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 老科学家资料长编丛书 之一,采集了包括档案、手稿、传记、口述记录等参考资料,记述了我国小麦育种学家金善宝一生的学术成长经历。按照年代为序,从家庭启蒙、学校教育、师承脉络、科研成就、学术思想以及对于中国小麦育种学发展的贡献等方面,对金善宝的成长事迹进行了综合性考述。本书首次详尽记录了金善宝年谱,不仅梳理了他自身的学术成长轨迹,也通过他不同的学习工作阶段透视了中国小麦育种学科从弱到强、从粗到精的发展过程。本书全方位展示了一位农学工作者对科学事业的热爱与追求,适合热爱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感动于老科学家钻研精神与爱国情怀的不同年龄人群阅读,也可以作为农学工作人员与爱好者的参考书。
剑指苍穹——钱学森的航天传奇 定价 138.00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4年03月 开本 16开 作者 石磊等 页数 596 ISBN编码 9787313301031 内容介绍 本书多角度、深层次地记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一钱学森享誉世界的历史性贡献和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作者用准确、生动的笔触,叙述了钱学森负笈美国从事空气动力理论研究和火箭工程实践、冲破阻力回归祖国、 中国航天技术创新发展、为“两弹一星”横空出世作出杰出贡献的故事,真实地还原了钱学森一生中 为辉煌的流金岁月。本书作者团队采访了钱学森身边的100多位工作人员,调阅了一两百万字的档案,书中披露了许多尘封档案和珍
《团头鲂种质资源与育种》是本研究团队十年来开展团头鲂研究的总结,是一部遗传理论与育种实践相结合的专著,涵盖了团头鲂种质资源、遗传选育、基因组学及功能基因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内容包括:团头鲂形态学特征及群体遗传结构、野生群体的种质资源、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应用、经济性状遗传参数的评估和性状关联分子标记的筛选、新品种团头鲂华海1号选育过程、三倍体和雌核发育的诱导及鉴定、全基因组与功能基因组及团头鲂性状相关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分析。
......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介绍了陈桂林先生学术成长之路,详细展现了他带领研制团队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苦奋斗,为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研制主体仪器——多通道扫描辐射计。本书通过照片和手稿等,还原了诸多科研工作、生活场景,反映了陈桂林先生自立自强、潜心治、无私奉献的科学家精神,以及协同共进、淡泊明志、耕耘不辍的人格魅力。本书适合大众阅读,特别是青少年、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传媒工作者。
本书详细介绍了进鸡场前必需的知识和技术储备、发现鸡场影响鸡健康的因素、鸡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与防控策略、鸡病毒性疾病的类症鉴别、鸡细菌性疾病的类症鉴别、鸡真菌性疾病的类症鉴别、鸡寄生虫性疾病的类症鉴别、鸡营养代谢性疾病的类症鉴别、鸡中毒性疾病的类症鉴别、鸡其他疾病的类症鉴别,书中不但介绍了各种疾病的定义、病原或病因、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诊断和防制方法,而且一个突出特点是对该病的类似疾病也重点介绍了鉴别技术,以避免误诊和误治。全书彩色印刷,图文并茂,含超过1000幅彩色图片并配以63个二维码视频,以便使读者更加方便、直观、准确和快速地掌握鸡病的诊疗技术。本书是鸡场兽医、基层兽医服务机构兽医,以及养鸡专业大户的良好工具书。
羊产业是草食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羊产业,对于满足肉、皮、绒、毛的消费需求,优化畜牧业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推进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计划等都具有重要作用;而通过饲料营养调控手段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是促进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羊提质增效营养调控技术研究与应用》内容分为 5 章,介绍了国内外养羊业的发展现状,重点阐述了羊常用粗饲料的种类、加工方法、营养价值的评定、科学搭配的理论基础及饲喂模式的建立,介绍了精料种类及不同类型淀粉对羔羊生产性能的影响和作用机制,阐述了新型*的特性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羊提质增效营养调控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内容紧紧围绕着通过营养调控手段对羊生产的提质增效展开,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等特色。
《东北—内蒙古高原沼泽湿地鱼类多样性》是在总结著者多年来在湿地鱼类资源调查工作中所积累资料的基础上,参考有关文献撰写而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加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国内陆鱼类多样性监测网络的形成。《东北—内蒙古高原沼泽湿地鱼类多样性》共6章,内容涉及湖泊沼泽鱼类物种多样性、湖泊沼泽鱼类群落多样性、河流沼泽鱼类多样性、沼泽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鱼类多样性、鱼类多样性比较及鱼类多样性持续健康发展。书末附有东北—内蒙古高原沼泽湿地鱼类物种名录。
本书选择若干苏联科学史上颇有影响力的科学家,通过他们的生平、科学活动以及不同命运挖掘他们的科学奉献精神、求真求实精神、勇于创新精神,协同奋进精神、不计名利精神。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忠实于科学、忠实于祖国,在逆境中为国家的科学事业贡献力量。在21世纪20年代的今天,重新审视苏联科学界的精英群体及其科学精神,吸取苏联科学家的成功经验与失误教训,对我国建设高质量的科学家队伍、弘扬科学家精神、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的平台,旨在探索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新方法与新途径, 青少年把书本知识转变为科技创新能力。本书集中展示了2023年4月举办的第42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 成果,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项目、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项目、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项目的一等奖,将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了作品点评和规则解读,是北京市学生校外科技教育的 手资料。
谢礼立院士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是我国防灾工程和安全工程研究工作的重要开拓者。迄今为止,谢礼立院士在国内外期刊共发表400余篇学术论文,研究方向涉及“强震观测及数据处理”、“强地震动数值模拟及特征分析”、“强地震动对结构的破坏作用及其排序”、“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及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城市综合防震减灾理论和决策分析”、“韧性城市的科学定义及其构建和评价”、“抗震设计规范研究和编制”等。本论文选集选录了谢礼立院士及合作者发表的、比较能体现他的学术思想的50余篇代表性论文, 以纪念先生从事科研工作60周年。
达氏鳇(HusodauricusGeorgi)隶属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辐鳍亚纲软骨硬鳞总目鲟形目鲟科鳇属,是一种营养价值、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都很高的大型淡水鱼类。本书介绍了达氏鳇的生物学及养殖技术。全书共分8章,重点介绍了达氏鳇的分类地位及自然分布、基础生物学研究、分子生物学研究、人工繁殖技术、营养与能量学、人工养殖技术、病害及防治技术、自然资源及保护策略等内容。
卢良恕(1924年11月3日-2017年1月4日),浙江湖州人,出生于上海,小麦育种栽培、农业与科技发展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原院长, 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名誉主任。《卢良恕画传》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集中展现卢良恕院士在不同时期对中国农业科学技术事业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是学习他农学大家崇高风范,教育引导全院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进一步践行科学家精神和农科精神的重要体现。《卢良恕画传》以展现卢良恕院士的学术人生与成就贡献为主线,通过将记录卢良恕院士从事的重要任务和参加的重要活动的照片与其主要学术思想相结合的形式编撰呈现。
袁隆平(1929-2021)江西九江人,生于北平。1953年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到安江农校任教。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杂交水稻理论和应用技术体系,创建了一门系统的新兴学科——杂交水稻学,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曾获国家科技奖,被授予“共和国勋章”,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本书全面深度追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近百年的浩荡人生。一面叙写袁隆平的家庭生活、求学过程、专业选择等,一面则以袁隆平取得的研究成果为节点,步步推进,详细介绍袁隆平如何攻克一道道世界性难题,成长为世界科学家的艰辛经历。从小我的追求到大我的实现,从吃饱饭到以农报国,最终走出中国独创之路,让中国人把饭碗牢牢地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