 。 阿德里安 戈兹沃西凭借其掌握的丰富古代史料和娴熟的叙事技巧,以奥古斯都的军事和政治生涯为中心,全面、连贯地呈现了奥古斯都的一生。作者对奥古斯都的解读,既关注其戎马生涯,也注重他的从政经历;聚焦于奥古斯都本人,又将其置于宏观的社会背景之中,为读者呈现一个真实生动的,集军阀、独裁者、 祖国之父 形象于一身的奥古斯
《李大钊北京十年(学会篇)》系列 学会篇 ,是李大钊故居研究室根据掌握的有关资料进行编写整理的。对李大钊在北京十年中发起和组织学会的资料进行讲述,目的是让读者能够更具体、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李大钊。
内容简介: 1870年4月,在距离莫斯科830俄里的辛比尔斯克,一座不通铁路、从未发生过社会动荡的城市,弗拉基米尔 伊里奇 乌里扬诺夫出生了。对于这个名字你也许很陌生,但他的另一个名字 列宁你一定会知道。今天,我们回望历史,看看这位在茨威格笔下闪耀着星光的思想家的生平经历和革命实践,重新认识他的辉煌人生。 由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列宁生平画传:事件与回忆》一书对列宁的生平活动及其马克思主义革命的理论遗产进行了索引式的全面叙述。本书是一部图文结合的列宁传记,分章节记述和反映列宁的生平事业,包括引言以及*至十三章。本书与其他版本的列宁传记相比,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按照历史逻辑、编年顺序对列宁生平事业进行叙述,章节安排合理,标题新颖醒目,展现了列宁在各个时期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二、详
\"【内容简介】: 安德鲁?杰克逊是美国历 位平民总统,也是 任民主党总统。美国政治社会从“杰弗逊时代”进入“杰克逊时代”之后,经济和工业的爆发式发展给美国宪政民主的原则带来了巨大威胁。面对一系列挑战,安德鲁·杰克逊在任内大力加强总统职权,维护联邦统一,开创了“杰克逊式民主”。 历史学家小阿瑟?M. 施莱辛格深入剖析了这一时期美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和政治生活,重新诠释了“杰克逊式民主”,并尖锐地指出进步主义史学所面临的双重危机。1946年,二十八岁的小阿瑟?M. 施莱辛格凭借本书一举获得普利策历史奖,成为该奖当时 年轻的获奖者,而本书至今仍是这一题材的 史书。?\"
1990年2月11日,曼德拉结束27年的监禁,步出维克托韦斯特监狱的大门,但他为自由的斗争并没有结束。面对被贫穷和种族仇恨困扰的新生南非,曼德拉与白人右翼党派谈判消弭暴力、组织制定新宪法、争取传统领袖的合作深化民主、建立真相与和解委员会揭露和直面过去的罪行,他利用个人魅力和政治机敏,力求为南非摆脱殖民主义和种族隔离的遗产、实现民族团结和公平公正、顺利过渡到民主社会奠定基础。 《不敢懈怠》接续《漫漫自由路》,是曼德拉的未竟自传,记录了他在获释后及五年总统岁月中为南非建立民主机制而做的种种努力。全书以曼德拉撰写的十章遗稿为骨架,由南非著名诗人、作家曼迪拉 蓝加结合大量未公开档案填充细节和血肉,从中可以感受到后种族隔离时期南非所面临的挑战,为当今世界各种复杂棘手问题寻求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提供了启
作为新中国同龄人,作者以自传形式生动讲述了自己在党和国家的培养下,如何从一个贫苦渔民子弟成长为中国科学院高科技研究人才,留学归国后成为政府部门高科技领域管理干部,被推荐进入联合国组织,一步步成长为联合国副秘书长级高级官员的故事。作者的不凡经历折射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中国进入国际舞台并参与全球治理的曲折进程。在不断的变化中不变的是作者深厚的家国天下情怀。 作者以在联合国组织25年工作的丰富实践,讲述如何进入国际组织,如何成为国际高级公务员。这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之需。作为先行者,作者通过诸多鲜为人知的国际组织真实案例,展示了国际组织的文化与内部运作图景,分享了参与国际组织各层级工作的经验,有很强的专业水准和指导性,以其丰富经验为我们做了很好
袁庚是中国改革的先行者, 蛇口模式 的探索创立者。招商局集团原常务副董事长、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和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等企业创始人、百年招商局第二次辉煌的主要缔造者、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探索者。袁庚原名欧阳汝山,1917年出生于宝安县,2016年因病医治无效,在蛇口逝世,享年99岁。2018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袁庚 改革先锋 称号。2019年9月,中宣部等九部委授予袁庚 *美奋斗者 称号。本书为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而重点推出,作者为用多年时间深入采访、秉承传记真实、客观的写法,带领读者走入袁庚披荆斩棘的传奇一生,探寻了袁庚敢想敢试、敢于担当的人生历程和内心世界。本书是一个关乎勇敢、信念与使命的故事,从袁庚出生写起,讲述袁庚在革命时代的成长经历,从他加入东江纵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到担任东纵驻港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