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传(*增订版)》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二十世纪*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杨振宁先生的传记。由物理学教授杨建邺先生撰写,杨振宁先生审定认可,是有关杨振宁先生*厚实、*全面、*专业的一部传记,问世以来广受好评。本书生动详细地记录了杨振宁先生的家世背景、学术生涯、科学成就、社会活动以及个人生活,以翔实的史料收集、扎实的物理论述和踏实的写作态度见长,是了解一代科学巨擘杨振宁先生的人生历程、科学成就、思想轨迹、家国情怀的扛鼎之作。
◎ 他是数学家,创立了博弈论。◎ 他是计算机科学家,是电子计算机之父,今天几乎所有的计算机都是根据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设计的。◎ 他是物理学家,提出了冯·诺依曼意识假说,是提出意识导致波函数坍缩的鼻祖。◎ 他是气象学家,是现代数值天气预报之父。◎ 他是生物学家,其元胞自动机理论为DNA 的发现打下了基础。◎ 他是曼哈顿计划的重要参与者与领导者,为原子弹的研发做出了较大贡献。……爱因斯坦颠覆了我们对时间、空间和引力的理解,哥德尔在形式逻辑领域具有革命性贡献,但认识他们三位的人都指出,冯·诺依曼是迄今为止最聪明的人。◎ 6 岁,能心算8 位数乘法。◎ 8 岁,已看完45 卷的《世界通史》,学会了微积分。◎ 17 岁,发表了人生中的第一篇数学论文,产生了颠覆性影响。◎ 18 岁,在三所大学分别学习化学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与
海森伯不仅仅只是一名天才科学家,也是一个工业和文化先进的国家的公民和倍受尊重的文化人物。不幸地是,正是这个国家,深深地卷入到虽发端于20世纪上半叶却定义了20世纪下半叶的两次标志性事件:种族大屠杀以及核时代的开启。作为一名受过教育的德国文化精英,海森伯像许多其他人那样,不得不面对这些事件并做出许多非常困难的决定。本书对海森伯作为量子力学的主要奠基者,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德国原子能和原子武器研发过程中主要的德国物理学家的角色,提供了深刻的见解。 本书适合于那些对近代历史文化感兴趣,没有太多物理专业背景的广大读者。
本书讲述的是自2000年至2019年20年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的33位科学家的杰出成就和精彩人生故事。他们尽管从事的专业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但都取得了中国各个领域卓越的科学发明与创造。他们是国之栋梁。他们的共同点是朴实做人、扎实做事,一生坚忍不拔,顽强追求,不懈拼搏与奋斗。选取他们的闪光故事,从这些科学家的故事中感受他们名震世界的科学成就和人格魅力,使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得到人生启迪,激发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本书是截至目前本全面、完整讲述历届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故事的图书,有150多张照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适合青少年阅读。
诺伯特 维纳的著名自传首次将两卷书结合在一起。《昔日神童》(1953)和《我是一个数学家》(1956)是在公众对控制论的热情达到顶峰时出版的,当时科学家、工程师、科幻作家、艺术家和音乐家都在研究它。在《神童》中,维纳对一个专横的父亲作为神童抚养长大的过程进行了情感上的原始描述。在《数学家》中,维纳描述了他在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的研究工作,以及他如何为控制论和反馈系统理论的多学科领域奠定基础。
本书是讲述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一生成长及信仰形成的人物传记。受发展心理学理论启发,本书以 人生选择 为线索,在钱学森自少年到晚年的四个人生阶段中捕捉他在各个成长阶段的思想认识与价值追求,从中探索了钱学森对 科学家 和 共产党员 这两重身份的理解与构建历程,并由此展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崇高信仰、对共产主义坚定信念的形成与表现。本书梳理并研究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引用了大量相关人物的言行记录,从个体成长史的视角对钱学森生平与精神做出了阐释。
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籍波兰裔科学家,在研究放射性现象方面成就突出,发现了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在仅隔8年的时间内就分别摘取了两门不同学科的*高科学桂冠 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诺贝尔化学奖,并且一生中获得了难以计数的其他科学殊荣。作为历史上罕见的杰出女性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她被许多评论家誉为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女性。她的睿智、她的刻苦、她的淡泊、她的优雅,激励了很多后来人。 在这部由居里夫人小女儿深情撰写的传记中,作者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介绍了居里夫人及其丈夫皮埃尔 居里的科学工作和生活事迹,并着重描写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处事态度。书中引用了居里夫妇的许多信札和日记,书的*后还附录了居里夫人一生所得奖金、奖章的情况以及她所得的名誉头衔,居里夫
张焕乔,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子物理、裂变物理和重离子反应的实验研究。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培养出来的一代核科技工作者中的佼佼者,为我国第一台中子晶体谱仪和第一台中子衍射仪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师从名师,勤奋严谨;他强记博闻、记忆精准;他为人谦逊,乐于关心、帮助同事;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做人、育人和科研工作上都是后辈学习的楷模。他用淳朴谦逊的高贵品质和对科学研究的执着探索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他是一个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核物理事业的科学家。本书不仅是对张焕乔科学生涯的总结,更是将他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作风和严格律己、宽以待人的高尚人格传承给后辈。
在这本资料丰富又趣味盎然的故事集中,彰显机械工程师在我们周遭环境所扮演居功厥伟的角色,工程师对世界的贡献无以胜数。这本书特别着重在大型工程的介绍:包括英伦隧道、巴拿马运河、胡佛大坝、QE2,以及电影《将计就计》中马来西亚双塔大楼做背景——当今举世 的摩天大楼。波卓斯基为近代诸多伟大的工程师作传,像通用电器公司的天才人物查理.史坦梅兹、创造“罗伯秩序原理”的军事工程师亨利·马汀·罗伯,以及苏格兰人詹姆士·奈士米所发明的改良式蒸汽机则让19世纪的海陆交通大革新。波卓斯基从当今的科技遗产中筛选出精华的杰作,写成详实可信的传奇故事,阐明成功所历经的曲折,并提醒我们:失败乃是通往新发明的必经之路。
尽管人类研究科学的历史源远流长,但 科学家 这一职业只有200多年的历史,而现代科学的出现也不过五六百年。然而就在几百年间,尤其是19世纪和20世纪,科学历经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类对于宇宙以及自身的认识。 本书便通过43位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家的传记,带领读者回溯现代科学的发展历程,重温科学史上那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时刻。透过这些科学家的故事,让我们对科学的本质有了更加直观、更加感性的认识,也让我们意识到科学并非只存在于象牙塔中,而科学家们的个人奋斗与成就从来都与人类的历史进程息息相关。本书是一本了解科学、认识科学不可多得的好书。
本书讲述了丘成桐从中国乡村的贫穷少年成长为举世闻名的*数学家的励志故事。困顿清苦的童年,艰苦卓绝的异国求学路,初入数学界的一鸣惊人,名声大噪后的风起云涌,对中国基础科学建设的拳拳之心 攀登科学高峰,拨开浮华迷雾,丘成桐直面盛誉、无惧挑战,讲述触动人心的传奇人生。 书中特别收录丘成桐原创诗词赋文,学贯中西、融通文理,尽显大家风范。他的故事就是展示中国的一个窗口。通过他,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正努力与现代科学结合在一起,并终将重塑世界科技的秩序。
斯塔尼斯拉夫·乌拉姆为近代十大数学家之一,以集合论、遍历论、数论等成名。他参与提出的蒙特卡罗法影响重大,至今已遍及计算机等众多领域;他提出的泰勒-乌拉姆构型对氢弹的成功制造发挥了关键作用。乌拉姆兴趣广泛,为人低调,善于合作,是德才兼备的科学家楷模。 本书中,乌拉姆记述了自己与大数学家希尔伯特、冯·诺伊曼, 物理学家奥本海默、费米等人的交往及不为人知的逸闻趣事,回顾了自1944年起在洛斯阿拉莫斯加入“曼哈顿工程”,参与 、氢弹、核能推动航天飞机研发工作的独特经历。乌拉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他对战争、科学、人道的明确态度与深沉思索在当今仍富有启发意义。
《论中国古代数学家》汇集了郭书春先生对张苍、刘徽、王孝通、贾宪、秦九韶、李冶等中国古代六位重要数学家的研究成果,既反映了郭书春不同于清中叶以来学界的某些看法,带有拨乱反正的性质,同时也从侧面表现了他研究数学史的某些方法。例如秦九韶,自余嘉锡依据刘克庄和周密对秦九韶的指责,于1946年发表《南宋算学家秦九韶事迹考》之后,秦九韶成就大而人品坏的观点在学术界一直占据主导地位。郭书春将刘、周与秦的言行放到南宋末年复杂的社会背景下进行分析,并征引秦九韶的长期被学术界忽视的九段“系”文,认为秦九韶是一位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创新精神的数学家,同时是一位主张施行仁政,支持抗金、抗蒙战争的正直官吏,刘克庄、周密对他的指责是颠倒黑白。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是一位学者兢兢业业,数十年如一日的中国数学
古今中外谈名人读书的出版物浩如烟海,而专集我国两院院士如何读书与做学问的文字,倒十分鲜见。毕竟他们都是在科学技术上作出过重大贡献的成功人士,聆听他们的读书故事与治学之道,应该对广大青少年会有不少启示并值得回味。本书收入了60多位院士侃侃而谈的读书与做学问的“秘诀”:不仅要学好,更要好学,还要好奇、好思、好问。只有问出新意,创设新知,才能达到时代所要求的“创新”。书中的选文既有他们偶然在一本好书、一位恩师的指引下走上科学道路的难忘回忆,也有从自身的求学和治学之路中,悟出的经验与体会……这些有感而发的话语,都是有血有肉的真情流泻,既真切从容,又透彻醇厚。院士们还一致认为:真正的人才,首先应该是一名一辈子爱读书的终生阅读者。因此,他们也往往能花不少时间既读“正书”也读“闲书”,这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