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晖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音乐人,在音乐创作上,他开创了中国白话文流行音乐和中国儿童歌舞剧音乐的先河;20世纪中叶,他所创立的歌舞团培养了周旋、王人美、徐来、黎莉莉等一大批家喻户晓的明星,更是发掘和培养了聂耳、冼星海等优秀的音乐创作者,为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书写下浓墨重彩。 本书是关于黎锦晖音乐人生的一部传记,由黎锦晖的儿子黎遂凭记忆、访亲友、查资料、寻踪迹编著而成。全书材料丰富,论述详实,其中不少珍贵的手资料,填补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料的空白。
陈坚(1937-),江苏南通人。中共党员。1956年考入杭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1990年被评为教授,1999-2002年间担任浙江大学中文系主任。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话剧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并曾任浙江省文学学会会长。从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陈先生的学科主攻方向是现代戏剧研究和夏衍研究,其对中国现代戏剧“田汉—曹禺—夏衍”三个发展阶段的阐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曾主编《夏衍全集》。《陈坚文存》为陈坚辑选一生优秀论著共8种,此为第七种。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关于写生、姜宝林的写生观、姜宝林写生探索的三个阶段、对姜宝林写生探索影响较大的几位老师、姜宝林讲课摘录。
黑陶著的《二泉映月(十六位亲见者忆阿炳)(精)》是一部反映民间音乐家阿炳真实面貌的“口述历史”著作,填补了中国音乐史的空白,谨以此书纪念阿炳诞辰125周年。本书作者通过数年寻访,对十六位亲眼见证过当年阿炳生活的知情者,作了深入访谈。
2016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专辑深度乐评和创作生涯全记录。收录鲍勃?迪伦大量一手访谈笔录及罕见照片,从他的音乐作品全面了解一代民谣大师辉煌岁月。 《经典摇滚音乐指南:鲍勃?迪伦》是2016年关于鲍勃?迪伦的音乐传记,由英国老牌音乐杂志UNCUT出品,收录鲍勃?迪伦所有专辑专业乐评和一手访谈精彩实录,包括大量罕见照片,全景重现这位民谣艺术家创作生涯中的瞬间。中文版特别邀请音乐类图书译者董楠监制。 海报:
张旭,唐书法家。工书,精通楷法,草书很为知名,逸势奇壮,连绵回绕,具有新风格,对后世影响甚大。颜真卿曾向他请教笔法,怀素继承和发展了他的草法。相传他往往在大醉后呼喊狂走,然后落笔,故人称张颠。正书有碑刻《郎官石记》,草书散见于历代集帖中。 何炳武、白立超著的《张旭评传》结合张旭所处的时代背景,探究张旭学书、习字过程中的内心世界,以张旭的典型书法作品与史籍资料为工具,对张旭的书法创作与书法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凸显了其在书法目前的地位。
本书收录国际传统音乐学会影像民族音乐学分会首届“音像民族音乐学”国际学术会议的论文。主要通过影像资料研究世界各民族音乐进行分析和和研究。是一门影像人类学和民族音乐学想结合的重要学科,同时也是世界民族音乐学研究的一门崭新学科。该学会的首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由中国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将对中国音乐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拉斐尔/达里奥·福聊绘画大师》脱胎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达里奥·福在意大利电视台所做的以拉斐尔为主题的讲座。拉斐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大师,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并称“文艺复兴三杰”。拉斐尔在创作上博采众家之长,并能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堪称文艺复兴艺术的集大成者,亦是西方古典艺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达里奥·福以其擅长的的方式将拉斐尔的生平和创作娓娓道来,并对大师的经典作品进行了视角独特的解析,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巴托克》大量收录巴托克生活中的照片及其生前信件,描述了巴托克跌宕起伏的一生,尤其是他对民间音乐的探索。 从音乐学院毕业后,巴托克开始对民间音乐产生浓厚兴趣,此后一生致力于民间音乐的采集和研究,并将古朴的民间音乐因素融入自己的创作。巴托克一度怀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然而在采集民间音乐的过程中,随着与少数民族的接触,他逐渐从狭隘的民族主义转向人道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巴托克因公开反对法西斯主义被迫流亡美国,最终客死异乡。巴托克的人道主义赋予其后期作品以普世性,这也正是巴托克的之处。 巴托克是的民族乐派作曲家,但其作品不局限于民间音乐,而是融合了各种不同因素。他的创作对20世纪的音乐发展作出杰出贡献,音乐评论家尊其为“20世纪早期富于创造性的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