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传》是*口述并审定的生平事迹的忠实记录,是中国革命史极其珍贵的重要文献,也是仅有的以自传形式出版的中共领袖传记。《*自传》是一部充满传奇的红色畅销书,由*口述自己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的奋斗人生,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1936年10月在陕北保安笔录,1937年7月至10月以连载形式发表于美国ASIA(亚细亚)月刊。汪衡翻译的中文版也以连载形式于1937年8月至11月发表于上海《文摘》杂志(后改名《文摘战时旬刊》),并于1937年11月1日由上海黎明书局出版了单行本。本书朴实而意味深长,从容又撼人心魄,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以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投身中国革命事业,成为经典人物传记和励志读物。本版将英文版原刊、中译本原刊和中文单行本原版影印,完整呈现尘封80年的《*自传》历史原貌,并配以大量珍贵历史照片,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
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邓小平同志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他在工厂至住所的一条炉灰渣铺就的1500多米长的小路上,风雨无阻地往返,这就是著名的 小平小道 。小平同志在小道上观察、思考、等待,用稳健的步伐走出了一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的大道,一条通往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著名文化学者朱虹以长达五年的深入研究,披览大量资料,考察历史现场,采访事件亲历者,倾力完成了《小平小道》的创作。全书讲述了小平同志在江西劳动锻炼的特殊经历,记录他在小平小道上对中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事业等重大问题的深刻思考,探索了一代伟人在困厄中的心路历程,展示其身处逆境仍然葆有的伟人风范、坚定信念和崇高境界。本书兼具历史的真实性、厚重感与文学叙述的独特魅力,给人以在新时代继
《读毛泽东札记》呈现的,是毛泽东读书做人的内修之道和治国理政的经验智慧。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是怎样一个人?他是怎样被历史选择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的?他深厚的主观素养和非凡的历史功绩有什么联系?怎样看毛泽东在当代中国的影响和意义? 毛泽东是如何从前人的经历中吸取经验教训的? 他是怎样知人善任、重视人才的? 他怎样评点党内一些重要领导干部? 他为什么重视培养党内领导干部的理论素质和工作方法?
本书关于毛泽东知行合一研究的权威理论著作,以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的生平为脉络,从 行 (实践)与 知 (理论)两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毛泽东为建立新中国而艰苦奋斗的经历。在 行 的方面,注重客观叙述毛泽东走出韶山,再到参加革命、走上领导岗位并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历程;在 知 的方面,注重描述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过,尤其是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并解决中国革命中一系列问题的过程。全书真实地再现了毛泽东知行合一的历史过程,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毛泽东思想,深化对百年大党历史的认识。 该书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由研究毛泽东思想领域权威学者蒋建农教授著述,全面系统地梳理毛泽东知行合一的历史进程,生动呈现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辛探索与革命精神,具有较
书稿以精炼的语言、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全面地记述了*从青少年时即投身革命,参加创建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领导中国革命事业,*终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程,真实地再现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懈奋斗、艰辛探索的光辉的一生,以及建立的历史功勋。
本书选取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中国历史开天辟地大事变诞生的特殊年份,全方位挖掘日后成为伟大领袖的毛泽东同志在这一年的行迹经历、心路变化与成长历程,探讨这位伟人的人生底色,以及这种底色对他一生抉择的必然影响。为年青一代更真实生动地了解成长中趋于成熟的青年毛泽东提供了确实可依的读物。 本书将叙述历史的故事性与真知灼见的史论分析相结合,以故事吸引读者阅读,以史论表达新意与认知高度,是一本角度、形式都比较新颖,贴近时代的通俗读物。
全书用精炼的语言和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全面地记述了邓小平从一名求学的少年,走上革命道路,*终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程;真实地再现了邓小平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而不懈奋斗的光辉的一生;生动地反映了邓小平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阶段做出的重大贡献,以及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教育、科技等领域展现出的杰出的治国安邦才能。
这是一部严肃的学术书,记录了周恩来早期革命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919年以后,在黑暗与光明的重叠里,中华民族开始觉醒,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周恩来也以满腔热情投入到为 中华腾飞世界 而奋斗的历程中。在这个历史背景下,1920年,周恩来赴法留学,直到1924年才回国。作者在巴黎实地探访周恩来的足迹,以严谨的态度和扎实的治学方法,基于大量资料和史料,考证了青年周恩来在法国巴黎留学期间的生活、学习经历,详细叙述了周恩来对中国革命和中国未来的思考,记录了他由此走向共产主义道路的历程。 本书将周恩来留法时期求学和革命思想的形成,置于整个20世纪20年代欧洲社会形势和国际共运的大背景下,说明中国革命道路选择的历史必然性。
......
本书是日本学者冈本隆司为李鸿章和袁世凯所作小传,讲述了这两位清末民初政坛的枢纽人物,其人其事及其所处的时代。 旧式科举官僚出身的李鸿章,历经太平天国运动、平定捻军、洋务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等近代中国重大事件。他是地方武装淮军的创建者和 ,并且为清朝建立了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清末的时代和社会塑造了他,他也造就了那个时代。 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袁世凯都被贬低为不学无术、不仁不义的叛徒,或是“阴险的权术者”。这样的一个人,为何能在激烈动荡的时代里发展个人势力,爬到权力 ,甚至当上皇帝呢?袁世凯的一生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极其复杂的中国。
陈长江、赵桂来著的《毛泽东最后十年》中作者讲述了自己跟随毛泽东同志27年所见所闻,特别是较全面的反映了“文革”十年毛泽东主席的生活、工作、学习、巡视的工作细节,也披露了“接见红卫兵”、林彪“九一三事件”等重大鲜为人知的情节和片段,为有志于了解和研究这段历史的读者提供一些重要的史实资料和史实依据,更为全面理解一代伟人的心路历程和思想。
本书辑录的是事件亲历者、领袖身边人的口述、回忆文字。揭秘了重大决策过程中的历史细节,如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内情、第一颗原子弹研制试验内幕;书写了伟人的家风故事,谆谆嘱托,殷殷希望,情真意切;也有伟人患难情、军民鱼水情,字字情谊,感人肺腑!
\\\" 《耶路撒冷三千年》的作者蒙蒂菲奥里历时10年,走访9个 23座城市,掌握 披露的 档案,重述斯大林如何从鞋匠的儿子 终成为列宁的左右手这一鲜为人知的成长历程,还原一部苏联的史前史。 斯大林是修鞋匠的儿子,有溺爱自己的母亲,以及给他带来童年阴影的父亲;他是神学院的学生,学习成绩 ;他是诗人,有着俊美的面容、忧郁的表情,深受女孩子喜欢,因此有过诸多的情人;他是西伯利亚流放者,是“逃跑大师”,多次从监狱和流放地逃脱…… 蒙蒂菲奥里在《青年斯大林》这本 著作中,以详尽的研究、一系列全新的 手资料,和仿若狄 斯附体一般的叙事技巧,跌宕起伏地讲述了一个多面、矛盾的斯大林形象。 本书出版后,荣获英、美、法、奥地利等各国大奖,入选《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等超过10家媒体的年度好书,是理解斯大林
......
金代(1115-1234年),是中国历 由女真族建立的统治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封建王朝,完颜阿骨打(完颜旻)所建。西与西夏、蒙古等接壤,南与南宋对峙。本书为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金朝进士群体与教育关系考补研究”(19EDE338)重要成果。作者从多角度探究金代社会下进士群体的发展与文化内涵,从金代进士科举制度发展分析金代进士群体形成的制度基础;介绍金代进士称谓、科次、人数考释;整理古籍资料进行金代进士辨正与增补:通过金代进土参与中央官僚机构与地方治理人数统计,探究金代进士群体的政治参与程度;通过金代皇族、官学和私学中儒家文化传承与发展,探究金代进士的文化参与程度;论述金代进士群体间的关系构造。本文展现了金代立国百余年间进士群体的真实面貌,进而在统治阶层与普通民众共同建构社会和共享文化过程中具有的特殊
本书是一部关于斯大林的传记作品,主要介绍了斯大林在十月革命以后的政治活动。全书分为三卷,约有90万字,作为一本人物传记堪称鸿篇巨制。本书作者德米特里·安东诺维奇·沃尔科戈诺夫曾任苏联陆海军总政治部副主任、苏联 军史研究所所长,他从 手资料和大量史料中截取鲜为人知的 ,以无可争辩的历史真实和细致入微的近距离考察,为读者还原了斯大林——一个强大的 、一个剥落掉光环的人和一个真实可信的灵魂。本书主要译者岑鼎山、张慕良等均为原 编译局 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