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了地球诞生46亿年以来,在云南这块土地上所发生的地质历史现象介绍给大家,让大家了解到地球出生、成长、演化的基本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植物、动物是怎样演化的,矿物是怎样形成的,山川大地是怎样变化的……我们可爱的家乡云南,我们脚下的土地为什么会是现在的样子,将来可能会怎样发展等等。
《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书写的是杭州这座城市的历史,或者说,更像作者吴对这座城市的私人记忆。 从5000年前良渚文明的诞生,到“肮脏、繁乱又生生不息”的运河带来财富,从“天真正直”的白居易力排众议、兴建白堤,到“自诩为前世杭州人”的苏东坡为杭州和西湖写下450多首诗词,从胡雪岩的败局之夜,到90年代以宗庆后、冯根生为代表的善贾者的复活。在书写的过程中,作者一直试图捕捉杭州的“城市性格”,它层的文化基因是什么,又是如何在历史的层叠历练下形成为今日的面貌。 跟随作者的讲述,我们发现这座城市从来没有出过深刻的哲学家、苦难的诗人甚至悲剧性的小说家,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人用“浮诞”来形容它。它不够废墟化,没有悲壮的屠城史。“偏安”是它的宿命,也戏剧性地构成为城市的个性。这是一座没有拒
《三皇故都(周口 融媒体版)/记忆中原丛书》作为“记忆中原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采撷周口历史、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特色亮点,对周口厚重的历史文化进行重新梳理挖掘,集文字、图片、音视频于一体,融资料性、学术性、观赏性于一炉,对我们更好地研究周口文化、宣传推介周口具有重要意义,是深化对外开放、提升影响力吸引力的名片。 本书分为《谈古说今》《要事回放》《名人扫描》《寻根问祖》《古城印象》《考古探秘》《胜景掠影》《名品荟萃》《“非遗”概览》《城市名片》等10个板块,围绕周口的历史、文化这一主线,讲好周口故事,传播中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本书为《杭州优秀传统文化丛书》中的一册,带我们深入游览西湖山水人文美景。 全书设置了十五个章节(含引言),以北京清漪园引出杭州西湖,并从西湖的形成以及历代的疏浚讲起,勾勒出我们现在所见到的西湖。作者以流畅的文笔,挖掘西湖一湖三山、两堤三岛景观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跟随作者的笔端,我们能漫游西湖周边群山,听作者讲述关于孤山、宝石山、葛岭、飞来峰、天竺山、三台山、凤凰山、吴山等周边名山的独特风景及人文典故。文中还梳理前人关于西湖山水的精彩记述,使得我们能够探寻古人在西湖山水间涵泳出的丰富审美情趣,展现出西湖山水文化景观的深厚底蕴和中华美学源流。
《小时候的广州》从个人视角扩充至展现四代广州人眼中的广州城事变迁,见证城市面貌从旧到新,充满浓郁的人文情怀。
《中华龙乡(濮阳 融媒体版)/记忆中原丛书》全方位介绍了濮阳厚重的历史文化,除了传统图文之外,还加入了音频、视频资源,手机扫码即可收听或收看。 《中华龙乡(濮阳 融媒体版)/记忆中原丛书》分为《谈古说今》《要事回放》《名人扫描》《寻根问祖》《古城印象》《考古探秘》《胜景掠影》《名品荟萃》《“非遗”概览》《城市名片》等10个板块,围绕濮阳的历史、文化这一主线,讲好濮阳故事,传播中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单向历,新青年的老黄历。单向空间的读书家们深信“人生即词语“,在历久弥新的文字中,隐藏着驯服或是屈从的魔力。遵从旧黄历朴实的仪式感,我们让2017年的每一个日子,因文字和词语而不再平庸。立于书桌,每日揭开新的一页,如同生活在妙不可言的等待中,等待随便哪种未来。
《顶上功夫:宝坻剃头匠的历史记忆》共收集103位剃头老人的故事,在形式和格调上大限度的保留了讲述者方言口语特色,通过口述史的形式,记录了宝坻剃头匠的酸甜苦辣。按照剃头匠的不同经历,全书共分为12章节,包括学艺、行规、绝技、艺德、品节、情缘、苦难、乐趣、游方、平凡、传艺和轶事。这些作品通过记述宝坻剃头匠在全国各地的剃头生涯,反映了抗日战争以来中国社会的历史风貌、风土人情、时代变迁。
由我国80余位专家学者历时15年潜心研究推动的圆明园数字复原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已实现圆明园全貌90%以上的数字复原,其多项数据指标均创下世界园林遗址研究之很。这次复原工程共清理收集档案10000余件,完成4000幅复原设计图纸,2000座数字建筑模型,41个圆明园景区128个时空单元的复原研究工作。其数据规模之庞大、史料之珍贵,在世界遗址园林修复目前尚属抢先发售。
成都方言无疑是成都人聊天的的重要内容。成都人说话非常生动、幽默、艺术,硬是个个封为语言大师都不为过,成都话中那些具体的专用的词汇也很丰富,作者用轻松诙谐的文字带给读者茶余饭后的小故事,亦是一种解压和享受。本书作者是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老成都人,故事有趣,原汁原味。
《人文山东》以山东文化传统为主要内容,简要、系统地梳理了山东文化传统形成的地理因素、发展历程、涌现的精英人物和主要文化载体,提炼了人文山东的精髓要义,突出了山东文化传统中的“情义”内核,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山东文化的气质神韵和山东人的精神品格。在突出提炼山东人文要素和精神特质的同时,亦注重与海外读者对接,穿插精讲了一些文化故事,体现了故事性、趣味性。
本书是“乡愁中国”系列图书《京杭大运河光影实录》介绍江苏段运河历史的图书。本书分别介绍了宿迁、淮安、扬州、常州、无锡、苏州6座城市的运河往事,用通俗的语言,精美的摄影作品,图文并茂地向读者讲述了每一座城市的河城共生的历史和故事,讲述了每一座城市遗留的运河遗产。
本书是一本介绍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山石韩叠山技艺的图书。叠山造石,本就是一门有法无式的技艺,在掌握了基本的叠山方式方法后,不管在何种环境、运用何种石材,只要用心,都能叠造出优美的并与环境相匹配的山石来。本书共分六章,靠前章为靠前章山石韩叠山的历史渊源,第二章为山石韩叠山的历史贡献,第三章为山石韩叠山的传承发展,第四章为山石韩叠山技艺,第五章为山石韩叠山技艺的发展与保护,第刘章为山石韩作品赏析。本书是对山石韩叠山这项重要手工艺事项的发掘和整理,极有价值。
通过实地走访东莞数十个镇的代表村落,描述村落中的宗祠、寺庙、街巷、建筑,采访村落的保护者、村落的规划者、研究村落的学者等,这本散文集向读者展示了中国村落的历史与人文,城市的记忆与变迁,文明的交汇与碰撞。时间在古村不会停滞不前,古村与祠堂随着时间变得斑驳。如何让旧村焕出新颜,在保留文化内涵的同时赋予新的功能与使命成为一个亟待解答的问题。
《符号江苏口袋本》丛书精选具代表性、具符号意义的江苏特色文化资源,通过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中英文图书,剖析历史与现实内涵,凸现江苏的人文底蕴,扩大江苏的文化影响力,形成江苏文化品牌。 丛书以精炼简洁的文字配以精美别致的符号图片,言简意赅地介绍每个江苏符号的起源、发展、现状及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兼具故事性与实用性,可读可查,让中外读者迅速掌握对江苏符号基本而广泛的认知,并获取可进一步了解、考察各符号的信息渠道,堪称精巧便携的图文版“江苏符号指南”。 《符号江苏·口袋本:金山寺》就是该系列丛书之一。 金山寺是江苏省镇江市历史建筑的主要代表之一,江苏古代寺院建筑文化的重要遗址。滕建锋著的这《符号江苏·口袋本:金山寺》立足于中华寺院文化,以古代的人物和事件为线索,对金山寺的自然
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 一个成语代表一个故事,一个故事讲述一段人生。 而发生在长安的故事,让你“一阅三千年,半部中华史。” 1本专题收集发生在“周秦汉唐”这四个时代成语的图书。 1本图书,6个专题,120个成语故事,120段人生故事。 1本图书道出20位奇人,20场变革,20个品德,20篇谋略,20种学习,20类情感。 1本讲述成语故事来展现长安文化的故事书。
《山有嘉卉 东阳市濒危非遗志》记录了浙江省东阳市近40项濒危非遗的技艺特色及传承困境,讲述代表性传承人为挽救非遗走出濒危境地所作的努力,以推动非遗融入生活实现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