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篇口述故事、20余万文字、120余幅珍贵图片资料。本书通过个体访谈和深度对话的形式,生动地记录了中拉人文交流的生动案例与别样视角,不仅为中拉人文交流提供精彩文献,也是一份难得的对外传播的故事性素材,堪称相对比较完整的中拉友好故事交互传播的现当代纪事。
这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简史”,介绍了建筑和建筑艺术的起源、文明前建筑、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埃及、波斯、欧洲、、南亚、东亚、印第安等各种古代和现代建筑风格,从艺术的角度,通过500张经典建筑照片和图例,介绍了各种建筑风格的背景、特征和来龙去脉。文字凝练易懂,知识性强,体现了作者广博的阅读和大量实地考察下的创见性和深入思考。
本书盘点了自古以来植物所参与的人类历史,揭示猖獗一时的与迷信、巫师与魔法是如何谋害了人的性命,及其所受到的毫不留情的整肃和;介绍了各种充满神秘色彩的植物及其方剂。植物历经数千年的历史,带着人类对它的众说纷纭、不一的褒贬,有些竟然很终被现代医学所开发利用,进入了合法的药房,而有些则仍然存在于口耳相传的秘方中,或转入不法的地下流通。它们见证了从自然走向文明的植物文化的历史。
民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与一般性的民俗读物不同,《岭南民俗与技艺》选取较有代表性的民俗个案,予以追根溯源,质疑问难,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例如,《东莞除夕“卖懒”习俗》一文,透过“卖懒”现象,看到了它与历史上卖冷习俗的联系,及其对火、对生命、对春天的崇敬和向往;又如《佛山醒狮》一文,对醒狮的起源提出了新说,认为,岭南盛行的迎神赛会是佛山醒狮源远流长的深厚文化土壤;是明代社会和佛山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产物,具体兴起于明前期的正统年间,至成化末年,舞狮已波及雷州半岛和整个海南地区。 该书对那些有较广地域共享的民俗文化,能悉心辨其源流,理其脉络,正本清源,还其本来面目。近年来,有学者提出《掘尾龙拜山》传说出自广西。《“掘尾龙拜山”传说》针对此说,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在岭南广为流传的《掘
这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简史”,介绍了建筑和建筑艺术的起源、文明前建筑、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埃及、波斯、欧洲、、南亚、东亚、印第安等各种古代和现代建筑风格,从艺术的角度,通过500张经典建筑照片和图例,介绍了各种建筑风格的背景、特征和来龙去脉。文字凝练易懂,知识性强,体现了作者广博的阅读和大量实地考察下的创见性和深入思考。
建筑,或规模宏大或玲珑精巧、或东方韵味或西洋风情、或沉稳古典或现代奔放,无论知名与否,其对美的追求都是共通的;而对不同空间的诠释却是每一座建筑所特有的。只有置身在空间中,亲眼去看、倾耳静听、用手掌去抚摸接触,才能了解建筑的价值。作者走遍10个国家,探访了25座令他一见倾心的建筑。从文丘里设计的母亲之家、马蒂斯留下的光之宝,到柯布西耶五次更改设计方案的萨伏伊别墅;从骑士时代的巍巍古堡、维也纳迷宫般的下水道,再到囚禁过众多思想家的丰多摩监狱……25个空间,25张表情,一砖一瓦凝结建筑之美,一字一句尽显学者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