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勃朗的眼睛》是一部融合了历史、艺术与人物传记的宏大作品。 西蒙·沙玛以16至17世纪尼德兰波澜壮阔的历史为背景,通过解读荷兰艺术巨匠伦勃朗各阶段的重要作品,向我们呈现了这位绘画大师的天赋之才与起伏生涯:他如何从一个青涩却有着惊人天赋的模仿者,迅速成长为以无语伦比的独创性傲视群英、备受上流社会追捧的博学画师?又如何因特立独行、画风粗野而遭到冷落,以致晚年落寂?他在艺术风格上的持续探索、对自身境遇的淡然,揭示了怎样的艺术理念与追求?他令人唏嘘的人生结局,又折射出怎样的人性弱点与社会势态?作为历史学家,西蒙·沙玛以大量史料为基础,用重要的历史节点勾勒出16至17世纪尼德兰乃至欧洲的社会变迁,并填充生动的风俗起居细节,铺陈出一幅熙熙攘攘、随时代沉浮的市民生活图景。 作为艺术史家,沙玛将视
《悲鸿生命》全景呈现中央美术学院首位校长、 画家徐悲鸿的艺术人生,细致梳理1918年以来徐悲鸿在油画、国画、素描、书法、美术教育、典藏中国古代书画等方面的巨大贡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艺术嬗变的历史脉络。本书大致分为序章、主体内容、附录三部分。其中主体内容由“民生关切(油画)”“家国情怀(国画)”“致广尽精(素描)”“儒雅沉雄(书法印章书信)”“典守精粹(收藏)”“教育”等六大篇章组成,重点作品均附文字和资料照片、手稿详解,同时收录十位美术史专家研究文章辅助解读。
《人民美术家 孙其峰卷》收录了孙先生各时期的代表作品和各时期的社会活动和生活照片,还收录了孙先生的数编画论文章,可以说该书全方面的展示了孙先生传奇的艺术人生。通过此书读者能 好的了解、认识孙先生。孙其峰中国当代有名国画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原名奇峰,曾用名琪峰,别署双槐楼主。1920年生于山东省招远县,1947年毕业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科。曾先后师从徐悲鸿、黄宾虹、李苦禅、王友石、汪慎生、寿石工、金禹民等。擅山水、花鸟、书法、篆刻,兼通画史、画论。曾任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绘画系与工艺系主任、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等职。现为天津美术学院终身教授、西泠印社理事、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名誉 、中国画研究院院委等职。
本书由作者倪娜用英文撰写,图文并茂,全书配有齐白石生平黑白照片56张和绘画作品彩图37张,真实地再现了齐白石伟大的一生:出身世代贫农家庭,7岁因家境贫寒而辍学,13岁拜师学作木匠,15岁时学雕花并自学绘画,27岁拜师学画,攻读诗文和自学篆刻,53岁漂泊北京,开始了衰年变法,衍生红花墨叶一脉的齐派画风。
《悲鸿生命》全景呈现中央美术学院首位校长、 画家徐悲鸿的艺术人生,细致梳理1918年以来徐悲鸿在油画、国画、素描、书法、美术教育、典藏中国古代书画等方面的巨大贡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艺术嬗变的历史脉络。本书大致分为序章、主体内容、附录三部分。其中主体内容由“民生关切(油画)”“家国情怀(国画)”“致广尽精(素描)”“儒雅沉雄(书法印章书信)”“典守精粹(收藏)”“教育”等六大篇章组成,重点作品均附文字和资料照片、手稿详解,同时收录十位美术史专家研究文章辅助解读。
李娥英,女,生于1926年,江苏苏州人,刺绣艺术家,我国 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从小喜爱刺绣,十岁随母学绣。她按照苏绣针法特点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分成八大类四十二种。主持了苏绣针法汇编工作,著有《苏绣技法》。本书主要介绍李娥英的人物生平、作品特点、主要贡献等,配有大量档案资料、老照片、作品高清图片等,全面展示了刺绣大师李娥英的艺术人生。同时,本书是 艺术基金项目“苏绣艺术文献展(1949~2019)”的子项目,将于2023年5月开设的苏绣艺术文献展(1949~2019)巡展上一并宣传,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
本书试图通过对董其昌鉴赏活动的深入研究,重新和更全面的了解董其昌。通过文献的考证,梳理,解析,尝试从历史、社会的和董其昌个体心理等多重视角审视其鉴赏行为,其艺术观念和趣味选择等问题。无论是在艺术史还是
本书遴选江理平教授多年来创作的书画作品精品100幅左右,并收入两篇对江理平书画艺术颇有心得的评论家撰写的介绍性文章,综合介绍其艺术成就。书后附有书画家常用印、大事记及相关评论。书前并有对同济大学书画创作状况的总体介绍。
林散之祖籍为安徽省和县,出生于江苏省江浦县(现南京市浦口区),是一位从乡村儒者走上书法艺术高峰的艺术大师,他不仅被海内外学界誉为“中国当代草圣”,而且对诗、画也有精深的造诣,因而被称为诗、书、画(赵朴初语)。 《林散之传(增订本)》是一部全面、系统记述林散之近一个世纪艺术生涯的传记作品,对林散之的祖籍、家世和人生各个时期的活动,以及相关的人事、艺术渊源、学养等,都有翔实的研究和生动的描述,是一部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备的图书。
李娥英,女,生于1926年,江苏苏州人,刺绣艺术家,我国 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从小喜爱刺绣,十岁随母学绣。她按照苏绣针法特点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分成八大类四十二种。主持了苏绣针法汇编工作,著有《苏绣技法》。本书主要介绍李娥英的人物生平、作品特点、主要贡献等,配有大量档案资料、老照片、作品高清图片等,全面展示了刺绣大师李娥英的艺术人生。同时,本书是 艺术基金项目“苏绣艺术文献展(1949~2019)”的子项目,将于2023年5月开设的苏绣艺术文献展(1949~2019)巡展上一并宣传,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
石涛作为中国画史上*的艺术家之一,不但留下了众多激动人心的作品,在绘画理论上贡献也很大,影响了三百多年来中国绘画乃至艺术的发展。本书是对石涛的综合性考察,选取有关石涛思想、作品和交游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为理解和把握石涛难懂的画学、变化多端的作品以及纷繁的生平行实,提供某种参稽。时隔十二年后修订出版,吸收作者近年来对传世石涛款作品真伪考辨的成果和新发现的文献,充实内容,订正误说,增写新篇。 除《石涛研究》(第二版)外,作者同时出版的还有新著《传世石涛款作品真伪考》和纂辑校注的《石涛诗文集》,这三本书从不同的角度深化、丰富了对石涛这位艺术家的全面研究。
巴勃罗·毕加索(1881-1973)是20世纪极为重要的艺术大师。本书作为一本研究毕加索的全新专著,在艺术家逝世50周年之际出版发行,全方位展示了毕加索从油画、雕塑、素描到版画,横跨众多领域无与伦比的艺术成就。本书从艺术本身而非人物传记的角度出发,向我们展示了毕加索艺术生涯中风格的演变,以及其中视觉语言及叙事对现代艺术的深刻影响。 本书按时间顺序记录了毕加索艺术生涯中的重要主题及事件,不仅囊括了艺术家的画作,如极具争议性的《阿维尼翁的少女》和对战争进行有力控诉的《格尔尼卡》,还收录了很多较为罕见的作品,如毕加索创意十足的雕塑及他对委拉斯凯兹17世纪的名作《宫娥》所进行的再诠释。本书无疑是渴望了解毕加索的艺术爱好者及研究者的选择。
《悲鸿生命》全景呈现中央美术学院首位校长、 画家徐悲鸿的艺术人生,细致梳理1918年以来徐悲鸿在油画、国画、素描、书法、美术教育、典藏中国古代书画等方面的巨大贡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艺术嬗变的历史脉络。本书大致分为序章、主体内容、附录三部分。其中主体内容由“民生关切(油画)”“家国情怀(国画)”“致广尽精(素描)”“儒雅沉雄(书法印章书信)”“典守精粹(收藏)”“教育”等六大篇章组成,重点作品均附文字和资料照片、手稿详解,同时收录十位美术史专家研究文章辅助解读。
《张迁碑》又名《张迁表颂》, 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是东汉晚期佚名书法家书丹,东汉碑刻家孙兴刻石而成的一件隶书书法作品。此碑于东汉中平三年(186年)刻立,明代初年出土,现收藏于山东泰山岱庙碑廊。《张迁碑》篆额题“汉故毂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12字,额字独呈扁形,书意在篆隶之间;碑阳正文15行,行42字;碑阴3列,上2列19行,下列3行碑文。此碑是谷城故吏韦萌等为追念张迁之功德而立,铭文着重宣扬张迁及其祖先张仲、张良、张释之和张骞的功绩,并涉及到黄巾起义军的有关情节,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张迁碑》是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作品,书法造诣高。此碑自出土以来,为历代金石、书法家所推崇。在众多的汉代碑刻中,此碑以古朴、厚重、典雅取胜,字里行间流露出率真之意,具有民间朴质之风,格调峻实稳重,堪称神
本书是英国历史学者、传记作家亚历克斯·丹切夫所撰写的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的详尽传记。勒内·马格利特(René Magritte,1898—1967)是福柯和维特根斯坦在智识上的对话者,也是备受设计师和广
近代海上画坛之翘楚有“三吴一冯”“海上四家”的称号。“三吴一冯”即吴湖帆、吴待秋、吴子深、冯超然四位画家,当年均以出众的山水画在画坛称雄;“海上四家”即吴湖帆、冯超然、吴待秋、赵叔孺四位画家,当年则是以吴湖帆的山水画、冯超然的人物画、吴待秋的花木画、赵叔孺的鞍马画享誉画坛。他们的绘画在民国年间曾大江南北,直至今日,此两称号还在画坛流传,深有影响。他们能受到如此的推崇,是得力于画艺、学养以及不可忽视的社会地位。冯天虬所著的《近代海上画坛五人(三吴一冯海上四家艺事琐记)(精)》是有关于五位画家特别生动的艺事琐记,故记录的点点滴滴、林林总总不外乎艺事,并注重于“用图片说事”之执笔宗旨,是了解画家画坛较为亲切的阅读物,也是研究近代海上画坛人士的重要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