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泽明自传。在本书中,黑泽明将镜头转向了自己,从生命伊始的鲜明记忆开始,到《罗生门》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为止,回顾了自己人生前40年的成长历程。 小时候曾因爱哭而被称作“酥糖”?拨电话的时候手指像黑猩猩一样,但拥有顶·级“文科脑”?画家梦想破碎后,意外进入行电影业?以为职业生涯就要完蛋的时候,却迎来了《罗生门》获·奖的消息? 让我们跟随黑泽明的“镜头”,追溯他一路走来的成长轨迹。 书名为什么是“蛤蟆的油”? 日本民间故事里,有一种特别丑的蛤蟆,人们抓到它后,将其放在镜前或玻璃箱内,它看到自己丑陋不堪的真面目就会吓出一身油,而这种油,也是民间用来治·疗烧伤烫伤的珍贵药材。 回首往事,黑泽明自喻是只站在镜前的蛤蟆,发现自己从前的种种不堪,吓出一身油,而这油,可以治·愈人心。
1976年,导演米歇尔·波尔特将对杜拉斯进行的访谈制作成纪录片《杜拉斯的住所》(时长1小时46分钟),在法国电视台分两集播放,1977年,访谈内容在Minuit出版社出版。访谈内容涉及两次深度访谈,一次在杜拉斯位于伊夫林省的家中拍摄,另一次是在特鲁维尔的前黑石旅馆。 次采访中的房子是杜拉斯在世上居住得 久的地方,她回顾了自己作品中的女性角色以及她自己与这所房子的关系;第二次采访则谈到她出生和成长的印度 、《堤坝》中的房子、她母亲命中的祸根、她对安娜-玛丽·斯特雷特的迷恋等。导演波尔特将采访对象与其生活的环境放在一起,探索“住所”在杜拉斯的写作活动与电影作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引导杜拉斯谈论女性与住所的关系、写作经验与欲望、女性投注在身边事物上的凝视、女性之间的体认等。
本书是融汇当今世界范围内各流派表演训练方法的实用手册。全书建立在高效、简洁、个性等十大表演观念的基础上,引介了以斯坦尼体系及其分支迈克尔 契诃夫、李 斯特拉斯伯格之表演方法为代表的生命性训练法,以及梅耶荷德有机造型术、格洛托夫斯基身体训练、铃木忠志下肢训练、雅克 勒考克形体戏剧、中性面具和小丑哑剧等身体性训练法。此外还结合了赵淼的三拓旗剧团、杨扬的形体表演创作课及李六乙导演的话剧《安提戈涅》来探索身体性训练法在的运用。这些训练方法包罗万象,既包括生命感知、规定情境、想象力、交流与适应等练习,也包括台词、节奏、性格塑造和即兴表演。 随书附有10小时的在线教学视频,生动直观。既是表演爱好者、初学者的入门书,也是表演教师、表演指导或演员的工具书。
伍迪·艾伦是一位极富创造才能的演员、作家、导演,一生创作电影将近50部之众,其中既有闹剧喜剧电影、浪漫喜剧电影,也有反省人物角色的电影和犯罪惊悚电影。艾伦的经典之作如《安妮·霍尔》(1977)、《曼哈顿》(1979)、《星尘往事》(1980)、《丹尼玫瑰》(1984)、《汉娜姐妹》(1986)至今依然令观众记忆犹新,而近年来拍摄的经典《午夜巴黎》(2011)、《蓝色茉莉》(2013) 是大获成功。他用一生的时间打造的事业,奠定了一个 的流行文化的奠基与里程碑。 《伍迪·艾伦的电影与人生(风流绅士)》的作者汤姆·肖恩回顾了伍迪·艾伦整个职业生涯,对其电影作品进行了尖锐的评论,其中也不乏艾伦的自我评价,读者们将有机会深入了解这位善于自嘲的电影制片人。
内容简介 《实战表演》是一本表演教学类图书。作者刘天池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为基础,结合自身多年表演实践、表演教学和表演指导的经验,形成特色专业教学体系,并在讲述理论的过程中融入真实表演教学案例。本书旨在找到实战表演的方法与价值,揭开演员的创作思维步骤,解决表演中的诸多困惑,让每一个想和表演存在关系的人都可以通过这本书更好地表达自己。所以这不仅是一本写给演员的表演指导书,也可以为非专业人士打开表演的大门。
《豆腐匠的哲学(精)》是一本电影豆腐匠的人生况味书。 他是 有日本特色的导演,独特的风格被称为“小津调”。1923年,小津安二郎以助理身份进入电影行业,十年后凭借《心血来潮》被《电影旬报》评为年度 电影。此后,《晚春》《麦秋》均被列入日本电影名片200部,《彼岸花》《秋日和》《秋刀鱼之味》等名片亦获奖无数,其传世之作《东京物语》 是蜚声 。 他的作品总是从细微之处观察生活的幸与哀,通过省略与留白让观者体会人生的无奈或明朗,始终坚持“电影以余味定输赢”的理念。他喜欢女人却终身未娶;他亲历过战场却从未拍摄战争题材;他作品众多却始终风格如一。他无意成为艺术家,只想做一名电影的工匠。 小津安二郎的一生就像他的电影一样,余味绵绵。
邓肯原名安琪拉伊萨多拉·邓肯(Angela Isadora Duncan),她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市,因父母离异,随做家庭音乐教师的母亲一起生活,她家境贫寒,从小便展现出了对舞蹈的热爱和天份。她 依靠自学,读了大量文学作品,从绘画、诗歌、音乐、雕塑、建筑等各种艺术中吸取营养,将解释性舞蹈提高到了创造性舞蹈的艺术地位,她主张舞蹈应建立在自然的节奏和动作上,以本能的舞蹈节奏为出发点去诠释音乐。《伊萨多拉·邓肯自传》精彩地讲述了邓肯热衷于舞蹈事业的人生故事。
软件只不过是剪辑的工具,语法才是创作的基石、剪辑的法度和思维的利器。介绍剪辑软件的书卷帙浩繁,讲述剪辑语法的书却凤毛麟角。 作者结合自己二十余年的剪辑教学和实践经验,围绕影视剪辑的诸多方面,以言简意赅的语言,总结出“时间”“空间”“顺序”“结构”和“声音”五个语法专题,以及“字幕”的剪辑规范,阐释了如何用影视语言呈现时间和空间,用镜头画面具体化和形象化抽象概念。本书列举了丰富的案例,有助于理解剪辑的方法和逻辑;配备了详细具体的技术参数,可供随时查询;提供了完备的解决方案,以应对剪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作为一站式解决方案,本书将手把手地引导您,把文字和图片表达成声音和影像,成为您影视剪辑学习道路上的得力助手。
世界资深发声教练林克莱特相信,每个人都是乐器,拥有充满能量、魅力无限的天然声音。本书是她毕生教学理念的文字记述,极具启发性与实用性,带你体验21节大师级工作坊课程,放松身心,培养呼吸意识,感受声音振动,打开声音通道,关注共鸣,激活唇舌,循序渐进,探寻人声合一的奥妙;助你深入理解语言文字,26个字母分开练,5首俳句逐字读,掌握作者duchuang的意象发声法,让口头表达兼具技巧美和个性美;教你两套练习操,既可满足日常练声需求,也能在会议、演讲或舞台演出之前提供全面热身。 本书附有医学博士的解剖生理学问答,配以趣味原创插画,激发嗓音与生俱来的表现力,对舞台及影视演员、配音播音员、主持人,甚至教师等需要科学用嗓的相关人士,以及希望在生活工作中改善表达的人来说,是一本不可错过的经典教材。
本书通过总结不同时期中国电影发展概况,梳理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发展概貌,在呈现中国电影与电影表演艺术发展脉络的同时,分析中国电影表演观念、电影演员概念、电影演员素养、电影表演问题、电影人物塑造等理念和观点的发展变化,进而探讨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守正创新的发展进路。
作为漫画家和动画导演的手冢治虫,每天的日程表都排得满满。即便如此,他仍立誓每年看足365部电影,甚至还“接单”了《电影旬报》专栏,哪怕“正事儿”截稿日近在眼前。这本忙里偷闲的随笔集,展现了手冢治虫广博的知识面、风风火火的迷影生活,以及对电影无限的爱与憧憬。从华特 迪士尼、史蒂文 斯皮尔伯格、伍迪 艾伦、安德烈 塔可夫斯基到濑尾光世、黑泽明……无论是动画、真人电影,还是带来视听新体验的“硬核技术大片”,字里行间都奉上了手冢兼具影迷和创作者视角的敏锐洞察、一贯的幽默趣味和深刻思想。此外,本书还特别收录了57幅杂志连载时手冢亲笔绘制的插画(原专栏名为《看一看、拍一拍、放一放》)。
为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长三角高校影视戏剧学会第6届学术研讨会的主题确定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影视戏剧创作与理论批评”,从参会的诸位专家学者提交的论文来看,论述的议题较为广泛,大家注重从各个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国产电影、电视和戏剧的创作生产与理论批评所发生的变化、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较为具体而深入的论析,既有从总体上把握的宏观阐述,也有对具体作品的微观评析,在总结探讨和深入论析中较好地表达了作者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其中如《中国电影: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变革拓展》《40周年:中国电影表演学派渐行渐近》《立足现实,整体突进——谈21世纪10年以来中国电影理论批评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批评杂论》《论中国主旋律电影对好莱坞电影的借鉴》《基于供给侧改革深化
2017年度,中国电影市场的创作格局有了新变化,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与不低俗、不庸俗、不媚俗逐渐成为电影界共识,电影创作从“卖得好”的商品向“看得好”的作品转换。相比前些年的浮躁与急功近利而言,2017年度的中国电影更加具有工匠意识,更加注重制作质量,特别是更加具有自觉的审美追求和现实关怀,“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创作格局已经初现端倪。 尹鸿、陆绍阳、主编的《201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对2017年度电影创作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总结及具体深入的阐述,各领域的专业点评深入透彻,基本反映了年度电影创作的整体概貌和创作走向,有的针对性和代表性。
与“新媒体”的结缘事出偶然,调入师大之后不久,在周星院长的倡导与支持下,我们在极短的时间内筹备,并于2014年10月13日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影像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互联网时代的影像生产与传播研讨会”,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又相继策划推出“新媒体时代电影的边界与电影话语的重构”“新媒体时代的影像教育与创作教学”“新媒体时代的电影明星与中国电影发展”等大型论坛,视角触及新媒体语境下的创作、研究与教育之不同维度。 基于数字与网络平台的新媒体,不仅给影像的生产与传播带来了新的可能与新的话题,也给电影研究与电影教育带来新的挑战。重新面对日渐变化的影像写作,重新思考“电影”,思考它的含义及其边界,重新定位影像教育,是我们共同需要面对的。
斯科特?温菲尔德?萨布莱特著的《编剧成长指南(精)》,讲述在拖延症、神经质充斥的时代,如何将剧本写作这个规模浩大的工程破解成一系列容易完成的小任务,很终排除干扰和误导,实现写作目标。每个人都有一个“写作梦”,而本书带给你的保证是一个全新的视角,让你知道:哇!原来可以这样做! 本书是给有志于从事编剧事业的人看的,但很喜爱它的读者不只是编剧,相信你懂的。献给每一个爱生活、爱电影的人!
在目前中国电视剧产业新旧规制相互交织的情况下,如何大化地提升电视剧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媒介经营与管理:一个电视剧产业规制变迁的视角》从电视剧产业规制变迁的视角出发,既分析了广电媒介的产业化及其经营与管理,又着重探讨了制度变迁中民营资本在其中的作用和地位,提出了未来政府规制变径的可能路径。全书视野开阔、信息量大,具有科学性、前导性、实用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