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锣鼓的继承与研究》内容简介:京剧锣鼓是为演员唱、念、做、打、舞服务的。它的作用概括地来说,是为渲染戏剧气氛,配合表演动作,加强唱念的表现力。京剧锣鼓的程式(即锣鼓点等)是死的,但运用则是灵活的,千变万化的。有些是用于开唱,有些是用于念白,有些是用于配合动作,有些是用于武打的。鼓师技术的高低,就看他对程式运用得是否符合剧情,是否符合演员表演。
京剧怎么那么迷人?京剧被称为“国粹”,粹在哪里?本着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本书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对中国京剧的发展历程,美学原理,艺术特征,剧目内涵,历代先贤,以及行当,功法,音乐,化妆,服饰,进行了系统而具体的介绍,努力弘扬京剧所承载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的文化传统。本书可以帮助读者较全面而具体的了解京剧,增长历史和艺术知识;可以帮助青年京剧专业人员、广大京剧爱好者提高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本书也是开设京剧课程很好的辅助读物。
同志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戏曲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传统的戏曲艺术逐渐走向衰落。保护戏曲艺术,正是保护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有的戏曲艺术学院,在培养戏曲人才、保护戏曲艺术方面多有贡献。戏曲艺术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对基本功的训练。基本功主要是指身段训练和形体训练。书稿对戏曲学习中的基础性训练,身段和形体训练配以精心勾画的素描,进行了详细解读。书稿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和实用价值。
《北京人艺老戏单》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自1952建院至2002年所演剧目的戏单画册。戏单系旧称,类似于现在的节目单或戏剧宣传册或说明书,上有剧情说明和演职人员及演出信息。 《北京人艺老戏单》收集较为全面,因其题辞和设计及印刷工艺而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也为研究此一时段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风格剧目变化有史料参考价值。
“戏剧”与“剧场”,真的是只有一字之差么? 人们所熟悉的对白、情节等,是剧场艺术的元素么? 长久以来,文本至上的剧场模式遮蔽了怎样一种可能? 音乐、美术、动作,甚至演员的身体,如何在剧场中被强调并走向独立? 对这些问题的系统回答,足以证明当代剧场艺术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后戏剧剧场》(修订版)作为德国剧场艺术学家汉斯- 蒂斯·雷曼的划时代力作,不仅是剧场艺术实践者、研究者的书目,也能启发对当代艺术感兴趣的普通读者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