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分为6章,从我们古老的儒家文化、西方教育文化、转型中国和马克思主义原典中寻找立德树人的历史脉络,再回到中国共产党人对立德树人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作者抓住新时代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这一时代之问,深刻阐述立德树人的理论体系和时代内涵,并结合工作实践,探讨落实立德树人的经验和启示。全书逻辑严密、立论清晰,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立德树人的内涵和外延。
本书共分为十八章内容,在追溯数学思想起源、阐述数学思想内涵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上的教学策略,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案例。每一个案例,均由小学数学教学线的教师撰写,他们的大胆探索、精心设计和不断完善,为本书奉献了鲜活而扎实的内容。作者针对每一种数学思想进行详细阐述并列举详细的案例分析,使得如何建构数学思想教学的理论体系、加强数学思想教学实践指导的思路逐渐清晰、系统和完善了起来。
幼儿园在深入分析世界博物馆尤其是儿童博物馆发展历史和现实进展的基础上,开始建构符合当地社会文化背景、符合儿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和兴趣、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基本要求的课程,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博物馆,进行博物馆向幼儿园的延伸,使课程资源更加丰富,活动更加多样,儿童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成效更加显著,真正促进了儿童的发展;确定了博物馆的基本价值取向、基本的原则、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课程的实施和评价等。幼儿园全面梳理了杭州丰富多样的博物馆资源,进行深入的价值和内容分析,根据儿童的特点和兴趣,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形成了一些具体有效的课程开发机制,有效地促进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老师们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利用博物馆资源、如何引发儿童的深入学习等程序和策略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形
本书是古城西安语文教师杨林柯继《推动自己就是推动教育》(入选《新京报》2015年教育类“十大好书”)之后的第二部教育随笔集。全书包括“成人与成才”“读书与教书”“批判与反思”“救赎与守望”“向内与向外”五个部分。 作者称得上是一位“真正的教师”(钱理群语),30多年在教育一线的摸爬滚打,使他对教育现状感受痛切,对教育问题认识深刻。作者力图引领人们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淖,享受思想的乐趣,让教育更加多元化、人性化。书中既有教育之道的叩问,也有课堂之术的透析;既有批判,更有建设。 本书对于基层教育工作者和中小学家长守护教育常识、理解教育本质、增进教育信心,有着的启蒙价值。
课堂中为什么学习困难的学生越来越多?为什么有些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成绩很好,但到了高中,突然成绩下降或厌学?学生为什么没有持续的学习兴趣?为什么学生成绩很好却没有创新能力? 《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症结,尝试如何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地发生,让那些厌学的学生重新进入学习状态,让那些追求表面成绩和完成度的学生更加自主地、持久地深度学习。
《与教育拔河》是陕西师大附中语文教师杨林柯继《推动自己就是推动教育》(入选《新京报》2015年教育类 十大好书 )之后的第二部教育随笔集,是 推动自己 一书的升级版,既有教育之道在现实层面的理性思考,又不乏作者自己的教育实践,有批判,更有建设;有新颖独到的思考,也有切实可行的教育案例,是一本把 道 与 术 结合起来的著作。文章的思考都来自作者身边的教育现实,不是凌空蹈虚,而是有感而发。作者几十年在教育一线,其思考和探索很接地气。本书对于基层普通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有着启蒙意义,对于推动中国大陆教育观念进步,增进教育信心,努力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淖有着不可多得的价值。
本书共五个专题,专题一 幼儿园健康领域核心经验;专题二 幼儿园语言领域核心经验;专题三 幼儿园社会领域核心经验;专题四 幼儿园科学领域核心经验;专题五 幼儿园艺术领域核心经验。本书参照《指南》五大领域的内容,确定幼儿园五大领域核心经验的基本架构,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领域的核心经验进行说明,分析幼儿核心经验获取的途径。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以直观、有效的方式将幼儿发展核心经验的内涵与特征展示给大家,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的掌握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并以领域形式呈现鲜活的、真实的、原创的精品案例供大家参考学习。
本书系《语文教学与文本解读》的续集。詹丹老师围绕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些经典篇目重新解读,抽丝剥茧,独辟蹊径,在文本解读方面提出深刻的见解。此外,针对当前语文界倡导的整本书阅读状况,以解读的《红楼梦》为例,为整本书阅读提供多个专业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