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实践困惑与寻解》一书基于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基本原理和实践,直面教师在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实践中的困惑,以问题为导向,借助真实的课程案例作为反思的镜子,呈现了教师从迷茫到行动再到领悟的完整历程,梳理、转化可行的教育实践策略。本书既为幼儿园教师突破课程改革瓶颈提供了可迁移的解决方案,也为学前教育研究者呈现了本土化课程创生的鲜活样本,对推动幼儿园课程回归儿童真实生活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幼儿园教研活动是幼儿园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幼儿园的教育水平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一直受到一线幼教工作者的重视。但不少幼儿园的教研活动遭遇瓶颈, 零教研现象 屡见不鲜。究竟如何开展有针对性且高效的教研活动呢? 本书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两部分:理论篇主要介绍幼儿园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幼儿园教研活动开展的基本原则以及幼儿园教研活动设计类型;实践篇则围绕家长工作、区域活动、观察与记录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等热点话题,呈现了 32篇优质教研活动设计方案。相信一线幼教工作者通过阅读这本书,将掌握促进儿童发展的教研方法,真正实现教研培训目标的人本化、教研培训内容的综合化、教研培训方式的多样化。
幼小衔接是为儿童未来的学业生活奠定基础的关键阶段。那么如何界定 幼小衔接 ?应该从何时开始着手?从哪些方面思考?哪些参与者可以起到怎样的作用?如何避免过渡中不同的体验给儿童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些都是我们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本书既阐述了儿童立场、有效学习的特征、系统整体观等教育衔接之 道 ,同时又从儿童发展的角度出发阐释了儿童、家长、托幼机构和学校应该如何想、怎么做,通过丰富的案例与策略提供了大量切实有效的教育衔接之 术 ,对于当前我国的幼小衔接工作而言富有借鉴价值,适合儿童家长、幼儿教师和小学低年级教师以及大中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阅读。
如何以恰当的方式回应幼儿? 如何与幼儿交谈,帮助他们深入思考? 如何提出开放式问题,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本书作者是美国资深幼教工作者,拥有 40多年的从业经历,她不仅详细地回答了上述关键问题,而且为我们提供了紧跟时代的、富有针对性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幼儿教师以适合儿童年龄水平的方式与幼儿交谈。只有掌握了 如何说 怎么听 等沟通技巧,才能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与他们达成美妙的交流、沟通。
主题审议是当前幼儿园进行课程园本化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但当前在幼儿园的主题审议过程中,很多幼儿园随意裁剪,没有方向,无法很好的解读文本、偏离主题核心价值,导致因为主题审议的随意性而影响课程实施的质量。 本书由宁波市幼儿园名师金虹青任主编,基于省编教材园本化的主题审议的实践研究,撰写的幼儿园主题审议实践操作手册。书中明确了主题审议的原则,并针对主题审议的前审、中审、后审三个阶段,梳理了完整的操作流程,注意要点并提供了相关的实例,内容详实,可操作性强。本书是适用于广大幼儿教师使用,是课程园本化的实践工具书。
为什么自己煞费苦心想出的策略对幼儿无效? 为什么精心投放的材料无法吸引幼儿的兴趣? 为什么反复强调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后,家长依然不遵守? 在师幼互动、创设班级环境、与家长打交道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常常发出这样的疑问。 有效管理班级,需要教师时时审视自己的行为和回应方式,洞察种种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对幼儿抱有适宜的期待,创设能引发幼儿积极行为的班级环境,制订个别化方案以满足家长和幼儿的需求。本书通过大量实践案例,阐述了以上观点和具体落实的策略。
基于让儿童在自然中健康快乐成长的出发点,杭州市留下幼儿园以卢梭的自然教育为理念,开展了 野趣课程 的实践活动。本书主要呈现幼儿教师们充分挖掘幼儿园内外的环境资源开展的课程活动,如利用园内斜坡多、大树草地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展富有野趣的 庭院游戏 ;将园外竹林、茶园、小溪等打造成孩子们的 野趣秘密基地 。本书充分展现了留下幼儿园通过构建 野趣游戏 、 野趣项目 和 野趣节日 三大课程实施载体,推进野趣课程,努力实现 没有屋顶也是教室 这一教育生态的过程。
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幼教教研员林媛媛博士带领8所福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针对幼儿园集体教学生活化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 生活化集体教学是有关幼儿生活活动的教学吗? 生活化集体教学与生活化课程是什么关系? 生活化集体教学与领域教学、主题教学冲突吗? 等,展开了深入的实践研究。本书是这些研究成果的具体体现,概述部分回答了 生活化集体教学是什么? 等问题,案例部分精选了34个生活化集体教学活动,从 活动缘起 以集体教学形式开展活动的价值辨析 活动设计/过程 反思与推进 4个方面呈现具体案例,同时以旁批的形式展开有针对性的分析,能为幼儿园一线教师等幼教工作者答疑解惑、带来启发。
《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经验 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本书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思想,紧扣当前我国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的研究新进展,基对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特点的分析,从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关键经验出发,阐述建立在关键经验基础上的语言领域活动指导的方法和策略,提供了若干具有参考价值的活动案例。同时,本书为了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理解幼儿园语言教育的要求与特点,特别提供了幼儿园不同年龄班的语言教学优质课录像及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精要讲座录像。
本书主要呈现幼儿教师整理、筛选课程实施中真实发生的有意义的事件,基于持续观察解读儿童的生活、游戏与学习,不断探寻班级课程的 动态生长脉络 ,阐发自己的教育感悟和体会,寻求教育策略和方法。书中共汇集30个园本课程故事,涉及幼儿项目活动、自主游戏、生活活动、节庆活动等多种课程样式,它们直观地再现了一幕幕师幼 双向奔赴 的课程共构之景。每个故事中即有鲜活地体现幼儿自己的想法和自主探索的情境,也有许多教师的思考、参与和学习环境支持决策。
家长工作是幼儿 教师的工作中非常重要的 一 个 部分, 家园合作对幼儿教育也非常重要, 幼儿一日生活中有不少环节 必须 要 教师 与家长沟通,比如入园、离园、亲子活动时间、家长开放日等。本书根据幼儿一日生活环节 中常见的各种情况 ,选取幼儿园家长工作中 * 可能发生的 50个问题,以案例形式呈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了策略性建议,对幼儿教师顺利开展家长工作有所启发,是一部讲述幼儿园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使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一致的实用类书籍。
董旭花教授在长期的幼儿园区域活动研究中,走访了全国各地很多幼儿园,收集了老师们关于区域活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上千个。本书的68个问题就是从中精选而来的。本书共四章,包含 重新认识区域活动 区域环境的创设与材料投放 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区域活动的观察与评价 。全书以问答形式展开,详细解答了幼儿教师在区域活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有助于提升幼儿教师开展区域活动的能力。
编织是一门扎根于中华民族土壤中的民间传统手工艺术,蕴藏着深厚的中华文化,编织活动符合幼儿的学习和身心发展特点,有助于促进幼儿综合素质提升。本书对幼儿园编织活动的开展做了充分介绍,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案例。全书分三个部分,上编为理论篇,主要围绕编织文化概述、开展编织活动的价值、幼儿园编织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论述;中编为实践篇,内容包括编织环境创设、编织主题活动、编织集体教育活动、编织区域活动、其他编织活动等实践活动案例;下编为资源篇,介绍幼儿园开展编织活动的工具与材料。全书全彩印刷,案例丰富,操作性强,可供一线幼儿园借鉴参考。
本书共分四章:*章主要阐述开展幼儿游戏行为观察主题教研活动的背景、思考和活动计划;第二章梳理了在开展幼儿游戏行为观察主题教研前必须掌握的游戏理论及关键经验、观察与记录的方法、园本教研的方法;第三章具体介绍了幼儿游戏行为观察的主要操作程序,反思了每个程序面临的问题及有关注意事项;第四章总结、概括了教师在幼儿游戏行为观察主题教研之后的收获与体会。每章均选用了一些课题实验园的教师观察案例片段或观察案例,这一个个具有实用性、鲜活性和可读性的案例呈现了教师在幼儿游戏行为观察过程中的困惑、学习及尝试,真实地展现了教师在观察实践中的成长历程,具有较强的学习借鉴价值。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跨入快速发展期,新幼儿园不断涌现,由此不少毕业生、转岗教师、保育员进入幼儿园行业,也有一些成熟教师变成领导者。新的岗位、新的角色,需要规范地引导。本套丛书拟结合这一实际需求,根据幼儿园主要业务岗位(园长、业务园长/保教主任、幼儿教师、保育员、班长、保健医)的工作内容和特点,提供工作规范和指导。每册图书开篇,首先对每个岗位进行简介(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对该岗位的定位、描述),阐明其工作性质、特点、主要工作内容。在整体框架之下,围绕具体工作内容分步展开阐述。各部分可采取 基本规范论述(工作内容) 具体要求和要点 注意事项 小窍门 案例 方式,突出专业性、工具性、实用性和指导性。卫生保健是幼儿园工作的主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在园儿童营养饮食、疾病预防、心理行为、安全保障等重
幼儿园园本课程是以园所现实的环境和条件为背景,以幼儿需要为出发点,以幼儿园教师为主体构建的课程,它可以有效地引导幼儿健康成长。随着国家倡导幼儿园建设符合自身条件、发挥自身优势的园本课程,各地幼儿园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但在园本课程建设过程中,很多幼儿园并不熟悉相关程序和方法,无法保障园本课程开发过程的规范性、科学性、适宜性。鉴于此,本书精选幼儿园一线20个优秀园本课程实施方案,为园所建设既符合本园园情又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园本课程提供参考。
课题研究是一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对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进行课题研究时,要注重过程研究,加强团队合作,在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积极推动幼儿健康和谐成长,促进园所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鉴于此,本书精选了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30例,为一线幼儿教师提供课题研究学习模板,厘清课题研究思路,让幼儿教师在做课题研究时可以借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
本书以浙江省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为背景,呈现了杭州市西湖区幼儿园的区域性园本课程孵化行动。从区域层面、幼儿园层面、一线教师层面等三个视角,阐述了课程孵化行动的背景、理念构想、推进历程、机制保障;分享了 环境资源、文化定位、内容架构、教研支持、运作保障 等课程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介绍了课程开启、推进和表达表现阶段中的具体操作案例与建议。不同身份的课程实践者,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相对应的内容,获得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理念与实践的借鉴。
本书揭示了一个园长的办园之道和他倡导的幼儿园教育 培养创造幸福未来的人,让孩子们做孩子想做的事,做一个真正的孩子。藤幼儿园作为日本第三大、市区内*大幼儿园,是一所由教育家、设计师、建筑家联手创建的幼儿园,是一所荣获多项世界建筑大奖、幼儿园建筑典范的幼儿园,是一所把蒙台梭利教育法发挥到完美的幼儿园,是一所既充满创意且保障安全的幼儿园。在这里,孩子可以在环形屋顶无限奔跑;可以在上课时随意行走;孩子与花、树、草、泥共同生长;这里所有的设施与课程活动,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当下自主性游戏在幼儿园开展得如火如荼,然而幼儿园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困惑:如何平衡儿童自主性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教师指导是否会破坏或干扰儿童的自主性?教师指导应该在什么时候发起、在什么时候退出? 本书作者从游戏自主性的角度,对幼儿园自主性游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厘清核心概念的同时,从游戏时空、游戏材料和教师自身三个方面入手,深入探讨了游戏指导的基本策略和方法。教师只有深刻地理解幼儿的游戏,才能把握好指导的程度,做出智慧的决策。本书无疑可以让教师游刃有余地指导幼儿的游戏。
引导性游戏是一种介于自由游戏与直接教学之间的一种活动。它强调教师对儿童的游戏要既不 放羊 又不 高控 ,主张打破自由游戏与直接教学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在尊重儿童游戏自主性的基础上通过有准备的环境、细致的观察和适宜的引导,促进他们在游戏中的深度学习。 《幼儿园引导性游戏:深化儿童的学习》阐述了引导性游戏的理论基础和教学实践路径。首先,它以脑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揭示了引导性游戏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价值,以及教师如何通过观察、计划和引导来深化儿童的学习。其次,它采用丰富的案例,指导教师如何适时且巧妙地将游戏与语言、数学、科学等领域结合,通过游戏化教学来实现学习目标。 有效开展引导性游戏,做儿童游戏的观察者、研究者、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新时代的幼儿教师需要具备多元化的沟通技能。这本书紧跟时代要求,解析了幼儿教师在与幼儿、家长、同事、家人等沟通时遭遇的54种难题。每个难题都包括引言、案例再现、案例分析、破解策略、举一反三等部分,不仅真实地还原了沟通事件的原貌,而且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帮助幼儿教授借助典型案例深度学习。总之,这本书能够让幼儿教师在面对不同群体、遇到不同的沟通难题时游刃有余,在遇到 疑难杂症 时,不再束手无策;让幼儿教师找到适合自己的沟通之道,*终成长为一个擅于沟通的专业者、一个会说话的智慧者。
培养儿童的主动学习能力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求。但是,关于主动学习,还有诸多问题需要探讨。本书以主体间性理论和过程哲学作为逻辑起点,从理论角度深入解读了学前儿童主动学习的内涵,并形成了学前儿童主动学习的关键发展指标,又从实践角度设计、开发了教师支持儿童主动学习的过程机制。 本书梳理了众多理论流派对学前儿童主动学习的论述,解析了学前儿童主动学习的内涵,在理论层面揭示了学前儿童主动学习的结构特征和关键指标的指向,拟定了学前儿童主动学习的基本维度。在此基础上,又在实践层面收集了学前儿童主动学习的行为表现,提炼了学前儿童主动学习的关键发展指标,划分了发展阶段,补充了典型行为示例,形成了学前儿童主动学习的关键发展指标体系,包括 5个基本维度 :主动参与、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主动交往
本书为* 十二五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关于幼儿发展性评价的实践研究 的研究成果,全书包括三个部分:*部分是幼儿发展性评价的概述,介绍幼儿发展性评价的特征和结构体系等;第二部分,阐述幼儿发展性评价的组织与实施策略,包括教师如何使用幼儿发展检核表、如何搜集幼儿档案及如何撰写综合报告;第三部分是幼儿发展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具体包括 幼儿发展指引 和 检核表 两部分。本书中的评价体系既包括幼儿发展性评价的内容(评价什么),又包括幼儿发展性评价的方法(怎么评价),其中配有大量的实践案例,是指导教师进行幼儿发展性评价的实用操作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