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名将韩世忠起自行伍,以军功而至将帅,于南宋中兴贡献至关重要。时值风雨飘摇之南宋初期,其戎马倥偬的一生,与国势之兴衰、政局之变化,息息相关。举凡关乎国祚存亡之大事,如苗刘之变、盗寇之平、宋金和战等,皆有韩世忠参与其间。一代名将岳飞感叹其为 奇特之士 ,彼此相重相惜。其盛德丰功自足不朽,而自南宋以来,其事迹绝少铺叙,为世人所常致憾。详尽书写了韩世忠的生平始末。以 年谱 为体例的考述方式,使读者详见韩氏一生梗概,更使后学者由此得窥 邓广铭 先生治史门径。 本谱以传统史家手法,合编年体与纪传体史书体例为一体,广采宋代诸史、方志、笔记、文集,诠次排比,考案缀辑。其中既有正史所载的抗金事迹,如黄天荡大捷、夫人梁氏击鼓助战等事,也注重网罗其遗事、叙述其性行,详尽书写了韩世忠的生平始末。
徐特立(1877 1968年),湖南善化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27年50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1934年参加长征。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共第七、八届中央委员等职。《徐特立年谱》按时间顺序梳理了徐特立91年生涯事迹。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救国救民的理想,徐特立早年即坚持走教育救国的道路,是湖南新教育的积极倡导者、践行者。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仍坚持 为革命办教育,用革命精神办教育 ,成为杰出的革命教育家,是中央苏区和陕北边区教育的开创者。新中国成立时,他已经72岁,仍然以高龄投身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徐特立年谱》有助于加深对中共党史的认识和理解,了解中共近现代教育发展的历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史料价值。
夏承焘编*的《唐宋词人年谱》从史书、笔记、 方志、别集等各类文献里爬罗剔抉,对唐宋12位*名 词人的生卒家世、生平、交游及作品加以翔实的考订 ,并编年排比,得年谱(系年)10种。这12位词人是 韦庄、冯延巳、李璟、李煜、张先、晏殊、晏幾道、 贺铸、周密、温庭筠、姜夔、吴文英,其中,《南唐 二主年谱》、《二晏年谱》合编两人。
本书遵循谱主钱三强“还我原来面貌”的冀望为宗旨,以翔实、可信和多视角的材料,纪录他的毕生历程,特别是作为一位原子核实验物理学家开始成长直到取得成就的沧桑岁月。本年谱分为谱前、正谱和谱后,展现了钱三强完整的人生轨迹,他出生于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世家,启蒙于“五四”新文化教育,执着追求科学强国的原子梦。由于处在特殊的年代,面临特殊的内外环境,担当起特殊角色,以及本人的鲜明个性,加以所触及事众面广、头绪纷繁等这些因素,钱三强的一生,真可谓丰富多彩,可歌可泣。本年谱记录下的,是那个年代的一个钱三强,是钱三强所经历的那样一个年代。
1946年9月,《解放日报》连载了李季的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这是李季采用陕北民歌 顺天游 的形式写成的长诗,灵动奔放的顺天游调子、朴素易懂的语言、粗犷炽热的革命情怀,立刻轰动了解放区文学界。茅盾称这部作品为 民族形式 的史诗。孙犁认为作品 是真正与当地群众血肉相连,呼吸相通的 ,诗人 不是天生之才,而是地造之子,是大地和人民的儿子 。从《王贵与李香香》到《玉门诗抄》《杨高传》,李季的创作始终记录时代、讴歌人民。本书按编年体例,从李季1922年出生,到1980年去世,全面梳理了李季一生的创作脉络和生活轨迹。书中附有由李季家属提供的书信、口述回忆等独家资料,更使本书内容厚重,资料翔实。
本丛刊的主要内容是皖江文献整理。皖江文献,指以安庆地区为中心,涵盖长江之安徽段区域内所孕育、产生和发展并传存于世的各种文献资料。皖江地区历史悠久,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源。皖江文献整理第二批为桐城派作家年谱点校,谱主有王昶、鮑桂星、方士淦和吴廷棟等。以谱主的生年先后为序编排各年谱。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龙眠愚者等,出家后改名弘智,号无可、药地等,安徽桐城人。幼承家学,博览群书,诗文著于当时,与冒襄、侯方域、陈贞慧,合称“明季四公子”。方以智一生跌宕流离,才情超 ,工诗画,善书篆,乃至天文历算、音韵医学无所不窥。著述宏富,虽身处忧患流离之中,仍著述不辍,生平著述达百余种。 本书搜罗丰赡,考订翔实,辨析中允,信以传信,疑以阙疑。在年谱正文之外,还广泛辑佚方以智的诗文、书画作品,及相关传记资料等,是研究方以智及其学术思想的 参考书籍。
全书体例分为 莫言声音 诺奖反应 莫言研究 媒体之声 四个部分,收入了莫言本人的演讲词,当代文学研究者对于莫言获 诺奖 一事以及对其创作的分析和评论,除囊括了陈思和、张新颖、王彬彬、白烨、张闳等重要批评家的论文外,为了照顾所讨论问题的全面性,也收罗了其他一些有代表性的批评文章,可以说,基本反映了该年度莫言研究的全貌。
《路遥年谱》为路遥年谱纪事,从1949年路遥出生,至1992年路遥逝世,著者详细记载了路遥一生的生活与创作轨迹,为读者把握与解读路遥作品提供了更加丰厚的写作背景,从而使读者对路遥的创作资源、精神气质以及文学贡献能够有更加准确、深入的理解。另外,这部著作独具学术视野,作者在整理路遥年谱之余,又将新中国文坛、陕西文坛的关节事件与重要人物穿插其间,将路遥及其作品置于整个新中国文艺、陕西文坛发展的脉络中思考,为读者提供了路遥及其作品得以生成的文艺环境与地理条件,进而为重新审视路遥及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位置打开了新的空间。
吴湖帆,中国书画家、鉴赏家、收藏家,是20世纪中国画坛一位极为重要的艺术大师。其山水从 四王 、董其昌上溯宋元各家,冲破南北宗壁障,以雅腴灵秀、缜丽清逸的复合画风独树一帜,尤以熔水墨烘染与青绿设色于一炉并多烟云者*代表性。并工写竹、兰、荷花。收藏宏富,善鉴别、填词。早年与溥儒被称为 南吴北溥 ,后与吴子深、吴待秋、冯超然、在画坛有 三吴一冯 之称。作为鉴定家,他又与大藏家钱镜塘同称为 鉴定双璧 。本书的出版,不但对于吴湖帆个案研究具有重大贡献,而且对于近现代画坛的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以及对时下中国画的去向亦是有现实意义的。
孙犁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独特风格的重要作家之一,其作品早年以清新、诗意、婉丽著称,晚年以大味、沉郁、深刻见长。他创作的散文、小说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以及“文革”结束后陆续推出的《晚华集》到《曲终集》等十余本散文、小说、读书记等作品合集,在读者中一直享有盛誉(其中尤以《乡里旧闻》《芸斋小说》《耕堂读书记》等系列作品获得读者好评),是我国多彩文学画廊里重要的组成部分。本书在时代变迁的大格局里,以孙犁创作生涯编年为经,以其作品先后发表为纬,既体现了其创作历程,又提炼了其各个时期创作风格、文学观点,且涉及孙犁交往的远千里、梁斌、王林、丁玲、吕正操、程子华、何其芳、刘绍棠、从维熙、铁凝、蒋子龙、冯骥才、郭小川、田间、康濯、莫言、萧也牧、韩映
明旸法师生于 1916年,系福建闽侯(福州市)人,俗家姓陈,名心涛,号俊豪。从小熟读四书五经,于十岁时随母听圆锳大师讲《仁王护国般若经》,时年虽小,但已有所悟,便向大师要求出家,大师未许,直至十三岁落发,跟随圆瑛法师出家,随侍圆瑛法师三十年。 明旸法师一生经历了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及至新中国成立后,又遭逢 文革 。漫长的岁月变迁,法师度尽劫波,爱国之心不改。在民族危亡关头,像许多爱国志士一样,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1937年日寇发动侵华战争,明旸法师跟随圆瑛大师僧侣救护队参加抗日,并任中国佛教会灾区救护团秘书兼联络。 八 一三 事变中,亲赴武松战场救护伤员。1937年11月和1939年9月,明旸法师跟随圆瑛大师两次远赴南阳各地,发起 一元钱救国难 运动,募得巨额善款汇回祖国以冲佛教医院和难民收容所的经
年谱之撰,首要资料是墓志、碑传与行状。本谱编写中,广泛搜集与黄易有关的碑传文献资料,进而搜集黄易相关著述。研究之初,能够见到与黄易及其家世有关的资料并不多,其著述文献更是散乱繁杂,很多资料在此之前很少被人关注甚至是首次面世。比如,潘庭筠《山东兖州府运河同知钱塘黄易墓志铭》、梁瑛《皇清处士私谥端孝先生先夫人楷瘿黄公行述》、钱大昕《赠奉政大夫黄松石先生墓志铭》、王宗敬《黄小松》、翁方纲《黄秋盦传》等,都是直接有关黄氏家世行年的原始资料。本谱即对上述资料系统梳理,以考证黄易行年活动的主线骨架,同时广泛运用清代方志文献资料和清代学人的诗文集、笔记,将黄易的著作、日记、印章边跋,以及金石题跋等资料,作为本系年的引用资料和文献证据。此外,搜集和关注黄易传世的书画作品,以及其与友人往来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