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锦晖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音乐人,在音乐创作上,他开创了中国白话文流行音乐和中国儿童歌舞剧音乐的先河;20世纪中叶,他所创立的歌舞团培养了周旋、王人美、徐来、黎莉莉等一大批家喻户晓的明星,更是发掘和培养了聂耳、冼星海等优秀的音乐创作者,为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书写下浓墨重彩。 本书是关于黎锦晖音乐人生的一部传记,由黎锦晖的儿子黎遂凭记忆、访亲友、查资料、寻踪迹编著而成。全书材料丰富,论述详实,其中不少珍贵的手资料,填补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料的空白。
大乐与天地同和 ,国乐*,民族音乐正逢盛世! 本书共分为六章,介绍了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乐器。*章*第三章分别介绍了弹拨乐器中的琵琶、古琴和古筝等;第四章介绍了拉弦乐器的典型代表 胡琴家族;第五章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吹管乐器,如笛、箫、笙、管、唢呐等;第六章介绍了打击乐器中*常见的钟、磬、鼓。 本书将多种乐器的来源、特点、传承、变革与相关的历史故事娓娓道来,图文并茂,行文间还设置了四个小栏目 在 涨知识 开眼界 两个小栏目中分享一些与乐器相关的科普知识和图片,在 方言 小栏目中分享作者个人的一些观点和有趣的经历,在 方响 小栏目中分享相关的音、视频资源。本书干货满满又妙趣横生,适合每一位对中国民族乐器感兴趣的读者闲来阅读。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这不仅仅是我们民族乐器的内在
内容简介 多声部音乐的和弦编配与运用
鲍伊,表演家。鲍伊,唱作人。鲍伊,时尚符号。这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潮流偶像,像变色龙一样,不断更新自己的舞台形象,模糊着艺术、表演、时尚与音乐之间的界限,给流行音乐与文化带来了巨大冲击。他以多种音乐形式创作了诸多金曲,在全世界卖出了数以百万计的唱片。 这本视觉盛宴展现了鲍伊*精彩、*震撼的照片:从早年不为人知的戴维 琼斯,到世界著名的音乐传奇、时尚符号与不断演变的超级巨星;有大众熟悉的著名照片,也有罕为人知的稀有照片,大多出自当代著名摄影师之手,展现了大卫 鲍伊传奇生涯的万千瞬间。
绘画与音乐虽同属艺术范畴,在表现形式上却有着根本的不同。绘画,是以静止的画面,呈现具象的图画;而音乐,则是以流动的乐响,表现抽象的声音。然而,绘画与音乐这两种看似性质不同的艺术,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书源自著名古典音乐评论家陈立先生在国家大剧院所作的“走进唱片里的世界”系列讲座。书中以诗意的语言娓娓道来,为读者讲述了画布上的“声音”——世界名画与名曲的故事。每讲从一幅或一组世界名画入手,深入解读画作产生的时代背景、背后的动人故事及艺术品赏细节,然后引出与画作相关的著名音乐家和音乐作品,带领读者走进音乐与绘画奇妙的对话和探索之域。 书中配有数百幅精心搜集的精美画作,并以二维码附上经典音乐片段。随着悦耳的音乐响起,古老的画卷逐步展开,读者可在欣赏画作、聆听音乐的美妙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其人,在音乐目前始终是难以捉摸的谜题。人们很难将那些恢弘伟大的作品,与一个看似庸常、难解,偶尔疯狂的个体联系在一起。英国指挥家约翰·艾略特·加德纳在父母家的两幅巴赫肖像的陪伴下长大,每日每夜他拾级而行,都会经过在战争期间保护着的肖像。从那时起,他开始研究并演奏巴赫,日后成为现今伟大的巴赫诠释者。这本书便是他毕生奉献的精华与凝结。他考察了巴赫研究的新进展,以丰盛的细节呈现巴赫的思想,他的工作方式,他如何创作音乐以至于日臻化境,为我们揭开巴赫掩藏其下的真实面目。加德纳作为历史学家的身份,让他透过学术与演奏两个通径来展开研究。他仔细钻研了现存稀少的传记素材,通过对音乐本身的细致体察,摸索到那些个人特质从音乐中浮现的瞬息。与传统的传记不同,加德纳旨在“认识这个创
巴赫的面貌如棱镜,数学的、爵士的、文学的,加德纳端然依凭其渊博的学识和多年的演出实践,从容地娓娓道来,妙意纷呈,该显现的,如同墨迹在白纸上自动显现,该剥落的便剥落。加德纳爵士潜入文本和音符,用一种历史研究的态度,平衡诗意和逻辑。就像巴赫的音乐,他的写作从今人煞有介事高大神圣的成见中,渐渐投射出那个光怪陆离又无比真实的人性世界。本书的出版不仅在乐迷界,同时也在文化界引起轰动,列选为《经济学家》2013年度十大好书。
赵朴初一生爱茶。他在茶里悟禅,禅中品茶,以诗吟茶,以书写诗。茶、禅、诗、书,在他那里水融,相得益彰,成为一种多么美妙的“茶禅诗书一味”!此一味,古今少有,稀有殊胜;此一味,非仅仅满足个人的闲情雅致,而更应作为人生境界的升华,作为报四重恩的行愿。 在纷繁的事务里,让我们留点空,坐下来。明窗前,清风里,喝喝茶,悟悟禅,吟吟诗,写写字,营造、享受这份“茶禅诗书一味”…… 《茶禅诗书赵朴初》由余世磊主编。
对古斯塔夫·马勒而言,音乐并非抽象和逃避现实。他始终坚持“交响曲必须像世界一样包囊万物”。他壮观地实现了这一理想,创作了此类情感范畴的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的作品,以至于每部作品本身都像一个世界。马勒独树一帜地把自己变成一个棱镜,从中折射出丰富的经验。史蒂芬·约翰逊著的这本《马勒传》跟随马勒作为一个男人和作曲家的成长路线,陈述了他的经历——个人的喜悦和忧伤以及广泛的文化力量——让他成为整个古典音乐界受到广泛爱戴和令人钦佩的作曲家。
1805年4月,贝多芬亲自指挥的《英雄交响曲》在维也纳 公演,一举震惊了古典音乐界。这首革命性的作品不同于任何以往的作品,以清醒的理智与爆发的情绪,奏响了英雄主义与人类手足之情的赞歌,开启了古典音乐 的浪漫主义时代。 在本书中,英国传记作者詹姆斯·汉密尔顿-帕特森将为我们重构这一西方文化 的伟大时刻,从天才音乐家的坎坷人生讲起,结合作品创作前后的历史背景,回溯这部伟大作品创作的初衷、过程和影响,并解答那个无数人曾问过无数遍的问题——它到底和拿破仑有什么关系?
保罗在书中简要梳理了莫扎特的生平,包括作为神童的青少年时期、作为宫廷乐师的萨尔茨堡时期以及作为自由职业音乐家的维也纳时期;他还结合莫扎特音乐作品的主要体裁,包括宗教音乐、室内乐、歌剧、协奏曲和交响曲等,列举了其中的重要作品及他的个人最爱作品。对于一些历史聚讼,保罗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关于莫扎特的父子关系、夫妻关系以及他的财务状况(包括那些让许多莫扎特热爱者感到难堪的借信)。由丹尼尔·约翰逊撰写的附录则讨论了莫扎特岁时在伦敦居留15 个月的经历,并假想了这样一个问题:要是莫扎特当初选择定居伦敦,音乐史又将是怎样一副模样?
《雷鬼之王:鲍勃 马利传》是一本口述史性质的传记。主人公鲍勃 马利是众所周知的雷鬼乐鼻祖,牙买加民族英雄,也是世界流行音乐史上重要的名字之一,他成功将雷鬼带入西方,对世界音乐版图和街头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作者罗杰 史蒂芬斯与鲍勃的乐队成员、家人、恋人和朋友展开了长达40年的"亲密接触",其中许多人都是首次公开发表言论。史蒂芬斯被《纽约时报》书评誉为记录马利遗产的"关键声音"。
每当你沉醉于肖邦的夜曲,亦或流连于短小精悍却包罗万千情感的序曲,听着无拘无束的情感从指间流露的即兴曲,在风情万种的圆舞曲中摇摆,在犹如童话剧般的叙事曲中畅想,在铿锵有力的波兰舞曲和马祖卡中感受战斗的英雄赞美诗和灵魂之舞时,是否想过要去了解这位音乐家的生活,他这一生经历了什么?是什么成就了他?这是一本全面而详尽的肖邦传记及乐评,讲述了肖邦不平凡的一生,分析了肖邦的经典音乐作品。通过此书,你可以了解到肖邦所处的时代背景,创作动机等一系列不为公众所知的史实和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