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候学是研究植物、动物和环境的周期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本书介绍了物候学的基本原理、定律、观测方法和观测记录,我国古代丰富的物候记载,世界各国物候学的发展,利用物候预告农时的方法,生物物候推移的原动力和我国发展物候学的展望等。 本书初版于1963年,1973年修订再版,1980年再次修订增补,是一本了解中国和世界气候变迁与物候变化发展的好书。
《云彩收集者手册》介绍了46种云彩和大气光学现象,并且收录了全世界云彩爱好者拍摄的百余幅精彩摄影作品。从太空边缘的神秘夜光云,到我们周围的重重雾霭,都在这本手册之中。即使没有任何自然观察经验,读者也可以了解云彩的名称、特征、形成原因,鉴别云的种类,并利用书中的趣味记分系统与亲朋好友展开观云竞赛。
一位浮夸的文艺復兴义大利人,发现空气出乎意料地沉重:好比卡内基音乐厅内所含空气,重达三万两千公斤。 一位独眼特技飞行家,发现空中有一股颶风般强劲的空气洪流,在八公里高空汹涌奔腾。 一位贫困美国农夫,用乾草叉在穀仓门板上刻写方程式,构思出暴风迴旋绕行的原因。 一位用意良善却命运多舛的发明家,製造出奇妙的化学物质,结果险些把臭氧层给毁掉(他还构思出一个点子,把铅摆进汽油)。 一位隐居乡间,偏爱把脚趾甲涂成樱桃红色的数学奇才,设想出一项科技成果,让铁达尼号的乘客获救生还。 《大气:万物的起源》是颂扬地球大气的精彩著述,也是读来不忍释手的科普力作。
此前我们只能在遥远的度假胜地感受到的热浪、暴雨和毁灭性的风暴,是否意味着气候变化,抑或它们只是正常的天气现象?物理学家弗丽德里克 奥托女士参与了归因科学的建立。借助这种革命性的方法,她可以准确计算出气候变化何时会发挥作用。像 哈维 飓风这样的灾难是人为的吗?干旱是全球变暖的结果,还是像往常一样,只是一段难耐的酷暑?数据显示,由于气候变化,2018 年在德国出现的热浪再次出现的概率至少是以前的两倍。在澳大利亚, 2019 2020 年摧毁整个大陆的丛林大火再次发生的概率至少增加了30%。好消息是,借助归因科学的数据,人们可以追溯导致天气现象的具体原因。一家企业,甚至一个国家都可能被告上法庭。而且,气候变化不再被滥用为借口:政客不能再用它来掩盖管理不善和自身的失败。这本书让那些激烈的辩论变得清晰明了。
从地质学到地理学、从赤道到极地、从植物到动物、从海洋到陆地再到天空,我们的地球充满了各种迷人景象。这本书会告诉所有对地球好奇的人:世界上*长的河在哪里?*深的海有多深?*大的热带雨林在哪里?*高的树是什么?*早出现的植物是什么?*古老的岩石是什么?有多少种昆虫?飓风是怎样形成的?从地球的诞生到*新的进化奇迹,这本书包含了超过2000个关于我们这颗星球*不可思议的知识,为你解答关于我们所居住的星球的所有问题。
本书主要是将多年来在黑龙江省公众气象服务方面积累的经验和成果进行总结和展示,为黑龙江省各级气象服务部门在日常气象服务提供参考和业务指导,从而更好地为公众提供专业、科学、优质的气象服务。 本书共分为七章,从对天气现象及系统的解读、特色服务、数据应用、二十四节气解读、四季更迭、可视化产品到节假日天气服务,既有对天气的文字解读,也有在全媒体气象服务中应用效果很好的可视化图形图表产品。
本书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详细地介绍关于节气的知识,包括节气的由来、气候特点与农事、农历节日、民俗与民间宜忌、饮食起居宜忌、健康食谱等,让大家了解每一个节气的含义和知识,从而科学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本书为针对中学生设计的气象灾害与防御科普图书。首先介绍了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类型及特点;然后,以北京市的气候特点为切入点,重点介绍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北京市高发的气象灾害类型相关知识及防御措施;最后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历经千年长期观测天气气候并结合生产生活经验总结出的雨热气候规律,是先民们认识世界、认识自然的智慧产物。作为认知气象的“活化石”,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的确立不有且
气象灾害与防御(初中分册) ,巩建波,气象出版社 【新华正版书籍】 作者 巩建波 原价 ¥35.00 出版社 气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0-09-01
物候学是研究自然界植物、动物和环境条件的周期性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本书介绍了什么是物候学,中国古代诗文中的物候学知识,物候学的规律,物候学的历史及发展。本书通俗易懂,特别是大量运用了中国古代文献中
神奇的世界——数学秘史(全彩图解版)是一本解析数学源流的书。数学是在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其发展的历程可谓源远流长。因此,它也和我们生活中的人文景观、天文气象、自然之谜等知识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是在现代生活和生产中,数学的应用和发展异常广泛且迅速。 随着电脑应用的普及、信息的数字化和信息通道的大规模联网,数学技术成为了一种应用top广泛、top直接、top及时、top富创造力的重要技术,所以说,未来社会的发展将更加倚重数学的发展。
《上海气象博物馆研学导师指导手册》是上海气象博物馆研学活动的导师指导手册。书稿从研学导师工作方法、工作概述,上海气象博物馆工作导图,研学前准备工作列表、研学开场的主题导入指导、研学中参观引导方式、研学中体验(实践)指导、研学中分组讨论技巧及研学后总结与评价方法、研学后自主探究等方面,全面介绍了研学导师开展研学工作应做的准备、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方式方法。研学导师是保证研学实践实施质量的非常关键因素之一,研学实践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在实践和体验中学习、创新和发展。 《上海气象博物馆研学导师指导手册》不只应用于上海气象博物馆的研学实践开展,也从研学导师职业这一视角出发,面向研学实践需求、基于教育指导理论,全面探索研学导师
这是地球系列中的一本。地球系列带领读者探寻自然的奥秘,揭开自然的神秘面纱,帮助读者了解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发生的来龙去脉。尽管现在科学进步了,拥有了很好的地震救援设备和机制,但地震依然会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了解地震,熟悉地震前的征兆,掌握地震发生时的逃生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这本书描述了世界各地发生的大地震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全书以故事的形式从现实、艺术、文化等方面展开,深入浅出。这本书是由知识且充满热情的专家编的,内容丰富,从多方面展开,以一种全新的方式 读者探索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