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 中研院 院士、秦汉史大家邢义田先生的访谈录,内容包括他的家庭、求学及师友杂忆,学术研究之路,以及他对新时代治学思想、人文知识等挑战的看法。人文社科类的读者都会有兴趣。不仅可加深读者对其学术作品的理解,还可看作史语所那代学人生活、学习经历的缩影。 书名 真种花者 取自周作人语: 有些人种花聊以消遣,有些人种花志在卖钱,真种花者以种花为其生活 而花亦未尝不美,未尝于人无益。 邢先生随兴求做学问的快乐,不为卖钱名利,学问只作 为己之学 。
作为文物大家王世襄先生得意且认可的*入室弟子,作者从游王世襄先生三十余年,亲炙其深厚学养和大家风范,所记皆为*手材料,文字流畅易读,京腔韵味浓郁,人物刻画灵动,幽默笔触中浸出深厚情意。书中所载三十年来文博收藏界的风云流散,王世襄夫妇不折不从、雍容达观的处世境界,以及日常生活点滴中所流露之美学趣味和独到见解,都让人印象深刻,回味不已。
王水照教授曾于中国社科院跟随钱锺书先生治学与工作多年,二人虽无师生之名,而有师生之实,始终保持密切的来往。王水照对钱锺书的学术、生活有深入的了解,他在宋代文学领域取得的卓越成果,亦曾受钱锺书启发。王水照认为钱锺书手稿中尚有大量相关研究未及整理发表,实为学界之憾。而关于钱氏曾被诬告的经历、学术究竟有无体系、钱锺书与陈寅恪观点碰撞等众说纷纭的问题,亦以亲身见闻,结合自己对学术的理解,给出了答案。本书共分四辑,涉及钱锺书的生平曲折、为人处世、学术成就尤其是宋诗方面的成就、对钱锺书手稿集的解读与探讨等多个领域,既有作为学界同仁对钱锺书学术上的精辟解读与探讨,亦有作为朋友、学生角度的温情缅怀,多有一手材料和d家见解,洵为研究、了解钱锺书不可不读的著作。
《倬彼云汉 许倬云先生学思历程》之上篇《江河万古》,着意于先生学术著作之评述;中篇《雪泥鸿爪》,侧重于先生的学行记录,撰写者有同辈学人、学生、世交晚辈、近年亲近的青年学者等;下篇《水流云起》,收录有关先生的访谈、口述及媒体侧记。 附录则意在从先生自身的视角, 交代 其学术渊源;另附《许倬云先生平生事略》《许倬云先生作品存目》《许倬云先生未刊稿存目》及《相关评论存目》,亦可由此一窥前辈学人风采,及先生平生行履之所及。
本书作者杰西 诺曼是英国国会议员,作为一个具有政治经济实践经历和学术训练背景的政治家,本书的内容超越了一般性的学术讨论,基于对亚当 斯密生平细节和思想脉络的剖解与发掘,在一个更广阔的范围内讨论了现代经济学之父的思想。 亚当 斯密荣誉等身,思想体系磅礴且影响力深广,从达尔文、马克思、凯恩斯到哈耶克,在所有今天我们所熟知的、重要的政治、经济理论家的观点中,几乎都能够找到他的印记。但在今天,斯密也饱受争议,不少人抨击他为资本主义和个人自由的倡导者,是 市场原教旨主义 的原动力,是不平等和人类自私的辩护人。围绕现代对亚当 斯密的信仰、偏见与重重迷思,作者从18世纪苏格兰的启蒙运动着笔,追溯了斯密思想的源头和思想体系的构成与发展。如作者所述,斯密并非一个教条式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也远非一名经济学家
《生活手帖》是日本著名的生活杂志,畅销日本70余年。本书作者曾在生活手帖社跟随花森安治工作六年,他从一个职场新人的角度,记录了自己眼中的生活手帖社和主编花森安治。 花森安治个性格鲜明,既被人称为 天才媒体人 ,也有 银座哥斯拉 奇男子 的绰号 语言犀利,冷酷无情,独断专行,似乎都能在他身上应验。但是对出版人的使命,对杂志、书籍,对日常生活,都有独到的见解。作为杂志主编,他以一丝不苟的匠人之心,事无巨细地参与到杂志的出版中,包括选人用人、商品测评、选题策划,乃至修改文字、绘制插画、书籍装帧、监督下印,甚至还有杂志社的一日三餐,等等。在他的推动下,《生活手帖》销量一度突破100万册,他因此被称为 改变日本生活的男人 。 本书作者唐泽平吉,大学毕业后突破重重考验,进入生活手帖社工作,成为花森安治
2013年12月5日郭永怀先生逝世四十五周年之际,出版这本纪念文集,以将他们的卓越贡献、杰出成就、人格魅力和高尚风范代代相传。郭永怀和李佩先生生活在我们国家在近一百年间推翻封建皇朝、民主革命、建设新中国的翻天覆地年代,时代为他们在科学研究、两弹一星、应用语言学的成就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另一方面,他们也亲历了军阀混战、日本侵略、国家贫穷、三年困难、文化革命等种种苦难。在此过程中他们以对社会和历史高度的责任感和坚强的毅力,克服了人生道路上的种种不幸和磨难,为我们展现了非凡的人生经历,他们瑰丽人生感动和鼓舞了生活在他周围的万千人!为了把老一代的科学事业继承下去,需要对年青一代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持续开展有关科学和人文相结合的教育,我们希望这本文集成为开展这种传统教育的一本极其生动的教材。
如果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代表性的思想家是谁?多数人会回答:丸山真男(1914-1996)。丸山作为政治学者、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者,对言论界和学界有极大影响。本书聚焦于作为丸山思想根基的自由主义,叙述评价丸山的一生。 20世纪30年代,在日本,右派法西斯主义和左派极权主义风云激荡、相互对立,在此时代下,如何坚守自由民主主义?随着近代社会向大众社会发展,人们的精神逐渐为媒体信息所支配,在这种状况下怎样确立人们理性的主体性?这些一直是作为政治学者的丸山所认真思考的问题。同时作为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者,他又将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与如何解释日本的思想传统结合起来。批判传统日本文化,从过去的思想中发现新的可能性并进行再解释的工作就是在这一思路下展开的。 丸山逝世至今已有25年,即便现在他作为思想家的成就,也没
《改变日本生活的男人》是日本著名媒体人花森安治的个人传记。花森安治是个传说式人物 堂堂男子,长相粗犷,却烫着娃娃头;行事独特,爱穿奇装异服,甚至有穿女装的传闻;性情严厉却内心细腻,对待社会问题口诛笔伐、不留情面,却画得一手温馨暖人的插画,文笔触及人心;创办杂志《生活手帖》,坚决不刊登广告,完全靠内容支撑,发行量一度突破100万;将改变日本人的家庭生活作为毕生的事业,奠定现代日式生活美学精神基调;开创 商品测评 的先河,以近乎疯狂的操作测试商品,不为读者推荐好物,亦不谄媚商家,只为监督商家提高质量,逼迫 日本制造 走向世界一流 本书作者津野海太郎年轻时曾与花森安治有一面之缘 对于当时的很多人来说,花森安治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 翻开现代日本出版史,这样的杂志主编,在花森安治之前不曾出现过
斯蒂文·G.米德玛著的《罗纳德·科斯传(精)》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罗纳德·科斯教授的学术性传记。罗纳德·科斯(1910-2013),1932年获伦敦经济学院商科学士学位,先后受聘于邓迪经济和商业学院、利物浦大学及伦敦经济学院。1951年获伦敦大学博士学位,之后迁居美国,先后任职于布法罗大学和弗吉尼亚大学。1964年转入芝加哥大学任教,同时任《法与经济学杂志》主编。由于发现并阐明了交易费用和产权在经济组织和制度结构中的重要性,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等巨大贡献,科斯教授于1991年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科斯教授开创了对当代学术界影响巨大的新制度经济学这一学术流派,其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学,还包括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领域。由于在制度分析方面的深刻见解,科斯教授的相关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被引入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和
刘再复是自80年代以来在华文界就极有影响的人文学者、评论家和作家,其著述和文学观深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该书以真诚坦率不虚饰的态度,恳谈自己的读书时代、学术研究及写作历程,兼及文化批判以及自己 两度人生 不同的人生观,等等。一代学人的成长履迹与心路历程,尽在其中。
思想敏锐,文字激昂,批日丹诺夫,挺萨特,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文化思想进程中,破禁锢,开冰河;致力于社会文化积累,厚实的文学史专著,精辟的美文评论,留存当代文化名士身影的学者散文,业绩丰硕,著作等身,却自称 凡夫俗子 , 学林中的矮个子 , 智力中等偏下 。柳鸣九首次对自己的一生进行全景式的扫描和剖白,展现了他作为中国现代人文史上活化石般的学术历程及内心独白。
《我的精神自传》既是一部个性化非常鲜明的思想学术人生自传,更是一部结合个人身心创痛和研究心得来总结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思潮的变迁和中国经验的得失,反省思想界、知识界、学术界所遭遇的大问题大困境,表达一个真正知识分子的立场和追求的深度之作。思考透彻,激情飞扬,充满了敏锐的发现与深刻的思索。黄钟大吕之声,世所少见;沧海桑田之辨,令人回味。是受过中等教育以上的读者不能不读的当代启示录。 《我的精神自传》是钱理群先生近年来较为重要的作品,也是他较为看重的作品。钱先生在该书后记中说, 后成书,已经耗费了五年时光,更是倾注了退休前后的主要心血 , 这本书,在我的学术著作中,确实占据了相当独特的地位:它既是我的自传,学术自传与精神自传,又是一部学术史、思想史、知识分子精神史的著作 ; 这本书
2017年9月25日,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钟扬,在赴内蒙古讲课途中遭遇车祸,不幸离世。 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 。钟扬把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他是学生眼中的良师益友,他是同事心目中的 追梦者 ,他的人生达到了令人仰望的生命高度。 不是杰出者善梦,而是善梦着才杰出 ,钟扬以他自己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为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 本书为复旦大学著名学者、作家梁永安亲笔撰写的钟扬人生小传。作者参阅大量材料,并作亲身考察,从16个侧面,为我们勾勒了一幅钟扬的人生画卷 清晰、丰富、厚重、鲜活,钟扬的音容笑貌与博大情怀跃然纸上
本书是一本关于回族著名的学者马坚教授的传记。是在原书基础上进行的再次修订。一是增加了马志学先生提供的马坚先生的家庭亲友、出国访问等照片,部分照片是首次面世;二是增加了学者、友人等对马坚先生的回忆性文章,开本也进行了更改。该书从作者与马坚教授的初识写起,讲述了马坚教授在沙甸启蒙,在爱资哈尔大学大学的经历,朝觐麦加,艰难的岁月等,以及他的硕果累累的译著。此外,还配有生平年表及相识之人对马坚教授的纪念文章。本书编著者与马坚先生共事十余年,本书资料翔实,叙述生动,感人至深。
新时代青少年成长文库 顺应新时代青少年的成长需求,深度整合中国青年出版社70年图书出版资源,旨在培育青少年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养,为广大青少年提供系统、全面的思想文化基础读本,具有基础性、综合性、系统性的显著优势。本文库*辑,精选体现正确出版导向、具备深厚文化内涵、经过历史和时间检验的经典或精品图书,涉及不同学科领域,便于广大青少年开阔学习视野,淬炼思想品德,提升文化素养。入选书目中,《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青春之歌》《革命烈士诗抄》等均为中国青年出版社独家专有。该文库在版本甄别、文本订正上具有权威性,值得读者信任。 新时代青少年成长文库 *辑所选书目,由团中央书记处审核批准,并由、全国少工委向全国青少年郑重。 新时代青少年成长文库 ,由著名书籍设计师马惠敏、瞿中华负责总
一直以来,人们总是认为,弗洛伊德长年沉醉在心理学研究中,很少有时间像常人一样关心家庭和子女。其实,弗洛伊德是一位非常有责任心的父亲、祖父。每当子女们需要的时候,总是能得到他的帮助。他通过书信的方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给予子女们许多建议,不仅让他们渡过难关,而且维系了家庭的团结。本书首次将弗洛伊德给子女们和孙儿们的500多封书信结集出版,向世人展现了一位关心子女的父亲和祖父的形象。
本书是是一部以纪念改革开放为主题的文集。作者都是上海民建会员,尽管他们来自不同行业,但具有共同的特征:都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见证者、记录者,都通过自身的勤劳与努力,在国家提供的良好发展环境下,取得了各自的成就。本书主题鲜明,作者以生动、形象的文字,对自身成长与国家改革开放、上海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发展进行了回忆,表达了对改革开放的感恩之心、继续开拓进取的决心。
著名出版家沈昌文先生于二〇二一年一月十日逝世。虽然出于尊敬,大家都称呼他为 沈公 ,但他性格乐观开朗,豁达诙谐,卑己尊人,令人如沐春风。王蒙先生就曾用 大哉沈公 ,来形容沈昌文先生对出版、对文化、对朋友、对读者的亲近与意义。在沈公离开的日子里,有许多朋友、同事、作者以至读者撰写纪念他的文章。我们特将这些文字结集成书,以表达对这位可亲可敬前辈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