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30-50元
  • 5折-7折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3折3折-5折5折-7折7折以上
筛选:
    • 消失的微生物:滥用抗生素引发的健康危机(第十二届文津图书奖获奖作品)
    •   ( 14329 条评论 )
    • 马丁·布莱泽 /2016-09-05/ 湖南科技出版社
    •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高、越来越胖?为什么青少年糖尿病越来越多、发病年龄越来越小?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患上了哮喘、过敏性鼻炎以及五花八门的食物过敏?种种 现代疾病 背后是否有一个共同的 罪魁祸首 ? 美国著名科学家马丁 布莱泽认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滥用抗生素及剖宫产,我们在不经意间已经伤害了与人类协同演化了数十万年之久的 微生物朋友 ,特别是在我们的孩子们身上。这扰乱了人体内微生物的稳态,打破了人体与微生物之间的平衡,进而危害了我们孩子的代谢、免疫和认知能力。 恩格斯的告诫犹在耳畔: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每一次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胜利,大自然都报复了我们。 在《寂静的春天》里,蕾切尔 卡森提醒我们,滥用滴滴涕等杀虫剂会危害地球上其它的生物;在《消失的微生物》里,马丁 布莱泽提

    • ¥32.2 ¥48 折扣:6.7折
    • 病毒星球
    •   ( 13346 条评论 )
    • 卡尔·齐默 著,刘旸 译,理想国出品 /2019-04-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早在人类出现之前,病毒就占领了这颗星球,历经高温、酷寒或干旱等*条件,到现在病毒仍然无处不在,抗生素或感冒糖浆等*近用来对付它们的小玩意,更是无法伤及病毒毫发。 病毒在我们的DNA里留下了丰富的信息,人类DNA片段中8%来自病毒,说它们是我们亲缘有点远的祖先也不为过。但是要小心,这些休眠在人类DNA中的片段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复苏,重新组织成活跃的病毒。 病毒并不总是面目可憎,人类吸入的氧气里,有1/10是病毒惠予的。被视为宫颈癌罪魁祸首的HPV,其实男女通吃且分布广泛,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们都与人类和平共处。病毒在不同宿主间穿梭,有一定几率携带上一部分宿主的基因片段,然后插入到下一位宿主的基因里,在你感叹人类或其他物种多样性的时候,别忘了其中也有病毒的一份功劳。 不可否认,病毒也是自然创造的冷血杀手。甲流

    • ¥32.2 ¥48 折扣:6.7折
    • 晓肚知肠:肠菌的小心思(2018央视中国好书,2019中国医界好书)
    •   ( 5812 条评论 )
    • 段云峰 /2018-09-01/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央视2018中国好书颁奖词:这部科普小书探讨的却是当今健康领域*前沿、*火热的研究课题。作者把浩如烟海的科学文献进行了井井有条的梳理,结合当前*的人体微生物组研究成果,详细描述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微生物,特别是肠道微生物对人体健康发生影响的基本原理,将不起眼的微生物与人们日常生活习惯和身心健康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解释,为认识微生物与人类疾病的关系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知识普及,展示了一种整体性的健康新理念,让读者大开眼界。

    • ¥32.8 ¥49 折扣:6.7折
    • 看不见的陪伴:与微生物共生的奇妙之旅
    •   ( 223 条评论 )
    • [法]马克-安德烈·瑟罗斯 /2024-01-01/ 北京日报出版社
    • 100℃的土壤里,植物为什么能存活?蚂蚁为什么会在巢穴里种真菌?鲸吃虾时怎么剥壳?不洗手或勤洗手,都容易让人生病?身材的胖瘦,与肠胃微生物群落有关?细菌可以改变人的心情? 借助大量生动的实例,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教授马克-安德烈 瑟罗斯在书中讨论了微生物共生,向我们展现了微生物如何在动植物体内生活,帮助它们完成各种时常关乎性命的任务,以及微生物如何影响人类的行为和文化。我们会发现,微生物无处不在,它们不仅仅与疾病或物质腐烂有关,还秘密地参与构造了植物、动物和文明。

    • ¥45.6 ¥68 折扣:6.7折
    • 双面细菌:在微生物的世界中求生
    •   ( 135 条评论 )
    • [美] 杰西卡·斯奈德·萨克斯 著,刘学礼 等 译 /2022-10-01/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抗生素药物使人类寿命得到历史性增长,但它们也在无意间扰乱了人类与栖息在人体中的细菌之间古老而亲密的平衡关系。于是,抗生素耐药性现在成了严重的医疗问题之一。本书不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而且探讨了 卫生假说 一个将现代的过度卫生与免疫疾病及流行性疾病的增长联系起来的理论。作者萨克斯叙述了人类在与细菌的战斗中所犯的严重错误,对数量远超人体细胞的细菌与人类之间的共生关系提出了一种崭新的观点。本书展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前景:在抗生素得到更广泛设计和使用的未来,人们可以用专门设计的细菌来替代抗菌药物和清洁剂,这将给人类健康带来益处。

    • ¥34 ¥68 折扣:5折
    • 新知文库114·微生物改变命运
    •   ( 1710 条评论 )
    • 【美】罗德尼·迪塔特 著,李秦川 译 /2020-04-0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20世纪的医学尝试用各种药物来清除造成感染的微生物,这同时也消灭了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近几十年来,过敏、哮喘、心脏病、肥胖症、癌症以及抑郁症等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本书以业内专家的视角,深入浅出地呈现出全新的人体生物模式,推翻了 人类是一个纯粹的有机体 的理论,提出人体的90%由微生物构成。如果缺少一些关键的微生物,就会导致不健康的生理状态。 作者认为治愈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关键就在于微生物,我们应该通过医疗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让微生物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书中为我们绘制了人体自愈能力的蓝图,将给公众健康带来颠覆性改变。

    • ¥33.6 ¥48 折扣:7折
    • 新知文库111·细菌:我们的生命共同体
    •   ( 1825 条评论 )
    • [德]汉诺·夏里修斯 里夏德·弗里贝 著,许嫚红 译 /2020-04-0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人类曾以为细菌是我们的敌人,必欲除之而后快,但过度地消毒杀菌反而让我们面临体内的生态浩劫。当你出生的那一刹那,成千上万的有益细菌也和你一起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它们是你生命中永远的好伙伴。本书为我们展开了微生物世界的惊奇旅程,厘清人体内生态体系的运作机制,细菌不只影响了我们的消化、情绪、伴侣选择和思考能力,甚至还协助我们对抗肿瘤、过敏、肥胖症、营养失调、心血管、肠道问题等文明病。因此,我们应该把体内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当作一座花园细心呵护,善待体内的益菌,与数千亿个好伙伴共度更健康的生活。

    • ¥33.6 ¥48 折扣:7折
    • 看不见的大自然:生命和健康的微生物根源 博物文库·生态与文明系列
    •   ( 545 条评论 )
    • 大卫·R.蒙哥马利安妮·贝克尔 著,徐传辉等 译 /2021-08-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微生物是地球上古老的生命形式和数量巨大的生命群落,它们的代谢活动促进了高等生物的诞生,为高等生物提供营养支持,调节着生物圈,因此是地球生态的重要驱动力量。具有博物学情怀的大卫 蒙哥马利夫妇惊叹于这看似微不足道的生命形式在生态系统中的巨大作用,且惊讶于人们对于它们的无知和无端诟病,因此写了这本博学睿智、深入浅出的微生物科普书。他们通过追溯地球生命演进的历史,讲述了形形色色的微生物是如何促成了生态系统中植物和动物的繁衍;通过详细描述植物根系、人类肠道等的正常运转,澄清了无病害土壤和健康肠道中的微生物群落是如何重建了土壤肥力,搭建了生命的基石 这对学识渊博的夫妇跨越众多的领域(土壤学、地理学、生物学、医学、化学、营养学、园丁学等)来讲述与微生物相关的科学故事和文明史故事,完全摒弃

    • ¥38.8 ¥68 折扣:5.7折
    • 微观创想家:细菌的科学艺术之旅 as科学艺术研究中心
    •   ( 1 条评论 )
    • as科学艺术研究中心 /2025-01-02/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细菌无处不在,与我们共栖共生,学会如何与它们相处几乎贯穿了人类全部社会发展进程。本书以细菌为主题,颠覆了以往人们对细菌的固有认知,全面介绍了细菌的特性、细菌美丽的颜色、细菌中万能的模式生物 大肠杆菌,以及琼脂等。本书将带领读者了解科学家在拓展知识边界的同时如何改变人类发展的进程,看细菌如何在修复艺术品中大显身手,探索细菌在新领域的应用与拓展,走进危险又美丽的微生物世界,从一种独特的视角了解它们无尽的可能性。

    • ¥43.5 ¥79 折扣:5.5折
    • 病毒传
    •   ( 61 条评论 )
    • 王智翔 /2023-12-01/ 世界知识出版社
    • 本书是由国际顶级生物医学专家创作的普及病毒知识的科普作品。全书结构从病毒史,病毒原理和病毒科学家三个角度来构建,知识素材贯通中西。第一部分通过历史叙述介绍了古今中外的病毒瘟疫故事,第二部分通过病毒起源、传播、分类、人与病毒的博弈等角度,系统介绍了病毒的生物学原理;第三部分讲述了科学家们发现和征服天花、黄热病、肝炎、艾滋病毒的过程,其贯穿的科研思路也是对病毒知识的的进一步深化。全书知识权威准确,科学文史贯通,图表图片丰富。

    • ¥42.5 ¥85 折扣:5折
    • 真菌改变人类文明史(一株菌丝,搅动6000年人类文明史!)
    •   ( 1167 条评论 )
    • 顾晓哲著,紫图出品 /2020-12-01/ 广东科技出版社
    • 重现神奇物种征服世界之旅! 是什么让英国人放弃咖啡,从此只喝茶? 茭白笋不是天生就长那样,而是受到真菌感染? 让豆子变成美味酱油、让米变成清酒, 创造出王者之酒、蓝纹奶酪、臭豆腐的,都是真菌; 产黄青霉的发现协助同盟国打赢二战; 在显微镜下长得像圣诞树的绿色木霉,是自然界的树木医生; 里氏霉菌让你的牛仔裤出现石磨水洗效果,黑麦角菌能让人走一趟天堂或地狱; 爱尔兰大饥荒、猎巫行动、造就了罗马暴君尼罗的罪魁祸首,也都是真菌; 当然,不能不提众多美味的菇品,从洋菇、金针菇、香菇、松茸,还有被视为神丹妙药的冬虫夏草和灵芝 也许你从未注意,你的生活已被真菌包围,这些不起眼的微生物,掌握着生死存亡的关键,甚至改变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小的真菌

    • ¥39.9 ¥79.9 折扣:5折
    • 离不开、逃不掉,这就是微生物!
    •   ( 109 条评论 )
    •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2021-08-01/ 上海教育出版社
    • 一场世纪疫情,让人们对病毒这种微生物深恶痛绝、敬而远之。有人可能会就此认为微生物十恶不赦,应该对它们赶尽杀绝。其实,微生物和地球上的其他生命一样,都是整个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离不开,也逃不掉。一部人类史其实就是微生物与人类合作和对抗的发展史。微生物与人类之间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精彩故事,将在这里徐徐展开。

    • ¥38.8 ¥58 折扣:6.7折
    • 看不见的陪伴:与微生物共生的奇妙之旅
    •   ( 31 条评论 )
    • [法] 马克·安德烈·塞洛斯 /2024-01-01/ 北京日报
    • 100℃的土壤里,植物为什么能存活?蚂蚁为什么会在巢穴里种真菌?鲸吃虾时怎么剥壳?不洗手或勤洗手,都容易让人生病?身材的胖瘦,与肠胃微生物群落有关?细菌可以改变人的心情?……借助大量生动的实例,法国 自然历史博物馆教授马克-安德烈·瑟罗斯在书中讨论了微生物共生,向我们展现了微生物如何在动植物体内生活,帮助它们完成各种时常关乎性命的任务,以及微生物如何影响人类的行为和文化。我们会发现,微生物无处不在,它们不仅仅与疾病或物质腐烂有关,还秘密地参与构造了植物、动物和文明。

    • ¥47.6 ¥68 折扣:7折
    • 原来如此奇特的病毒 徐明达 图文并茂 揭开病毒可怕又有趣的隐秘世界
    •   ( 0 条评论 )
    • 徐明达|责编:汪思涵 /2021-02-01/ 中信
    • \\\\\\\\\\\\\\\\\\\\\\\\\\\\\\\\\\\\\\\\\\\\\\\\\\\\\\\\\\\\\\\"《病毒的故事》是有三十年研究经验的徐明达教授,以浅显生动的语言写给大众的病毒科普书。 病毒搅动了全世界,当我们深入了解它,会发现,原来,病毒比我们想象的 奇特、 狡猾也 有趣!它会使尽干扰、安抚、伪装、躲藏、欺骗的招数来入侵宿主,也可能归化成宿主的一部分,为宿主卖力打工;感染植物的病毒也手段高超,有的会制造特殊的“机票”搭上昆虫“飞机”去感染其他植物,有的还会促使植物分泌能吸引昆虫的物质……病毒,这漫长时间、苛刻自然条件塑造的分子机器,它精密而奇特,身负匪夷所思的技能,值得我们 多地了解。 这本书还系统地讲述了你需要了解的4类病毒知识:病毒原来是这样运作的——它如何入侵,又如何传播。 常年影响世界、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病毒传染病,如冠状病

    • ¥37.24 ¥56 折扣:6.7折
    • 菌物志
    •   ( 3608 条评论 )
    • 斑斑 /2018-10-01/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 1. 科学性。本书分四个方面系统生动地向读者讲述了关于真菌的基础知识。*章介绍了真菌在结构上的特征、生长过程,并回顾了人类发现真菌的历史;第二章介绍了食用性真菌;第三章介绍了作为病菌的真菌引发病变的机制和防治措施;第四章描写了真菌在现代医学和科技工业中的贡献。 2. 原创性。本书特别介绍了我国科学家在参与人类发现真菌过程中可歌可泣的经历,如中国的青霉素发明人樊庆笙博士、奠定了我国西南高等真菌研究基础的臧穆先生等。 3. 趣味性。本书通过拟人化的口吻,运用*人称讲述了人类与真菌亦敌亦友的故事,风格诙谐幽默,寓教于乐。 4. 艺术性。整体包装设计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配以专业精美的说明性图片,充分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 ¥38.1 ¥60 折扣:6.4折
    • 寂静的微世界 冉浩 著
    •   ( 0 条评论 )
    • 冉浩 /2020-12-01/ 中信出版社
    • 从早期的智人开始,我们的祖先就一直受到细菌的侵袭。这一点我们从化石中就可以找到一些证据。但是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远古人类所遭受的疾病困扰要比今天少得多。早期的人口密度不大,人们居无定所。生活虽然艰苦,但也避免了大量生活垃圾和粪便的堆积,也基本不太可能暴发大规模的疾病。进入现代社会,伴随着贸易的全球化、人口流动的全球化以及人口规模的扩大,人们开始涉足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现在已经很难找到真正的“世外桃源”。随之而来的是更多隐藏在自然界中的病原体与人类相遇,它们有些原本只寄存于动物之中,有些是我们的祖先在演化过程曾经摆脱过的,而如今,它们重出江湖,一系列的新现疾病也不断出现。它们的暴发往往可以波及整个人类世界,其中的一些已经给我们带来了烦,而另一些,我们还不清楚它们到底意味着什么。

    • ¥35.4 ¥59 折扣:6折
    • 原来如此奇特的病毒
    •   ( 0 条评论 )
    • 徐明达 /2021-02-01/ 中信
    • \\\\\\\\\\\\\\\\\\\\\\\\\\\\\\\\\\\\\\\\\\\\\\\\\\\\\\\\\\\\\\\"《病毒的故事》是有三十年研究经验的徐明达教授,以浅显生动的语言写给大众的病毒科普书。 病毒搅动了全世界,当我们深入了解它,会发现,原来,病毒比我们想象的 奇特、 狡猾也 有趣!它会使尽干扰、安抚、伪装、躲藏、欺骗的招数来入侵宿主,也可能归化成宿主的一部分,为宿主卖力打工;感染植物的病毒也手段高超,有的会制造特殊的“机票”搭上昆虫“飞机”去感染其他植物,有的还会促使植物分泌能吸引昆虫的物质……病毒,这漫长时间、苛刻自然条件塑造的分子机器,它精密而奇特,身负匪夷所思的技能,值得我们 多地了解。 这本书还系统地讲述了你需要了解的4类病毒知识:病毒原来是这样运作的——它如何入侵,又如何传播。 常年影响世界、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病毒传染病,如冠状病

    • ¥36.4 ¥56 折扣:6.5折
    • 消失的微生物(滥用抗生素引发的健康危机)
    •   ( 1 条评论 )
    • (美)马丁·布莱泽|译者:傅贺 /2016-08-01/ 湖南科技
    •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高、越来越胖?为什么青少年糖尿病越来越多、发病年龄越来越小?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患上了哮喘、过敏性鼻炎以及五花八门的食物过敏?种种“现代疾病”背后是否有一个共同的“罪魁祸首”?美国 科学家马丁·布莱泽认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滥用抗生素及剖宫产,我们在不经意间已经伤害了与人类协同演化了数十万年之久的“微生物朋友”,特别是在我们的孩子们身上。这扰乱了人体内微生物的稳态,打破了人体与微生物之间的平衡,进而危害了我们孩子的代谢、免疫和认知能力。 恩格斯的告诫犹在耳畔:“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每一次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胜利,大自然都报复了我们。”在《寂静的春天》里,蕾切尔·卡森提醒我们,滥用滴滴涕等杀虫剂会危害地球上其它的生物;在《消失的微生物》里,马

    • ¥31.04 ¥48 折扣:6.5折
    • 消失的微生物(滥用抗生素引发的健康危机)
    •   ( 0 条评论 )
    • (美)马丁·布莱泽|译者:傅贺 /2016-08-01/ 湖南科技
    •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高、越来越胖?为什么青少年糖尿病越来越多、发病年龄越来越小?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患上了哮喘、过敏性鼻炎以及五花八门的食物过敏?种种“现代疾病”背后是否有一个共同的“罪魁祸首”?美国 科学家马丁·布莱泽认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滥用抗生素及剖宫产,我们在不经意间已经伤害了与人类协同演化了数十万年之久的“微生物朋友”,特别是在我们的孩子们身上。这扰乱了人体内微生物的稳态,打破了人体与微生物之间的平衡,进而危害了我们孩子的代谢、免疫和认知能力。恩格斯的告诫犹在耳畔:“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每一次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胜利,大自然都报复了我们。”在《寂静的春天》里,蕾切尔·卡森提醒我们,滥用滴滴涕等杀虫剂会危害地球上其它的生物;在《消失的微生物》里,马丁·

    • ¥30.72 ¥48 折扣:6.4折
    • 消失的微生物(滥用抗生素引发的健康危机)
    •   ( 0 条评论 )
    • (美)马丁·布莱泽|译者:傅贺 /2016-08-01/ 湖南科技
    •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高、越来越胖?为什么青少年糖尿病越来越多、发病年龄越来越小?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患上了哮喘、过敏性鼻炎以及五花八门的食物过敏?种种“现代疾病”背后是否有一个共同的“罪魁祸首”?美国 科学家马丁·布莱泽认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滥用抗生素及剖宫产,我们在不经意间已经伤害了与人类协同演化了数十万年之久的“微生物朋友”,特别是在我们的孩子们身上。这扰乱了人体内微生物的稳态,打破了人体与微生物之间的平衡,进而危害了我们孩子的代谢、免疫和认知能力。恩格斯的告诫犹在耳畔:“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每一次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胜利,大自然都报复了我们。”在《寂静的春天》里,蕾切尔·卡森提醒我们,滥用滴滴涕等杀虫剂会危害地球上其它的生物;在《消失的微生物》里,马丁·

    • ¥31.92 ¥48 折扣:6.7折
    • 消失的微生物滥用抗生素引发的健康危机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 111 条评论 )
    • (美)马丁·布莱泽(Martin J.Blaser) 著;傅贺 译 /2016-08-01/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高、越来越胖?为什么青少年糖尿病越来越多、发病年龄越来越小?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患上了哮喘、过敏性鼻炎以及五花八门的食物过敏?种种“现代疾病”背后是否有一个共同的“罪魁祸首”? 美国著名科学家马丁·布莱泽认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滥用抗生素及剖宫产,我们在不经意间已经伤害了与人类协同演化了数十万年之久的“微生物朋友”,特别是在我们的孩子们身上。这扰乱了人体内微生物的稳态,打破了人体与微生物之间的平衡,进而危害了我们孩子的代谢、免疫和认知能力。 恩格斯的告诫犹在耳畔:“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每一次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胜利,大自然都报复了我们。”在《寂静的春天》里,蕾切尔·卡森提醒我们,滥用滴滴涕等杀虫剂会危害地球上其它的生物;在《消失的微生物》里,

    • ¥30 ¥48 折扣:6.3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