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微小、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功能和作用十分重要。不仅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这些 小不点儿 ,物种起源和诸多生命科学奥秘的解答也与它们紧密相关。可以说,世界文明能够达到今天的高度,微生物功不可没。 为了更好地向读者朋友们呈现 小不点儿 的精彩世界,作品将诸多微生物学的重要知识融入故事,通过主人公三元和朋友们的所见所闻,增加读者对身边无所不在的微生物的了解。 本书涉及微生物的时空分布、主要类群、动态进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既是科普书籍,又是蕴涵哲学思想和与自然相处之道的读本。
人类曾以为细菌是我们的敌人,必欲除之而后快,但过度地消毒杀菌反而让我们面临体内的生态浩劫。当你出生的那一刹那,成千上万的有益细菌也和你一起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它们是你生命中永远的好伙伴。本书为我们展开了微生物世界的惊奇旅程,厘清人体内生态体系的运作机制,细菌不只影响了我们的消化、情绪、伴侣选择和思考能力,甚至还协助我们对抗肿瘤、过敏、肥胖症、营养失调、心血管、肠道问题等文明病。因此,我们应该把体内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当作一座花园细心呵护,善待体内的益菌,与数千亿个好伙伴共度更健康的生活。
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依靠化学疗法远离疾病、对抗农作物病害,很少将人类自身健康和农业的健康结合在一起考虑,然而,两者基于相同的生态学,并且面临一个共同的挑战:因进化而导致的耐药性问题,这是化学疗法的困境。 幸运的是,科学家们正在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与微生物结盟。从高科技基因编辑到古老的粪便移植技术,从能够感染并分解细菌的病毒到旨在更好地激发我们的天然防御而设计的疫苗等,本书将*科学创新性的策略分享给读者,让读者看到迷人且充满希望的自然防御的世界,并给予读者正确的引导 亲近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合作,才能给人类带来更加美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当培养液咕嘟作响开始发酵,一座看不见的微生物城邦正在拔地而起。木醋杆菌与酵母共舞,在糖水中织出纳米级纤维网 细菌纤维素。它是比任何一座人类城市更精密的立体网络。茶汤染就琥珀纹理,果皮晕开天然色谱,霉菌的入侵化作抽象艺术,蚂蚁的误闯定格为浮雕。从厨房培养罐到专业生物反应器,写给材料极客与发酵爱好者:想亲手 驯化 这群古老 织工 ?来看看这本与微生物对话的科学手册。
王立铭教授亲述的硬核病毒科普,9大模块, 直击现代人 应该了解的病毒科学九大问题:画像、入侵、流行、隔离、疫苗、药物、溯源、历史、未来;1份侧写,囊括我们必须了解的10种病毒。●所有因新冠疫情而渴望了解病毒的人,都能在本书中有所收获。我们对于病毒的疑惑,需要一位真正 的专业人员来解答: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得到”病毒科学课程主理人王立铭。在《给忙碌者的病毒科学》中,王立铭教授延续一贯通俗易懂、趣味十足的写作风格,将复杂的科学知识用浅显生动的语言讲述出来。阅读本书,亲身感受病毒科学的冲击和神奇,同时启发你的现实生活!
微生物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是该学科的重要内容。本书由长期从事微生物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编写,总结了编者多年的实验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本书包括93个实验,共分六大部分:①微生物的形态学研究方法,介绍微生物的制片、染色及形态观察;②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介绍几种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及微生物接种技术;③微生物的营养及环境条件,介绍微生物的培养及生长条件;④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介绍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形态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和分子鉴定操作技术;⑤微生物育种技术与菌种保藏,介绍微生物的遗传、育种、菌种保藏实验操作方法;⑥应用微生物实验,包括不同环境中(土壤、水体、食品)微生物的检测、微生物细胞的荧光标记、酶活性检测等研究技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