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增韧碳化硅复合材料(C/C-SiC),是一种应现代航天航空科技发展而涌现出来的新型复合材料。20世纪90年代中期,C/C-SiC复合材料开始应用于摩擦领域,成为一代高性能制动材料引起科研工作者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迅速引起了我国和德、美、日等国研究者的青睐。自2001年以来,中南大学研制的C/C-SiC制动材料在高性能制动系统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使我国成为继德国之后第二个生产碳陶摩擦材料产品的国家。所开发的碳陶摩擦材料产品在国际上首家应用于坦克、风力发电机组和港口机械,在首家应用于磁悬浮列车和汽车,并且正推广应用于高速列车、直升机和军机。本书深入地总结了作者十五年来在碳陶摩擦材料领域的研究成果,系统地介绍了碳陶摩擦材料的发展历史,中南大学采用不同工艺制备的C/C-SiC材料,及其显微结构、热物理
本书为建筑工程造价实战用书,以实际工程案例系统讲述钢筋工程量的计算。全书分为八章,包括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承台基础、筏形基础、梁、柱、板、剪力墙构件,涵盖了各种基础构件及主体构件,以z新《G101》系列平法图集(16G101 1、16G101 2、16G101 3)为基础,并结合近年陆续发布的系列图集,详细讲解每类构件的每种钢筋在各种实际工程情况下的计算。书中对每根钢筋的计算不详细的实例计算过程,还阐述了计算的来源和依据,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G101》平法图集。同时,本书所有实例工程都附有实际工程中的三维钢筋绑扎效果图,直观易懂。 本书通过各类实例工程的讲解,系统地梳理了钢筋工程量计算的知识体系,不仅让读者掌握了具体构件具体钢筋的计算过程,更重要的是帮助读者建立钢筋工程量计算的知识系统。 本书可作为土建类各相关专业预算课程的辅助书,也可作
《结构动力学:理论及其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第4版翻译版)》对结构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给予了系统、全面的阐述,在系统介绍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密切结合地震工程的实践,对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乃至抗震设计规范中的一些重要的结构动力学问题都给予了重点介绍,充分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风格。
本书是一本关于电磁装置设计基本原理的教材,属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一级学科强电类、工学(工程学)门类中的专业课程范畴。本书主要介绍由电与磁及其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电磁装置一般性问题的分析方法,在阐述电磁装置设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选择几种典型的产品设计过程与方法为例做介绍,如变压器、电感器、感应电机、永磁电机及开关永磁操作机构等,给读者提供设计方法的基本知识。为了适应读者进行现代设计方法数值计算的需要,本书还介绍了磁场数值计算基本原理和软件使用方法与算例。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电气工程类核心专业课程教材使用,也可作为本专业的研究生参考书,读者需具备电路理论、电磁场、电机学等学科基础理论知识。本书也可供从事电磁装置设计、运行和研究的技术人员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