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书名所示,《解读青年*》这本书恰恰是解读青年*如何自觉修为的。 当我们仔细研读*的整个人生历程时,会发现他身上许多独特的品格和思想,都是在青年时代培养和奠定的。那么,*在年轻的时候,有哪些动人的故事?他的这些经历,对正在前行的青年人,又有着怎样的启示和借鉴? 青年*的门道,是他自己思考,自己躬行,自己总结。每一法,都有扎实的功夫在里面。每一法,在书中都有具体的实 例支撑。每一法,在今天和未来,都有值得传承和体会的经验。 《解读青年*》这本书向大家全面展示了青年*的绚丽人生,解读了青年*是如何自觉修为,以致达成文武兼备、内外双至的意志、人格、智慧和才能的,非常值得当代青年人进行阅读和学习。
本书是一部完整记录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思想及对中国历史伟大贡献的著作。作者综合近几年孙中山先生研究的*成果,全面展现了孙中山先生致力于推翻封建帝制、开创共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实现国共合作的伟大历史转变以及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而披荆斩棘、奋斗不息的历程,缅怀了他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该书宏大的篇幅布局,反映出孙中山所处时代的风云变幻;作者以高度的史实把握能力,让历史说话,用事实发言,也使得该书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 本书的出版对弘扬孙中山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一部有关民国外交官顾维钧的传记。放眼近代中国,顾维钧堪称极具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之一。他的一生跌宕起伏而多姿,袁大总统身边的红人、27岁任驻美公使、民国三大美男子之一、四段传奇婚姻、政坛不倒翁、第22号战犯 顾维钧(1888年1月29日 1985年11月14日)是中国近现代卓越的外交家之一,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时期外交界的领袖人物,中华民国高级外交官员。被誉为 民国第一外交家 。他一生出使多国,六次出任外交总长,两次出任财政总长,两次代理国务总理,但也曾被国民党政府通缉,被共产党宣布为头等战犯。从这个意义上讲,顾维钧的传奇又不是圆满的,如他 半个外交家 的身份一样,只能落得 半世繁华 。
民国初政坛上的一系列重大事件,黎元洪几乎都参与其中:从武昌首义到南北议和,从民国成立到与南京临时政府分庭抗礼,从 二次革命 到袁世凯帝制自为,从民初政争到张勋复辟,从法统重光到小站夺印,从废督裁兵到外交争强等,无不见其政治身影。在民国的政治逻辑下,他拥袁又倒袁,但却位尊而言轻;他从政三起两落,却职高而权弱。他既是封建的卫道士又是民主革命的领导者,处于政治的旋涡而又时常游离其外寄情于商。历史的风云际会,当人们问及 孰知黎公何许人也 之时,他却对民国政治的演进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胡汉民(1879--1936)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宣传者、活动家,民国时期国民党右派,同时被称为民国四大书法家之一。 在辛亥革命之前的资产阶级革命中,胡汉民撰写了大量的文章,阐释宣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并且在与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保皇党人的论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国民党改组过程中,胡汉民支持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极力促成国民党成功改组,先后被孙中山三次委以代理自己行使职权之重任。 孙中山逝世之后,与蒋介石合作筹建了南京国民政府,并担任国民政府主席。此后协助蒋介石 清党 运动,制定了 清党 原则。推动反革命的 清党 活动。后任国民党立法院院长,主张国民党党治,极力推进立法工作。由于在制定约法问题上,与蒋介石发生矛盾,被蒋介石软禁于南京汤山。此事件迫使蒋介石二次下野
《辛亥著名人物传记丛书:孙中山》全面介绍了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伟大而光辉的一生,以及他在领导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捍卫革命成果和推进中国民主革命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孙中山先生具有一种伟大的精神,其伟大之处,首先在于他对真理和光明的不懈追求,和他坚持为谋求中国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解放而斗争的方向毫不动摇;其次在于他永不被困难与挫折所屈服,反而是愈难愈勇、愈挫愈奋,正是这种坚忍不拔,感动和激励着革命志士与人民大众;其精神的伟大还在于他的无私奉献,不求私利,他把任职或辞职都看做是革命和斗争的需要,而与个人私利无关,因而他可以坦然面对,从容去留 中山精神是孙中山留给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读
黄兴(1874 1916),湖南善化(今长沙)人,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辛亥著名人物传记丛书:黄兴》以翔实的史料介绍了黄兴在辛亥革命时期的主要革命活动和在辛亥革命中建立的丰功伟绩。 1902年,黄兴留学日本;1905年,与孙中山在日本发起创立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黄兴被推为革命军总司令,后参与南北议和;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1913年任讨袁军总司令,讨袁失败后流亡日本;1914年赴美,积极策动讨伐袁世凯,与孙中山呼应。1916年,黄兴病逝于上海。 本书将黄兴的革命踪迹融入中国近代革命大潮中, 再现了一位近代革命家的历史贡献。
章士钊(1881--1973),著名爱国人士,辛亥革命重要活动家之一。字行严,号秋桐,湖南善化(今长沙)人。清宋任上海《苏报》主笔,积极鼓吹反满革命,协同黄兴筹建华兴会,早编译出版专著宣传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颇具影响。辛亥革命后,先后任《民立报》主笔,南北议和南方代表,段祺瑞执政府司法总长,教育总长。曾主编《甲寅》周刊,在学术界引起极大反响。章士钊先生在辛亥革命时期积极著文立说,为现代中国早期的政治理论和司法制度建设做出了贡献,影响深远。 本书详细描写了章士钊辛亥革命及以后各个时期的重要活动,阐述了他对现代中国政治学术的巨大影响,是认识和汲取章士钊思想遗产的较好读本。
《陈其美》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辛亥著名人物传记丛书 的其中之一,对辛亥革命和重要人物的了解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依托丰富史料记载,多方位展现陈其美的传奇一生,介绍了他与孙中山、蒋介石等人的传奇交谊,对学界不同的评价进行的叙述和讨论。
本书是十余位亲历者对中国现代史传奇人物张学良沉浮一生的集体回忆,涉及东北易帜、中原大战、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等众多历史事件,以及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关系演变、与于凤至和赵四小姐的情感纠葛,为读者了解民国史提供了众多崭新视角和鲜见资料。这些亲历者,既有张学良的侍卫、女佣、英文教师,也有与其有过密切交往的外国记者、东北大学老校长,还有顾维钧、唐德刚等政、学界闻人,资料新颖全面,史料价值重大。
本书是对曾任台湾新同盟会会长许历农的评传。作者从许历农早年从军参加抗战写起,到赴台的军旅生涯,再到任"退服会主委",选取典型的事例对这些经历以点带面地加以介绍,让我们对许历农早年的工作经历与思想变化有了大致的了解。特别是后来写到的许历农认识并揭示李登辉的"台独"倾向、退出国民党后加入新党、创立新同盟会,成立民主团结联盟、率团访问大陆以及晚年生活等的描述,让我们从许历农这位活跃于两岸交流中的著名人物经历中看到了大时代的风云际会,本书对许历农的评传对两岸关系演进中的历史空白处有不可或缺的弥补作用,本书的出版也具有了极高的史料价值
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成长过程中,几乎每到一个重大的节点,尤其是在生死存亡的时刻,总能看到一个不避矢石、勇于担当的身影,他不计个人荣辱,善打硬仗,总能力挽狂澜、打开局面。毛泽东赠言: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彭德怀元帅亲历了20世纪中国的各种军事斗争,指挥的百团大战和抗美援朝战争取得的辉煌战绩,令他当之无愧地进入世界一流名将之列,让整个世界为之侧目。彭德怀在中共的高级将领中,是一员极富个性的战将。这种个性让他赢得战场荣誉的同时,也令他不断遭遇挫折和逆境。 本书以大量的中外史料,酣畅淋漓的叙事笔法,深入解读了彭德怀这位 东方战神 的戎马人生,充分诠释了彭德怀打仗 勇猛 风格之外机变敏锐的军事指挥艺术。同时,有血有肉地还原了彭德怀与毛泽东的真实关系和交集过往。
本书为《辛亥著名人物传记丛书》中的一本,讲述了汪精卫的坎坷一生,汪精卫是辛亥时期的政治活动家,也是抗战时期的汉奸国贼。 汪精卫日本政法大学毕业,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 曾任《民报》主编。参与谋刺摄政王载沣,事泄被捕,武昌起义后获释。1924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并任宣传部部长。广东国民政府成立时被选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七一五分共事件,宁沪汉三方合流后,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九一八事变后,蒋、汪合组政府,汪精卫出任行政院长。抗战爆发后任国防*会议副主席、国民党副总裁。后来离开重庆逃至河内,发表 艳电 ,公开投降日本。1940年3月10月在南京组建伪国民政府,汪任 国府主席 兼 行政院长 中央政治委员会*国防会议主席 。1944年11月,汪病死于日本名古屋。
这是一部有关孙科的人物传记。军阀混战的黑暗时代,在父辈高扬的旗帜下,向着真理的曙光,坚毅前行。孙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军阀们有枪杆子,有笔杆子,有资金有实力有派系有圈子,孙科游离于军阀派系之间,有自己坚定的理想、信念,想方法,聚手段,向着目标,拆除挡在前行路途上的栅栏,搬开石头,冲向*。一次又一次失败,没有灰心,没有失志,用心力用智慧,在国民党高层,在国民政府顶层,摇旗呐喊。孙科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成功,一次又一次登顶,然而,在*之上,遭遇更大的狂风更强的雷击,人生事业理想信念,一次又一次被洗礼。民国时期的政治官场是如此的险恶,民国时期的政治人物,是如此的命运多舛,后人不禁拍案惊奇。
陈延年(1898 1927年),陈独秀长子,2009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部门评选为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他早年赴法、俄留学。1925年春至1927年春任中共广东区委书记。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本书分为 少年时代 留学欧洲 初到广东 党内不可多得的人才 投身大革命洪流 视死如归的革命者 六章及 陈延年大事年表 ,记述了陈延年光辉灿烂的短暂一生,展现出这位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人生境界,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英勇牺牲、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革命者只有站着死,绝不下跪! 他留在龙华天地间的声音,至今仍然振聋发聩。
戴季陶(1891-1949)清末留学日本,归国后作为孙中山的心腹、机要秘书兼日语翻译,始终活跃于近代中日关系*线,后成为中国国民党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并且,他还以其一部《日本论》闻名于世。《戴季陶一生》讲述了国民党理论家戴季陶的传奇人生。戴季陶早年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追随孙中山,参加了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历任大元帅府秘书长、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宣传部长,后任黄埔军校政治部长等职。先后发表《孙文主义的哲学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等文章,是国民党右派的 理论家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历任国民政府委员、考试院院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等职,长期充当蒋介石的谋士。他被称为 国民党的理论家 ,他被冠名为 蒋介石的谋士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我与李宗仁》系由李宗仁原配夫人李秀文口述,李秀文侄媳妇谭明整理而成的回忆录,讲述李秀文女士独特而传奇的一生。 回忆录共分两部分。*部,按照时间顺序,由《家世》《人到中年》《抗战的离乱》《天涯海角》等七个章节组成,展示了李秀文与李宗仁的家庭生活、亲友往来,以及他们与民国政坛、军界众多重要人物的交往。第二部,是在*部出版九年后整理出来的散文随记,一事一文,依年代顺序,同时也是对*部分的拾遗补缺,让书中人物所结交的历史人物以及所亲历的历史事件更加清晰。 本书语言乍看貌似平淡,细读则韵味隽永,感情细腻克制,有其独特魅力。另附五十六帧珍贵照片,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