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含了传统教材中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及新兴的基因组学相关内容。第2版在第1版的基础上,参考了国际上相关的知名教材,结合开展相关整合课程的经验,联系各校的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分为8篇,42章。第一篇 生命的分子,介绍生命中主要的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第二篇 细胞结构。第三篇 细胞代谢。第四篇 基因及基因表达。第五篇 细胞的生命活动。第六篇 细胞通讯与细胞应激。第七篇 生命的遗传。第八篇 常用分子和细胞生物学技术。
全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分5章,系统论述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一般知识,分别是中药的起源与中药学的发展、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中药的应用、中药的炮制、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存。各论分21章,共选载临床常用中药365味(包括附药26味)。
本教材内容共分为八章,约50万字,插图近500幅。主要叙述人体各局部的表面解剖、层次结构、器官内结构、位置毗邻、血管和神经分布、变异和畸形等,强调器官和结构的定位与解剖标志,紧密联系疾病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手术解剖等临床应用知识,注重介绍解剖操作的步骤、方法、注意事项和对知识的理解。由于受文字篇幅和避免偏于系统解剖学理论,书中没有包含脑的叙述,只有脑的解剖操作。书中插图中的动脉、静脉、神经、淋巴管和淋巴结分别用红、蓝、黄、绿色表示,肝门静脉和胆道分别用粉红色和绿色表示。
本书是一部数字儿童连续断层发育解剖与CT、MRI融合对照图谱,共七章,分别为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与会阴部、脊柱区、四肢的连续断面图谱。本图谱标本断层厚为0.1mm,可充分展示细小结构;图谱将标本与断层影像相互匹配,更强调二者的融合,同时在图下方给出关键结构影像学表现的精准解剖学中英文阐释,充分展示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的结合。
本书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专科医师培训规划教材之一,在重点章节中,添加了经典案例分析,以训练神经外科专科医师的临床诊疗思维为重点,穿插了临床知识要点、专家经验、指南解读、学科进展等内容,涵盖了国内外百余部指南规范,在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法上有一定程度的更新;本书同时配有数字内容,部分手术视频以素材码形式插入正文。本书着重培养专科医师的临床实践能力,提升业务水平,为专科医师规范化教学和发展规划提供了良好的辅助工具。
本书是重庆医科大学主编的临床医学“5+3”及很好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和医学整合课程实验系列教材之一,包括运动、循环、血液与免疫、呼吸、消化、泌尿与生殖、感官、神经和内分泌共9个部分84个实验,每部分均以大体形态结构、显微形态结构、人体正常功能、人体机能病理变化以及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为主线。本书在编写过程中突出了多学科内容的整合与创新,基础与临床的结合,既有经典验证性实验,也有综合性实验和病例讨论。
本书内容在第1版基础上,结合器官移植研究进展和国内器官移植发展特点,增加供器官评估与修复、ECMO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小儿肾移植和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研究热点与前沿等内容,使该书内容更加翔实,在这里衷心感谢两位教授和他们的团队为我国医学作出的巨大贡献。 本书由国内30余名器官移植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编写,在充分注重知识体系完整性的基础上,考虑研究生的实际需求,临床和基础并重,将实用性和前沿性地结合在一起。本书以文字表述为主,同时辅以视频的多媒体手段,系统地阐述了器官移植的历史、现状和展望。本书文字流畅,表达准确,简明扼要,既有广度也有深度,配以现代的图文手段使表现方式生动、形象,大大增加了可读性。
本书共包括五个系列:科研公共学科主要围绕研究生科研中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从最初的科研设计到最终的论文发表的各个环节可能遇到的问题展开;实验技术与统计软件系列介绍了SAS统计软件、SPSS统计软件、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免疫学实验技术等常用的统计软件以及实验技术;基础前沿与进展系列主要包括了基础学科中进展相对活跃的学科;临床基础与辅助学科系列包括了临床型研究生所需要进一步加强的相关学科内容;临床专业学科系列通过对疾病诊疗历史变迁的点评、当前诊疗中困惑、局限与不足的剖析,以及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探讨,启发和培养临床诊疗中的创新。
本教材是在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统一规划下,由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四川大学等十七所院校的四十余名专家教授通力合作完成的,体现了基础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理念,重点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研究素养。整合和融汇病原生物学和医学免疫学内容,强调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前沿领域的重要进展。分为医学病原与免疫总论、医学重要病原、免疫相关疾病三篇,系统讲述了医学病原和免疫学的发展历史,医学重要病原的生物学性状、感染与致病机制、防控与治疗,人体免疫系统正常情况下执行生理性免疫应答的过程和机制,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诊断与防治方法。主要面向医学院校基础医学类专业学生,同时可作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等专业学生的参考书。
本书为科学出版社“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规划教材之一,系中医外科学专业研究生规划教材,共分九篇。第一篇为总论,包括中医外科学的历史轨迹与现代发展、中医外科医生的综合素养与医德医风和中医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与发病机制、辨病与辨证研究、治则与治法研究、中医外治法研究、常用药物与方剂以及科学研究的特点与方法等内容。第二至九篇为疾病各论,从课程思政提要、历史积淀、现代发展、特色治疗、名医学验等方面针对疮疡、乳房病、瘿瘤岩、皮肤病、肛肠病、泌尿男性生殖疾病、周围血管病、外科其他疾病共八类55种中医治疗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外科疾病加以介绍。 本教材守正创新,传承与发展并重,客观反映古今中医外科发展的学术成果与临床经验,供中医外科学专业各类、各层次研究生教学使用,也可供中西医结合临床外科
本书共十五章,主要讲述了超声医学的概念、临床应用价值、超声物理原理和显像技术、超声在人体各个系统器官疾病的声像图和诊断价值。在系统器官疾病超声诊断章节中,以器官的解剖、疾病的病理和临床表现为引导,重点阐述疾病的超声图像,并配以丰富的图片,最后落脚到超声医学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本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全面,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超声医学的实用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同时还兼顾一定的先进性,如超声医学在胃肠、介入、神经、肌骨、颅脑、造影、术中和远程会诊等的应用。本书主要用于医学影像技术和临床医学类专业的超声医学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在职超声专业人员的培训用书及临床医生了解超声临床应用的参考用书。
医学数据科学是医学、数学、统计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新兴医理工交叉学科,随着发掘医学数据价值需求、更好服务人群健康需求的激增而产生和发展。本书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和学科特点,既尊重传统体系,又加以创新,体现“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本书既可作为“医学数据科学”研究生课程教材参考书,也可作为从事医理工交叉研究人员的参考工具书,以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为背景,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综合考虑与其他课程的衔接,融合数据、应用等进行知识单元设计,体现相关领域的理论、技术、方法与前沿应用,培养从事学科交叉研究及鉴别交叉研究的基本能力,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参考意义。
本书共有十六章,前两章介绍炎症和肿瘤,概述临床病理诊断中最常见病变的基本形态特点及鉴别要点,其后分别讲述了软组织、骨和关节、皮肤、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男性生殖系统、乳腺、内分泌系统、淋巴造血系统及头颈部各器官组织常见疾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对少见疾病作了简要介绍。参照目前近期新的WHO肿瘤分类编写了各器官组织肿瘤部分并配有大量高清数字图片。 本书非常适于初学者作为从事病理工作的参考书使用。
我国是研究生招生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学术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国际型高级人才是药学和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目标。但国内尚缺少具有前沿性、权威性、学术型、实用性的研究生药理学教材。第一版的《高等药理学》(2013年版)填补了这项空白,但药理学发展飞速,部分内容已略显陈旧,结构体系也有待调整,特再版此教材,以顺应药理学知识体系的发展趋势,提升教材前沿性和权威性。 本教材共八篇,四十二章。第一篇为总论,主要介绍药理学的发展简史及基本理论。第二篇为神经精神药理学,主要介绍抗神经退行性疾病药、抗精神类疾病药、抗癫痫与疼痛类疾病药、抗神经免疫类疾病药的研究进展以及行为药理学原则。第三篇为肿瘤药理学,主要介绍抗肿瘤药和蛋白激酶抑制剂,以及DNA损伤修复通路、表观遗传调控、泛素蛋白酶体系统、靶
本教材内容共分为八章,约50万字,插图近500幅。主要叙述人体各局部的表面解剖、层次结构、器官内结构、位置毗邻、血管和神经分布、变异和畸形等,强调器官和结构的定位与解剖标志,紧密联系疾病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手术解剖等临床应用知识,注重介绍解剖操作的步骤、方法、注意事项和对知识的理解。由于受文字篇幅和避免偏于系统解剖学理论,书中没有包含脑的叙述,只有脑的解剖操作。书中插图中的动脉、静脉、神经、淋巴管和淋巴结分别用红、蓝、黄、绿色表示,肝门静脉和胆道分别用粉红色和绿色表示。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医哲学基础、病因学、辨证与诊断学、养生与中药方剂、针灸、特色疗法、常见临床疾病的辨证施治。在系统的框架下, 对不同的主题进行了详细或简要的设计, 并比较突出了实用的临床技能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