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法国新浪潮电影之父巴赞发表的一系列高质量影评和电影评论的结集,涉及电影本体论、电影社会学、电影心理学和电影美学等诸多话题,是研究巴赞和当代电影美学的读物。在电影理论史上,巴赞的电影理论是一座的里程碑,他的现实主义美学深刻影响了世界电影的发展,他宣扬的摄影影像本体论和真实美学也形成了与蒙太奇理论不同的电影美学体系,开拓了电影研究的领域。正是由于巴赞的努力,电影才成为严肃的研究课题。作为巴赞电影理论的经典代表,《电影是什么?》从问世之初就受到电影从业者和广大影迷的好评,被誉为“电影的”,也为巴赞赢得了“电影的亚里士多德”的崇高荣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人气动画《斗罗大陆》的设定集,是由著名网络文学作家唐家三少代表作《斗罗大陆》改编的同名热播动画衍生而来的设定集。 本书是“斗罗大陆史”上收录最全、最干活的设定集,全书收录了的世界观构成、门派势力、50多位人物角色资料、魂兽及道具、场景渲染图、动画经典名场面等,超5万字设定文字以及千余幅精美设定图,更有原著作者唐家三少、动画主创团队成员的访谈和寄语。 本书旨在为读者打造一本《斗罗大陆》动画“百科全书”,让读者进一步了解斗罗大陆动画的台前幕后与创作心路,是一本具有艺术与收藏双重价值的图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从有线到无线,蓝牙技术的发展历史,蓝牙产品分类及热点功能解析,以及热门品牌和产品如AFTERSHOKZ、AKG、Apple、AHT、beyerdynamic、BOSE、COWON、DIFIER、Jabra、JLBLIBRATONE、SENNHEISER、SONY、三星、华为(旗下定位于aptX、aptX HD数字音频压缩算法的蓝牙耳机),未来蓝牙耳机发展趋势等内容。书中还介绍了蓝牙系统的构成、类型、相关特性、搭配建议,以及设备点评和赏析。
本丛书谈电影而不止于电影,其勾连哲学、史学、社会学等多个人文学科,整合思想资源,深掘边缘文献,是一套难得的电影理论文丛。本书精选了鲁道夫?爱因汉姆、西奥多?阿多诺、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恩斯特?布洛赫、格奥尔格?卢卡奇、巴拉兹?贝拉、乔吉奥?阿甘本等欧洲哲学家、思想家撰写的电影文献21篇。
《电影与电视产业内的交易:从谈判到最终合同:第4版:修订与更新》全面、翔实的内容无不体现着作者作为老牌美国娱乐法律师所拥有的丰富、老道的从业经验与精湛的专业能力。尽管中美影视产业的发展背景有所差异,法律制度也不尽相同,但好莱坞的行业操作模式与规则依然能给我们提供重要的启示与指引。该书不仅对于影视行业从业者来说是一本实用的法律指南,同时也能为中国的娱乐法律师提供前瞻性的启发。 《电影与电视产业内的交易:从谈判到最终合同:第4版:修订与更新》的英文原版自出版以来广受业内人士青睐,并成为诸多美国法学院娱乐法学生的书目之一。
《影视制片管理基础(第3版)》从影视制片管理的基础理论体系人手,着重阐述了影视制片管理中各个环节的相关概念和规范性流程,并有针对性地借鉴了国外相关管理理念和经验,同时兼顾了影视制作的特殊背景与程序,力求为有志于从事影视制片管理的相关人员提供一本准确可行的基础理论教材。《影视制片管理基础(第3版)》介绍了大量的影视作品案例,适合作为高等院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艺术管理专业,尤其是制片管理专业的本科基础教材,也可以为影视制作行业的实践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本书是作者从事电影动作设计二十年以来的经验总结,也是迄今为止该领域从业者的一本专业技术论著。全书从《绣春刀》《绣春刀Ⅱ:修罗战场》的创作实践出发,揭秘武打动作设计的理念和方法,用电影的技术指标分析整个动作电影制作的流程和依据,如动作设计与镜头拍摄、后期剪辑、音效制作的关系,并深入探索武戏对人物性格的塑造、武戏中的戏剧性冲突、武戏与文戏的结合、动作背后的武学源流,为读者讲述毫无保留、真实质朴的心得体会。 n 书中还介绍了动作领域的行业生态,回溯了华语动作影人“西行”闯荡好莱坞、欧洲的幕后故事,以及作者与吕克 贝松、杰森 斯坦森等海外影人的合作经历。 n
本书从各个时期的报纸、期刊、文集中精选出英美加等英语区哲学家、知名学者的电影文献,包括苏珊·朗格、弗里德里克·詹姆逊、娜塔莉·戴维斯、乔纳森·克拉里、麦克卢汉、海登怀特等,从哲学、分析美学、新史学、意识形态批评、艺术史等多个角度阐述电影本体和风格。
《敞开的门》选取了彼得?布鲁克谈论戏剧创作的三篇文章。 在本书中,这位先知般的导演和理论家,为他的作品做出了明白易懂、全面详尽的哲学阐释。用特殊的方式训练演员,充满想象力地运用剧场空间,谈论在印度和伊朗的所见所闻…… 布鲁克从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选出那些严厉或轻松、诙谐或尴尬的时刻,来说明戏剧是“三个人”的交流,忽视第三个人(演员/观众)只会损害自身种种独特的可能性,由此强调了演员与观众的完全一致之重要性。
《中国电影110年(1905-2015)》从电影工业、电影艺术、电影人物、电影事业等多个维度,通过搜集整理各类书籍、年鉴、地方志和研究文献等资料,“宏观切入”、“取其大者”,从中国电影110周年发展历程中重要的影人、影片、典型事件着笔,简明、生动、清晰地勾勒了一幅中国电影11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国电影110年(1905-2015)》与传统电影史著的不同点,在于把与电影事业和电影产业相关的内容,特别是中国电影进入“新百年”(2006—2015年)涌现的诸多新的电影现象和电影业态,如微电影、互联网电影、电影IP、电影众筹,以及电影事业的新发展纳入进来,使得这项研究不仅具有历史厚重感,更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声场:与电影声音对话》是一本带有电影声音创作、电影声音和录音指导的实践应用型专著。《声场:与电影声音对话》主要内容包括:周新霞:后期导演眼中的电影声音、胡宗:电影美术与声音、战海红:电影剪辑眼中的电影声音、徐栋:海派剪辑师眼中的电影声音等。
伍迪 艾伦无成功和知名的电影导演之一。他是一位每个演员都期待与之合作的艺术家,对时代精神的影响 。他的电影深受广大影迷喜爱——无论是神经质但却妙趣横生的都市罗曼史《安妮 霍尔》《曼哈顿》,展现女演员魅力与爆发力的《午夜巴塞罗那》《蓝色茉莉》,还是获得奥斯卡原创剧本奖的《午夜巴黎》《汉娜姐妹》,都激发观众思考和提问,同时能更为轻松地面对自身情感和哲学等方面的问题。
虚拟现实(VR)是近阶段的一个热词,前前后后几番起伏,历经了鲜有人知、万众瞩目、降温冷静到回归的过程。内容包括:构建以“虚拟”为核心的VR世界、社交电影观影与电影社区新模式、创造全新的、基于现实又跨越现实的虚拟世界等。
电影作为现代工业、文化和社会娱乐形式,它的发展也离不开商业运作和商业经营。特别是在1896-1949年间面临内忧外困、传统与现代文化交织、碰撞的中国,中国电影业在此时的发展面临着西方电影和市场竞争的挑战,尤其离不开有效的商业开发。此时,电影广告作为中国电影商业发展和文化传播的重要推手,深度参与了中国电影的商业发展和文化传播,在商业、文化的时代际会与碰撞交融中,自身也形成了独特的电影广告文化。为更宏观地梳理、分析1896年至1949年中国电影广告发展和文化形态,《华语电影研究文丛:中国早期电影广告文化史研究》选择对较宏观层面上的电影广告进行研究,即所有与影片、影事、影业、影人等相关的中国电影广告文化总体作为《华语电影研究文丛:中国早期电影广告文化史研究》审视和研究的对象。本研究将综合采用比较研究、
《上海早期影迷文化史(1897-1937)》是侯凯在博士论文基础上经数年不断修订打磨而成。从2013年开始写作算起,迄今已过去了整整六年,虽不及“板凳甘坐十年冷”,但也算是“前程回望路迢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