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用漫画形式介绍生物学的科学普及读物。这本书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流畅,可读性强,适合未接受生物学系统教育的普通人了解入门知识,尤其适合青少年读者(中学生)阅读。 生物是什么?从小到看不见的微生物,大到大象、鲸……都是神奇生命的不同表现形式。生物学就是研究生物与生命的科学。在生物学发展之初,生物学家的任务就是收集样本,切开它们,比较分类。随着显微镜的发明,生物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现在人们已经对生命有了截然不同的认识,同时仍然在不断探索更多更新的边界。这本书的两位作者从微观到宏观,循序渐进地介绍了生命的各个方面,从生命的本质——化学分子与元素说起,从构成生命的单元——细胞,以及细胞中和细胞间发生的各种生化反应,到控制细胞的遗传密码——基因,再到我们体内的各种器官、系统,以及
1. 科学性。本书分四个方面系统生动地向读者讲述了关于真菌的基础知识。章介绍了真菌在结构上的特征、生长过程,并回顾了人类发现真菌的历史;第二章介绍了食用性真菌;第三章介绍了作为病菌的真菌引发病变的机制和防治措施;第四章描写了真菌在现代医学和科技工业中的贡献。 2. 原创性。本书特别介绍了我国科学家在参与人类发现真菌过程中可歌可泣的经历,如中国的青霉素发明人樊庆笙博士、奠定了我国西南高等真菌研究基础的臧穆先生等。 3. 趣味性。本书通过拟人化的口吻,运用人称讲述了人类与真菌亦敌亦友的故事,风格诙谐幽默,寓教于乐。 4. 艺术性。整体包装设计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配以专业精美的说明性图片,充分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我们在葡萄酒里,我们在面包里,我们还在你的鼻孔里。据人类科学家的保守估计,我们在地球上有
作者根据自己护林生涯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完成了这本信息丰富且令人大开眼界的著作,让读者从新的视角去感悟动物的情感世界。兔子与林鼠,野鹿与野猪,鸫鸟和山雀,它们的情感世界远远超出了人类的想象。它们能够对同伴产生同理心,拥有着结构明确的社会生活,并在其中分享爱和悲伤。作者还以幽默风趣的口吻讲述了动物们生活中的小故事:小母马布丽吉“做错了事露出马脚”时,羞愧得扭头离去;大公鸡佛理多林为了能得到传宗接代的机会,机智地蒙骗母鸡太太;乌鸦能够把屋脊当成滑道,开心地享受着滑雪或冲浪一般的快乐!
在这本书中,不一座充满乐趣和故事的小山,还可以看到人与自然的联系是如何一步步探索开来的。按照小鱼的说话风格就是:这真有趣!透过这本书,你会发现探索人与自然的联系,是可以向自然学习的,是可以借助书本知识的,更是可以代际传承的。一座后山,用一根岁月之绳,串起了几代人的自然味道——榆钱的味道,苦菜的味道,桑葚的味道,香椿的味道……。这些味道,又何尝不是生活的味道、亲情的味道? 红隼并不是一位多么特殊的家长,他有着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爱好、自己的家庭生活,如果说有一点点不同,那就是他的爱好深入而持久;小鱼也是一个普通孩子,他有着自己的学业、自己的兴趣、自己的玩伴,如果说有一点点不同,那就是他比很多小朋友的玩伴更多一些——比如老爸,又比如各种昆虫、植物、蛙和鸟。 通读全书,每个小
《鸟之巢》是《自然趣玩屋》中的一本,该套丛书由上海自然博物馆编写,共30册,由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资助出版。该书以游戏和动手制作的方式向中小学生普及自然科学知识,孩子们通过"趣玩"了解奇妙的大自然。该套丛书整合了自然博物馆的优势资源,包括自博馆探索中心的科普课程。
生命为何物?生命从何而来?2500多年的科学研究仍无法回答这些根本性的问题。虽然我们知道那些能生长、进食和繁殖的生物体与没有这些特征的东西不同,但很难划清界限。我们研究越仔细,发现就越多,研究和发现就像分形图案一样不断增长。 安妮·鲁尼著的这本《生物学的故事》以一个开阔的视野审视该科学分支。作者的笔触深入古希腊人的研究结果,随后纵览阿拉伯科学家、文艺复兴科学家和启蒙运动科学家的探索,很后触及DNA和基因操纵的发现。读者会看到多位坚定、决绝地追逐好奇心的科学家,有些人甚至认为他们过度沉迷科研,比如:那位把青蛙腿连接到避雷针上的意大利科学家;那位研究秃鹫呕吐物的牧师兼生物学家;那位着手画出每一种美国本土鸟类的博物学家;那位把三十年的大好时光都花在称重机上,只为揭示消化原理的医学理论家!
讲述了人类与海豚的相似性,探索海豚疗法背后的原因以及海豚与其他生物(包括人类)的交流方式,描写了大量海豚救人的真实生动案列,阐释了海豚的智人特征,以探索海豚与人之间的神秘关系。观点新颖,趣味性强。
在人类的生活史中,微生物常常隐而不现,只有当我们被因它们而起的疾病击倒时,才猛然意识到微生物的存在。因此,人们常常给微生物冠以恶棍之名,直到今天仍然容易谈菌色变。可事实上,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微生物不仅从未缺席,而且必不可少。放眼万物,斑头雁迁徙飞跃喜马拉雅山时带着微生物,象海豹潜入深海时也携有微生物。当尼尔 阿姆斯特朗和巴兹 奥尔德林登上月球时,他们踏出的一小步既是人类的一大步,也是微生物的一大步。 本书将带领我们以“微生物之眼”重新认识生命体之间的共生关系。在每个自成“动物园”的人体之上,微生物能塑造器官、防御疾病、消化食物、驯化免疫系统、指导行为,并赋予我们各种神奇的能力。读者可以通过本书重新认识人类过往对很多古老共生关系的大意破坏,同时见证当下各行各业努力构建新型共生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显示,以ω-6为主的饱和脂肪酸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可以通过提升线粒体的活性,显著改善新陈代谢,使人体进入营养性酮症状态,从而缓解或者避免过多摄入碳水化合物所带来的各种问题。本书作者约瑟夫?麦克拉博士数十年来一直从事脂肪代谢研究,是该领域的科学家。他在本书中分析了传统观念对脂肪的妖魔化认识,指出了过量摄入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对人体造成的负担以及潜在的危害,系统地介绍了以脂肪作为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的种种益处,并提供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指导意见。
讲述了人类与海豚的相似性,探索海豚疗法背后的原因以及海豚与其他生物(包括人类)的交流方式,描写了大量海豚救人的真实生动案列,阐释了海豚的智人特征,以探索海豚与人之间的神秘关系。观点新颖,趣味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