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新版考试大纲、现行标准规范和2019-2023年考试真题编写而成。 本书按考试大纲编排章节,每一章均包含若干考点,每个考点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条文规定 规范条文解析 典型例题 考点分析 等模块,从不同角度分析考试出题点,并给出应对措施。精练到位的规范解析和举一反三的例题解答,覆盖大部分案例考点。编写团队将多年工程实践经验、教学科研经验、注册考试经验融进每一条分析,每一道例题,帮助考生迅速掌握道路专业案例考试涉及的核心知识和重点难点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本书适合参加注册道路工程师专业考试的考生使用,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共3册,分别收录有2011~2023年(2015年停考,下同)公共基础考试试卷(即基础考试上午卷)和2013~2019、2021、2023 年专业基础考试试卷(即基础考试下午卷)及其解析与参考答案。本书配电子题库(有效期一年),考生可微信扫描封面(公共基础分册)红色二维码,登录 注考大师 微信公众号在线学习,部分考题有视频解析。本书可供参加2024 年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执业资格考试基础考试的考生检验复习效果、准备考试使用。
本书包含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基础、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其他安全技术(不包括消防安全))4册
本书为配合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考试而编写。本书的编写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专业考试大纲为依据,以现行规范为基础,由张工教育岩土组多位具有丰富的备考经验和培训经历、熟悉命题方向和命题规则的资深授课老师共同编写而成。 本书收录了2009~2020 年知识真题(对于部分陈旧试题进行了改编),试题均采用现行规范进行解答。全书按照考试大纲进行章节分类,每一章分解为若干知识点,每一知识点下收录所有相关历年真题,所有真题题目均进行了相应的解析和知识拓展,内容全面、重点突出,侧重对于规范的理解,兼顾与实践相结合,便于考生进行备考复习或者模块化习题练习,达到尽快熟悉和掌握相关知识点的目的。 本书适合参加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专业考试的考生复习使用
《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考试复习教材—水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与实践》,本书为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考试复习教材中的一本,书名为水污染防治工程基础与实践,本水对水污染治理的具体方法和防治工程进行了全面的叙述,能让读者对水污染的来龙去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于注册环保工程师的考试人员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考试复习教材:综合类法规和标准(第四版)》内容有合成革与人造革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建筑门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医药工业废弃物处理设施工程技术规范、废铅酸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等。
本教材着重突出了一下基本内容: 1.考情分析 2.基本理论与知识要点 3.历年真题演练
本教材为官方全新改版考试教材。本教材以《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动力专业考试大纲》为依据,以注册工程师应掌握的专业基本知识为重点,紧密联系工程实践,运用设计规范、标准,融理论性、技术性、实用性为一体,不仅对本专业技术人员有指导意义,对高等院校师生也有帮助。本教材可供参加全国勘察设计注册设备工程师动力专业执业资格考试考生参考和使用。
本书根据新版考试大纲、现行标准规范和历年考题编写而成。本书按考试大纲编排章节,每一章均包含若干考点,每个考点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条文规定 规范条文解析 典型例题 考点分析 等模块,从不同角度分析考试出题点,并给出应对措施。精练到位的规范条文解析和举一反三的例题解答,覆盖大部分案例考点。编写团队将多年工程实践经验、教学科研经验、注册考试经验融进每一条分析、每一道例题,帮助考生迅速掌握道路专业案例考试涉及的核心知识和重点难点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本书适合参加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专业考试的考生使用,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教材着重突出了一下基本内容: 1.考情分析 2.基本理论与知识要点 3.历年真题演练
为了积极应对新时期科研范式变革的新挑战,提高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服务科技强国建设,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统一部署,百余位机械工程领域的资深科学家和一线专家学者,坚持“四个面向”,遵循“源于知识体系逻辑结构、促进知识与应用融通、突出学科交叉融合”的科学基金改革原则,历时两年战略研讨形成了《机械工程学科发展战略报告:2021~2035》。《机械工程学科发展战略报告:2021~2035》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密切结合国际科技前沿发展,立足机械工程学科基本任务,将学科传统内涵与创新发展方向相结合,其内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引领性。《机械工程学科发展战略报告:2021~2035》共14章,通过对机械工程学科战略地位和发展态势的分析,确立了未来5~15年的整体发展布局与优先资助领域,系统阐述了其科学内涵、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