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的曾国藩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极具争议的人物之一。肯定者誉其为 完人 ,谓其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谓其成就 震古烁今 ;否定者则谓其为 吾祖民贼 , 民族罪人 ,谓其愚诚而不顾 民族大义 。那么,曾国藩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一切尽在书中。
诸葛多智而近妖 (鲁迅语)。诸葛亮真有那么神奇吗?他真的算无遗策,用兵如神吗?诸葛亮的智慧又是从何处来的呢? 答案尽在书中。
本书是一本关于我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子的传记作品。该书通过对晏子故里、家世的考证和他先后辅佐齐国灵、庄、景三代君主四十余年言行事迹的辑录,除对“晏子使楚”、“踊贵履贱”、“二桃杀三士”等有关晏子的脍炙人口的故事进行记述外,还对晏子忠君爱民、敢于直谏、除暴斥佞、威武不屈、举贤任能、不信鬼神、生活俭朴、不羡美色等言行事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叙录,刻画了晏子同情人民、反对暴政、坚持正义、礼贤下士、清正廉洁、机敏善辩、充满智慧的高尚情操和人物形象。
他是开启现代化的改革者;他是传统帝国的裱糊匠;他是一代先进知识分子的凝聚中心;他权倾一时、谤满天下,他就是悲情宰相——李鸿章。 本书文字涉及李鸿章的早年落拓、镇压太平天国、创办洋务运动,签订《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周旋于世界外交舞台直至死去的一生。指出李鸿章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能够忍辱负重,但受制于那个时代,又不由让人感叹“以一人而敌一国”的无望与悲恸。唐德刚在《顾维钧回忆录》中也提到梁启超这句“以一人而敌一国”,可见梁先生对于那段世纪历史的描绘已经在史学界形成了共鸣。 本书新增雷颐五万字导读,补充更丰富资料,立体解析李鸿章一生。
熟悉评弹的人都知道,听客喜好评弹,大多从听苏州评话始。曾几何时,苏州评话在江南占据着演出市场的半壁江山。然而,在已出版若干本的《菊坛名家丛书?评弹系列》中,《醒木一声驻流年:唐耿良传》姗姗来迟,是其中首本关于评话大家的传记。 本书作者解军从唐耿良学艺到成为上海响档开始,把侧重点放在1949年后,展现了置身于波涛澎湃的时代潮流中说书人的命运。解军将传主唐耿良在1966年至1976年期间“业业矜矜,若履冰谷”,却终难逃劫难的波折;改革开放后,唐耿良重新焕发艺术青春的经历,环环相扣,一一道来。不仅如此,解军还对唐耿良说《三国》博采众长,富有书卷气的特色,及其《三国》在评话发展史上的地位给出了恰如其分的评价。 如果唐耿良说《三国》,讲出了仁义的刘备、智慧的诸葛,那么,解军的《醒木一声驻流年:唐耿良传》
无
《知行合一王阳明》是关于王阳明的传记作品。本书简练地介绍了王阳明的一生,诸如他的生活,如家庭、幼年、游历、应试、政治、改过、讲学、贬谪、剿匪、平逆、晚年,等等,并辅以六十余幅相关稀见图片,图像、遗迹、作品等等,均包举无遗,让你全面了解王阳明的传奇一生同时,也轻松读懂阳明心学的核心精髓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勤笃精进曾国藩》是一部对曾国藩人生全面解读之作,曾国藩女儿曾纪芬推崇备至,亲自作序推荐。它堪称一部精神的冶炼志,有关人生的各个方面,居官、同僚、子女、养生、读书、观人、器量、骄奢、淡泊、挫辱、坚忍,自省、笃实 在作者凝重简练的笔触下,对一个出身卑微、资质平平的普通读书人变成中国近代史不容错过的大家的精神历程,给予了淋漓尽致的、极有震撼力的叙述。此次出版,精心遴选了59
从隆庆六年到万历十年之中,这整整的十年,居正占有政局的全面,再没有第二个和他比拟的人物。这个时期以前数十年,整个的政局是混乱,以后数十年,还是混乱:只有在这十年之中,是比较清明的时代,中国在安定的状态中,获得程度的进展,一切都是居正的大功。张居正是明朝后期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家之一。他从荆州的一个普通家庭起步,经过不懈努力,成为万历首辅、神宗皇帝老师和明朝中兴的奠基人。张居正对明朝的弊政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都颇有建树。阅读本书,读者会对张居正这位改革家有更深刻的理解与同情,对传主所置身的那个时代有更清醒的认识与反思。
除了是民族英雄,林则徐还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尤其是在他从政四十年、为官十三省的政治生涯中,林则徐以清立身,勤勉为官,造福四方,留下 林青天 的美誉。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这是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题书的堂联,表达了林则徐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本书通过他的生平、诗文、家书、书法,再现、讴歌林则徐身上的那种理应为我们这个时代所崇尚的清风正气。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人,幼时家贫,聪明好学。长大后先为宦者令缪贤舍人,后出使秦国,完璧归赵。秦赵渑池会上,沉着果断,应变,应对秦王屡屡刁难和侮辱,巧妙回击,不失尊严,被封为上卿,引起大将廉颇嫉妒。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荣辱得失,最终将相和好。接着,他提出兴国方略,对外实行合纵政策,对内改善民风,惩治恶霸,发展生产,广纳贤才,修筑边城,相机收复故地?城邑,使国力快速提升。赵惠文王英年早逝,赵太后和赵孝成王疏远蔺相如,长平之战,抱病进谏,不为采纳。赵国国势江河日下,蔺相如在失意无奈、忧国忧民和病痛折磨中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