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一名普通的中国共产党员。他的名字背后,不仅记录了一段难以忘却的历史岁月,而且承载了一位优秀党员领导干部可歌可泣的成长历程。本书以宏大的视野、翔实的史料和严谨的思考,生动还原了有血有肉的焦裕禄形象,深刻揭示了焦裕禄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对广大青少年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争做新时代焦裕禄式好青年、好少年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本书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红色文化进校园 丛书之一,期待能成为广大青少年深入学习红色文化的参考读物。
《信仰 周恩来岭南纪事》一书主要讲述了周恩来在广东的革命工作、生活情况,包括两次东征、1931年通过地下交通线抵达中央苏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多次遇险、1948年粤港文化人大转移、1955年克什米尔公主号爆炸等重大史实,以及周恩来在家庭、爱情等方面的故事,展现了周恩
暂无内容简介。。。。。。
王三川,1911年2月24日出生于上海县王家厍村(今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北京西路石门路)。1926年在吴淞同济大学附中读书,参加学生运动时入党,此后奉党的派遣在吴淞、象山、上海等地进行革命斗争。1942 年冬,受浙江区党委、敌工委派遣,王三川打入日伪余姚县保安团,并利用合法身份,在配合根据地的军事斗争中为党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45 年 5 月,王三川烈士被敌人杀害。 为纪念王三川烈士的革命事迹,弘扬他的革命精神,上海、浙江等地有关部门竭力抢救、保护王三川烈士的生平史料,并于2015 年 4 月 28 日,由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党史办公室、地方志办公室和同济大学档案馆、校史室举办了 纪念王三川牺牲 70 周年座谈会 ,同时决定将王三川相关纪念文章结集出版。本书既是纪念文章的汇编,书中还加入了烈士后人撰写的 烈士传略 ,更具有一定的
《李鸿章传》是“二十世纪四大传记”系列之一。梁启超说:“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从中可以看出李鸿章对近代社会的影响。本书记述李鸿章的一生:早年落拓,后镇压太平天国,创办洋务运动使其声望达到顶点,但甲午战争撞碎其强国梦,最后只能周旋于列强的外交舞台直至死去。梁启超全方位地对李鸿章的一生进行了描写和评价,解读了李鸿章在晚清内外交困的大变局下,对军事、洋务、外交以及政治等方面进行的改革,指出他是时势造就的英雄而不是造就时势的英雄,是比较客观公正的一部传记。梁启超还把李鸿章同古今中外要人霍光、诸葛亮、秦桧、曾国藩、张之洞、俾斯麦、伊藤博文等做了对比,指出李鸿章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能够忍辱负重,但是他没有长远的眼光,不知道为后世立百年大计,仅满足于修修补补
丛书以每位优秀党人的杰出一生为看点,用生动通俗的文字,着重介绍了他们如何树立理想、磨砺意志,*终取得人生成就的过程。他们对民族复兴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不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必会激励青少年,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努力的远大理想,提升他们的人生价值目标。
本书精选了*的老师、同学、战友、身边工作人员、亲属以及外国领导人、驻华大使等273人的回忆,全面、客观、翔实地记录了*的一生。 本书对各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都有详细深刻的记录,从历史背景、内中原委、事实真相,以及当事人的亲身感受等方面作了客观生动的写照,细节回忆,寓意深远。 本卷为第1卷,由周恩来、李立三、蔡和森、陈潭秋、萧三、毛宇居、杨昌济、李维汉、罗章龙等人讲述1893 1927年*求学、参军、创办新民学会、在 五四 激流中、参与建党、领导工人运动、在国民党中任职、研究农民运动、经历大革命失败等事件。
萧楚女,1891年生,名树烈,又名萧秋,学名楚汝,乳名朝富,湖北汉阳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专职教员、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参加过武昌起义、五四运动。1927年4月22日在南京石头城监狱被杀害。2010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书稿分颠沛流离 勤学苦读、投身革命 迷茫中求索、苦难里抗争、到学生著传播新思想、英勇就义等内容,记述了萧楚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出的贡献。
黎元洪(1864--1928),原名秉经,字宋卿,湖北黄陂(今孝感)人,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后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也是民国历史上唯一个两任大总统和三任副总统的人。 民国初政坛上的一系列重大事件,黎元洪几乎都参与其中:从武昌首义到南北议和,从民国成立到与南京临时政府分庭抗礼,从“二次革命”到袁世凯帝制自为,从民初政争到张勋复辟,从法统重光到小站夺印,从废督裁兵到外交争强等,无不见其政治身影。在民国的政治逻辑下,他拥袁又倒袁,但却位尊而言轻;他从政三起两落,却职高而权弱。他既是封建的卫道士又是民主革命的领导者,处于政治的旋涡而又时常游离其外寄情于商。历史的风云际会,当人们问及“孰知黎公何许人也”之时,他却对民国政治的演进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本书精选了*的老师、同学、战友、身边工作人员、亲属以及外国领导人、驻华大使等273人的回忆,全面、客观、翔实地记录了*的一生。 本书对各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都有详细深刻的记录,从历史背景、内中原委、事实真相,以及当事人的亲身感受等方面作了客观生动的写照,细节回忆,寓意深远。 本卷为第1卷,由周恩来、李立三、蔡和森、陈潭秋、萧三、毛宇居、杨昌济、李维汉、罗章龙等人讲述1893 1927年*求学、参军、创办新民学会、在 五四 激流中、参与建党、领导工人运动、在国民党中任职、研究农民运动、经历大革命失败等事件。
年谱是我国传统史学的一种重要体裁,主要是对谱主著述及史籍所载事实考订编次而成,对于近现代人物而言,还要特别关注对第一手档案资料的利用。一本好的年谱要注重资料性、权威性、学术系统性、完整性和可读性。王伯群(1885—1944)在民主革命、教育、交通、实业等方面均有所贡献,属民国时期重要人物,他的办学和政治活动留下大量原始档案,本年谱除了引证少量公开出版的档案外,还引用未刊稿《王伯群日记》,是重要引证源,价值极高。填补了王伯群研究年谱这种体裁的空白。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史背景上,全面再现了柳亚子丰富多彩、极富传奇的一生,充分展现其南社盟主、爱国志士、激情诗人、睿智学者的四重角色,深入揭示其社会活动历程和独特而鲜明的个性特征,科学评价其政治影响、文学地位和学术贡献,从而把一个至情至性的文化名人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在充分汲取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真考订诸多细节,澄清和纠正了不少纷纭难定的分歧和错谬之处,同时还具体考察和深入分析一些前人有意回避或未注意到的重要问题,并对一些重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因而在学术上具有较大的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