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广东番禺人,中国现代音乐史上杰出的作曲家。他短暂的一生创作了包括《黄河大合唱》《太行山上》《二月里来》等500多首脍炙人口的革命歌曲,为中国的新音乐运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赞誉他为 人民的音乐家 。本书结合冼星海的书信、日记以及学生、故旧的追忆评述,以生动的文字、翔实的史料呈现出冼星海执着于音乐和理想的一生。
众多令人仰慕的作曲家都曾被卷入动荡的历史大潮中。莫扎特、贝多芬、威尔第、德彪西、肖斯塔科维奇 只要聆听他们的音乐,几百年的历史浮沉就会再现眼前:我们似乎可以闻到法国大革命的气息,看到一个统治时期的辉煌与衰落,甚至感受到旧时独裁政权的冰冷。一个又一个音符划过耳畔,我们仿佛又经历了他们当年所经历的,连他们的时代也变得熟悉起来。音乐里蕴藏着令人意想不到的能量。当然,我们可以单从艺术的角度来欣赏这些作品,但我们无法否认:音乐家们也在乐谱中讲述着自己的信念,勾勒着周遭的社会百态,描绘着心中的理想世界。
快乐小分队 的职业生涯经常被神话所笼罩,但事实却出乎意料的简单:在几个月的时间里, 快乐小分队 从一个普通的朋克乐队模仿者转变为有史以来气、令人不安、影响力的专辑的创作者。作者克里斯 奥特仔细地挑拣出事实,展示《未知欢愉》专辑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如何在今天仍 能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
经过这么多年, 石玫瑰 乐队旋律优美的吉他流行乐和迷幻摇滚的和谐融合依然鲜活而生机勃勃。这是一张连贯的专辑,这张专辑的连续歌曲循环以恶魔般的嘲讽开始,并以美妙而傲慢的宣言结束。正如书末所说的那样,整张专辑都是浮华和挑衅的,每首歌都洋溢着雄心和渴望。作者亚历克斯 格林将 石玫瑰 放在了1980年代末曼彻斯特充满狂欢的游乐场里,并从理论上阐述了如果他们能保持状态会发生什么。这本书引用并采访了几位石玫瑰乐队的同代人,讲述了一张永远改变了英国流行音乐的专辑令人陶醉的故事。
阿炳( 1893 1950),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中国民间音乐家,享有世界声誉的音乐大师。他创作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已经成为人类音乐宝库中的不朽经典。 本书作者通过数年寻访,对十六位亲眼见证过当年阿炳生活的知情者,作了深入访谈。受访者中,有阿炳抚养过的非嫡亲孙女钟球娣,有 1950年阿炳录音时的在场者黎松寿,有阿炳的邻居许忆和,有当年洞虚宫内常替阿炳买酒读报的道士华寅生,有与阿炳有着深厚交情的锡剧前辈艺人邹鹏,有20世纪50年代无锡《晓报》记者华钰麟,有无锡文物专家钱宗奎,有无锡第二代 小热昏 艺人尤茂盛、周仁娣夫妇,等等。他们谈及了阿炳对音乐艺术的痴迷、日常生活的困顿、街头卖艺的点点滴滴、个人的成长经历等不同层面,他们这些血肉丰满的感性回忆,为我们摹绘出一幅逼近于真实的、在社会和人世的黑暗低
作为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海顿的声誉名望经久不衰。海顿那些旋律优美、耳熟能详的交响乐,还有清唱剧《创世纪》都深得人们喜爱,但海顿音乐成就的多面性,还有其精彩的一生,却为他的天才朋友莫扎特、叛逆学生贝多芬的光芒所掩盖。乐如其人,本传记通过大量制作一流的音乐节选,给广大读者呈现一个足智多谋、能言善辩、精力充沛且魅力无穷的海顿。
本书是一部我国著名作曲家刘炽先生的个人传记。全书按照时间顺序呈现了刘炽先生一家在北京、沈阳、盘锦等地的工作与生活,通过点滴细节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艺术家形象,披露了《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英雄赞歌 》等经典旋律的创作历程,展现了刘炽先生乐观幽默、正直豁达、尊贤爱才的性格特点及对我国民族音乐的执著与探索。 全书以刘炽小女儿的视角讲述了 我的父亲刘炽 的生活往事及艺术人生。在作者笔下,刘炽先生既是一个普通人,有着自己的坚持和喜怒哀乐;也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用卓越的音乐才华谱写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又是一位慈爱的父亲,对子女言传身教;同时也是一位良师益友,与其他艺术家们一道为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殚精竭虑。文笔细腻真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宏观处见时代背景,微观处见细节亮点,是一部
经典通识,图文并茂。
鲍勃 迪伦是美国文化的标志性人物,也是20世纪的国际偶像,他在过去的超过50年里始终立于美国公共生活舞台。2016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就更为鲍勃 迪伦增添了传奇性,激发了大众对他了解和讨论的兴趣。《剑桥鲍勃 迪伦手册》集合知名鲍勃 迪伦研究专家,从多种视角对他的生平、作品和创造性贡献进行了介绍和解读,是非常好的鲍勃 迪伦入门指南。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迪伦身份、创作的演化,及其对美国流行文化的影响的主题式介绍;第二部分则分析了他颇具影响力的几张专辑。
《鲍勃 迪伦:重返61号公路》是 小文艺 口袋文库 33 1/3系列 (第二辑)之一种。 鲍勃 迪伦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ZUI重要、ZUI有影响力的民谣和摇滚歌手,同时也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世纪60年代是鲍勃 迪伦音乐生涯的黄金时期,《重返61号公路》即录制于该时段,该专辑被认为是其录音生涯的*之作, 真正赋予了摇滚乐以灵魂 。本书聚焦此专辑,按照歌曲的顺序串联起整个叙述,展现那一时段鲍勃 迪伦的生活、音乐与创作,并及其身后的美国社会,在音乐和文化价值之外,兼具历史和社会价值。 鲍勃 迪伦对音乐主要的贡献,就是歌词的深刻寓意与音乐成为同等重要的一部分,从他一开始的抗议歌曲,就展示了他的歌词比他的音乐更感召力、更激动人心。鲍勃 迪伦是一个为20世纪世界摇滚乐树立了标杆和定义的人,他证明了摇滚乐首先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然后
《威尔第》一书描写了威尔第生活的那个令人激动人心的时代及其对他的音乐的影响。珍贵的绘画、雕刻和照片,还有一些手稿的复制品、舞台和服装设计,以及宣布威尔第格局首演的传单,立体呈现了威尔第辛勤耕耘、大器晚成,终成一代大师的一生。 20世纪40年代前后,威尔第在米兰创作了大量爱国歌剧,数量占其一生所创作歌剧的一半以上。19世纪50年代,他成功创作了《茶花女》等诸多歌剧,把意大利歌剧从神话传说转向了现实世界。他创作的歌剧,音乐技巧娴熟,刻画内在人物性格细致入微,丰富并保持了意大利歌剧在音乐表演上的优势。 威尔第被誉为 歌剧之王 ,成就了意大利歌剧新的历史高峰,在世界歌剧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经久不衰、令人神往
《黑色安息日:现实之主》是 小文艺 口袋文库 33 1/3系列 (第二辑)之一种,本书通过相隔十年、总计33篇日记书信,描述了一位少年艰难成长中经历的困惑、失望、追寻、反抗。 黑色安息日 乐队著名专辑《现实之主》是少年叙述的背景,是少年绝望生活中的光亮,是少年被剥夺却永在的慰藉;《现实之主》对于他,就像天空之于游鱼,爱之于机器人。本书感人至深。
巴赫,德国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和演奏家,西方音乐伟大和深不可测的人物,以其留下的堪称浩瀚,同时又精妙深刻的音乐作品为欧洲启蒙时期音乐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被称为欧洲音乐之父,后世音乐家几乎无不受其影响和启发。 巴赫出生于德国一个著名音乐世家,父母早逝,从少年时代起便在教堂和宫廷担任唱诗班成员,管风琴师谋生,中年以后儿女成群,家庭变故频仍,在沉重的生活负担与教会宫廷繁多的约束之中度过了多艰的一生,生前声名相当有限,作品鲜有出版。后世的人们惊讶于那些闪烁着神性和智慧之光的作品如何源源不断地诞生于世俗责任和重重矛盾的禁锢之中。 《巴赫》搜集了巴赫生前的工作史料、往来信件和大量图片,平实有据地展现了音乐天才平凡与伟大并行的两面,对其代表作及创作背景也进行了分析和介绍,不失为简洁而有深
文学大师柯罗连科代表作,俄国文学瑰宝。 《盲音乐家》是一部心理小说,色彩绚丽、情调高超,它仿佛是一首抒情诗,在袅绕的音乐声中向你述说了一个盲童成长为音乐家的动人故事。书中描写的不是不眠不夜的勤学苦练,有的只是令人揪心的关于一个盲人的心理成长历程:小彼得生来就双目失明,但幼时便显示出特殊的音乐才能,温暖但狭隘的母爱,与邻家小女孩之间纯真的友谊终发展为爱情,盲人的痛苦则导致对世界的憎恨,执着坚定的舅舅引领他走向社会去体验苦难和感受人生的欢乐,*终让一个被黑暗封闭已久的心灵汇入到光亮的、广阔的世界里去 小说结构严谨,情感细腻,文笔优美,富有音乐感,是一部上乘的文学作品。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克服困难、热爱生活。
不管迪伦还有多少其他身份,他终归是一个明星 带着偶像的光环,散发着无穷魅力,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神秘莫测,本书重新强调了迪伦的摇滚明星身份。作者既是流行音乐的研究者,又是鲍勃 迪伦的粉丝。从自己亲历鲍勃 迪伦演唱会的体验写起,以时间为节点,在空间叙事中,以新的视角洞察迪伦的职业生涯,探讨了他在民谣复兴运动中以明星身份的亮相(作为 一代人的代言人 ),以及他在创造一种全新的音乐类型 摇滚 和一种全新的明星类型时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作者还重新阐释了迪伦后来的职业生涯,如何受其早期明星形象的影响,如何在他挣脱明星身份限制和责任的各种尝试中得到重塑,这些内容无疑使本书愈加贴近当下,而毫不过时。
鲍勃·迪伦是美国文化的标志性人物,也是20世纪的国际偶像,他在过去的超过50年里始终立于美国公共生活舞台。2016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就更为鲍勃·迪伦增添了传奇性,激发了大众对他了解和讨论的兴趣。《剑桥鲍勃·迪伦手册》集合知名鲍勃·迪伦研究专家,从多种视角对他的生平、作品和创造性贡献进行了介绍和解读,是非常好的鲍勃·迪伦入门指南。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迪伦身份、创作的演化,及其对美国流行文化的影响的主题式介绍;第二部分则分析了他颇具影响力的几张专辑。
每当你沉醉于肖邦的夜曲,亦或流连于短小精悍却包罗万千情感的序曲,听着无拘无束的情感从指间流露的即兴曲,在风情万种的圆舞曲中摇摆,在犹如童话剧般的叙事曲中畅想,在铿锵有力的波兰舞曲和马祖卡中感受战斗的英雄赞美诗和灵魂之舞时,是否想过要去了解这位音乐家的生活,他这一生经历了什么?是什么成就了他?这是一本全面而详尽的肖邦传记及乐评,讲述了肖邦不平凡的一生,分析了肖邦的经典音乐作品。通过此书,你可以了解到肖邦所处的时代背景,创作动机等一系列不为公众所知的史实和轶事。
巴赫,德国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和演奏家,西方音乐伟大和深不可测的人物,以其留下的堪称浩瀚,同时又精妙深刻的音乐作品为欧洲启蒙时期音乐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被称为欧洲音乐之父,后世音乐家几乎无不受其影响和启发。 巴赫出生于德国一个著名音乐世家,父母早逝,从少年时代起便在教堂和宫廷担任唱诗班成员,管风琴师谋生,中年以后儿女成群,家庭变故频仍,在沉重的生活负担与教会宫廷繁多的约束之中度过了多艰的一生,生前声名相当有限,作品鲜有出版。后世的人们惊讶于那些闪烁着神性和智慧之光的作品如何源源不断地诞生于世俗责任和重重矛盾的禁锢之中。 《巴赫》搜集了巴赫生前的工作史料、往来信件和大量图片,平实有据地展现了音乐天才平凡与伟大并行的两面,对其代表作及创作背景也进行了分析和介绍,不失为简洁而有深
《弗朗茨 李斯特》是一本有关著名音乐家李斯特的传记,以众多熟人的语录、私密的信件和日记,生动展现了李斯特桀骜、浪漫的一生。 李斯特一直是音乐界谜一样的人物。早在童年时期,他就是展露出异于常人的才华 高潮的演奏技巧,备受业界重视。他多情敏感的性格,使其深陷花团锦簇般的爱情中,同时也滋养了其独特的音乐。 李斯特创作的钢琴曲独树一帜、格调高雅,给浪漫主义音乐注入源源不断的血液,并以一种前所未闻的方式探索、发展着钢琴这一乐器的无穷魅力。他堪称是*的钢琴家,享有 钢琴之王 的美誉。
1805年4月,贝多芬亲自指挥的《英雄交响曲》在维也纳 公演,一举震惊了古典音乐界。这首革命性的作品不同于任何以往的作品,以清醒的理智与爆发的情绪,奏响了英雄主义与人类手足之情的赞歌,开启了古典音乐 的浪漫主义时代。 在本书中,英国传记作者詹姆斯·汉密尔顿-帕特森将为我们重构这一西方文化 的伟大时刻,从天才音乐家的坎坷人生讲起,结合作品创作前后的历史背景,回溯这部伟大作品创作的初衷、过程和影响,并解答那个无数人曾问过无数遍的问题——它到底和拿破仑有什么关系?
《小妖精:杜立特》是 小文艺 口袋文库 33 1/3系列 (第二辑)之一种,本书对 小妖精 乐队专辑《杜立特》的方方面面做了详细解读。 小妖精 1980年代末期美国ZUI有影响力的另类摇滚乐队之一,他们掀起了90年代另类摇滚的浪潮。虽然他们的音乐生涯并不长(6年),但无疑是ZUI具革新精神的乐队之一,他们将很重的吉他音色与美妙的诗歌旋律相结合,这种噪音与柔美相融的音响效果后来被广泛使用。专辑《杜立特》于1989年由4AD公司发行,歌曲以荒诞怪异、神秘难测的片段式歌词和邋邋遢遢的 脏 吉他,以及跌跌撞撞的情绪,表达了对80年代后期学院派摇滚的不屑。本书作者作者本 西塞利奥,不仅是《纽约时报》的记者,著名乐评人,同时也在大学任教。他的文字兼具激情与学养,与国内常见的乐评多少有些分别。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他打通了摇滚乐和电影,将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