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丛书根据行业标准《城镇供水行业职业技能标准》CJJ/T225-2016要求,系统阐述了自来水生产工、化学检验员(供水)、供水泵站运行工、水井工、水表装修工、供水调度工、供水客户服务员、泵站机电设备维修工、仪器仪表维修工(供水)、供水管道工和变配电运行工等10个供水行业重要岗位应掌握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以及安全生产相关知识。在广泛吸取国内外先进理论及现代专业操作技能的基础上,综合了国内供水行业调研成果,融汇了作者们多年实践经验的精华。我们相信,随着城镇供水行业职业技能系列培训教材的出版,必将对全国供水行业职工的职业技能、素养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充分听取了部分高校和土木工程现场施工人员的意见,在调研的基础上,编写人员经过认真的讨论,本着体现 理论够用、突出技能、实用性强 的原则,对书中内容进行了调整,加注了仪器使用的小窍门、重点内容的注意事项等内容,并增加了视频,方便读者掌握。本书在介绍基本测量方法及相关仪器使用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建筑施工测量的有关规定、要求和测量方法。全书主要内容包括:施工测量的基础知识、测量仪器及使用、三项基本测量工作、测量精度的评定、施工测量基本方法、施工测量前的准备工作、施工控制测量、民用建筑施工测量、建筑变形测量等内容。 本书可供建设施工工地测量工和其他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职、中专、技校、培训班的学习教材或参考用书。
带你了解设计过程的各个阶段:调研、方案、分析、修改。 带你认识设计过程的常用工具:绘画和草图、正投影图、草模和模型、数字化建模与可视化、施工图、建筑信息模型(BIM)。 让你初步具备设计过程的模型化思维,可以有意识地总结并评估自己的设计流程。 聚焦于设计本身,用实际案例向你展现设计所遵循的路径:概念、形式、材料、语境、功能、计算机、合作。 探讨如何在项目初期,结合项目的语境和空间需求,界定出合适的项目简介。 有了项目简介,我们就可以放手开始设计了。从概念设计、建模与展示、概念深化、设计深化、细部设计到施工设计,一步步带你推进整个设计过程。 带你亲身体验一个真实的设计案例、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从制定项目简介、初步设计、深化设计,到招标、重新设计、二次招标,从价值工程、技术设计到施工
张琴,东南大学建筑学学士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硕士、博士。长年从事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主持浙江省温州市古城保护规划、浙江省温州市五马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山东省烟台市朝阳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古镇保护规划、江苏省苏州市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华盖建筑师事务所由赵深、陈植、童寯三位建筑师于1932年在上海组成。他们先后留学美国,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并都获得建筑硕士学位。事务所从创办到1952年结束,其设计作品近二百项,是上海近代多产的华人建筑设计事务所。本书聚焦于事务所自1932年成立至1952年解散这30年间的经历。作者与这三位建筑师的后人有密切的社交关系,积累了一手的素材,文笔生动活泼,可读性强。
小菜场上的家(第五辑)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4级实验班2016年建筑设计作业集,是小菜场系列第五本,该系列前四本出版后,在中国的建筑学校引起了较大反响,成为建筑专业教育出版的范本。本书的主题是用设计认知城市(Learning the City through Design)。本书主体内容分为两部分。其一是介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4级 复合型创新人才实验班 在2016年秋季,即三年级*学期由王方戟、张斌和庄慎三位教师指导的建筑设计课程,其内容包括任务介绍、成果展示和教学讨论。其二是庄慎老师及其阿科米星建筑设计事务所2016年至2017年在虹口区对一些城市中建筑物的改变所作的调研成果《逆向还原》,在本书中将部分成果以插画的形式同大家分享交流。
根据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发[2015]13号)要求,2016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深化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意见》(建标[2016]166号),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启动了构建强制性标准体系、研究编制强制性工程规范工作,本册为供热工程。 本规范对供热工程的规划布局、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维护全生命周期的基本功能和性能要求进行技术规定,是城乡和农村供热工程的要求,因此必须严格执行。主要内容为:总则,基本规定,热源厂和供热管网。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鉴定机构和鉴定人、鉴定事项委托接受与中止、鉴定组织、回避、鉴定准备、鉴定期限、出庭作证)、鉴定依据、鉴定、鉴定意见书、档案管理等。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2018年3月1日开始实施。
通过科学规划,到2035年,全面建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安全、创新、绿色、高效的城镇水务系统,城市水问题得到总体解决,饮用水安全、排水安全得到充分保障,城市水净岸美、特色彰显,水务行业整体发展质量提升到国际先进水平,水务行业技术发展在基础研究支撑、创新引领、技术融合等方面达到*水平。《规划纲要》由总论和饮用水安全、城市水环境、排水防涝、资源节约与利用和智慧水务等五个专业篇章组成。《规划纲要》从现状入手,深入分析当前的问题,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吸收国际先进经验,按着国家2035年的总体部署,明确今后15年城镇水务行业的发展目标和指标,以问题、目标和结果为导向,凝练任务,提出实施路径与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内部装修防火设计,不适用于古建筑和木结构建筑的内部装修防火设计。
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地和总平面;4建筑设计;5室内环境;6.建筑设备。 本规范局部修订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第237号公告批准、发布,自2019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2.8、4.1.3、4.1.9、4.1.1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
本书基于建筑木材相关知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常见的木结构建筑体系。第一部分“作为建筑材料的木”,从树木的生长开始,解释木材的特性和制作过程,并介绍了现代常用的木材产品。第二部分“作为建造体系的木”,顺着木结构发展和演变的线索,系统地梳理了各类木结构体系的建构逻辑和建造要点。第三部分“作为建筑构件的木”,从基础、墙体、楼板、屋顶等建筑子系统的层面,讲述木材在建筑不同部位应用时常见的构造做法。这三个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内容涵盖了木结构的历史发展、力学原理、建构逻辑、构造做法乃至常用构件尺寸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实操性。 本书重点鲜明、翔实全面,非常适合具有一定建筑构造知识且希望快速了解木结构建筑设计的建筑学及相关专业读者。需要注意的是,构造设计与建筑所在地的气候密切相关,因此本书
本系列图书根据《16G101-1》《16G101-2》《16G101-3》三本新图集以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 20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 》(GB50010 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 》(GB50011 2010) 及2016年局部修订规范等进行编写,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基础构件的平法钢筋识图与算量,柱、梁、板以及剪力墙等主体构件,以及板式楼梯的翻样与下料。本书以问答的形式一一解答了平法钢筋翻样与下料中的常见问题,通过一些计算实例给出了钢筋的翻样与下料的方法,内容系统,实用性强,便于理解,方便读者理解掌握,可供设计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工程造价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大中专的师生学习参考。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图纸幅面规格与图纸编排顺序;4.图线;5.字体;6.比例;7.符号;8.定位轴线;9.常用建筑材料图例;10.图样画法;11.尺寸标注;12.计算机辅助制图文件;13.计算机辅助制图文件图层;14.计算机辅助制图规则;15.协同设计。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2018年5月1日实施。原国家标准《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10同时废止。
这是一本关于电气审图的书籍,侧重点是规范的柔性解释,而非规范的硬性实施,目的是沟通和了解合理的设计理念,而不是教条的死搬规范和条文,用合理的、与时俱进的角度去理解规范编著者的真实意图和想法。书籍的编写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内容深度方面按设计图纸的常规顺序列章节,如:说明、系统、平面图等,尽量抓住时下热点如:电气节能、设计深度等内容,同时也对审图的要点着重进行表述,如消防、人防、防雷接地等危险性等场所均单独设章介绍。内容宽度方面则是从电气设计的全产业链进行考虑,把设计的内审、外审、施工方、甲方、预算等各方意见一并收录整理,不仅是从规范的角度,也从施工的难度、造价的节约、设计的深度等角度来全面解析设计,常规问题不谈,尽量去介绍那些容易犯错的遗漏知识点,以及新手容易迷惑难于决定的争
《建筑声学设计原理》*版自2000年付梓以来,已过了18个年头。本书出版后,深受各界的好评,曾多次重印,被许多高校采用作为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也为广大从事建筑声学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重要的参考书。鉴于这十多年来,在建筑声学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实践方面都有了不少新进展,相关的规范标准也作了修订或颁布了新的规范与标准,因此,亟待利用此次再版的机会对*版的部分内容予以修改和更新。 由于时间较为紧迫,故此次修改、更新自然未能全面反映建筑声学这些年来的新进展与新变化,只能作出若干较重要的补充和修订。同时,由于编著者不在同一学校,沟通不甚方便,故此次修订与更新,采用文责自负的办法,分别由各位编著者对原先所负责的章节自行修订与更新。希望通过这次修订,能使得《建筑声学设计原理》重新焕发出青春的
在建筑的形态、空间、功能、环境和文化等设计元素不断丰富的条件下,建筑模型的制作与表达技巧与方法的难度也逐步加深。本书以建筑学专业对模型的制作要求为骨架,拟分为入门、初阶、中阶、高阶四个部分的内容,提供材料、工具、技法和范例等。讲解的重点在于不同类型建筑的模型创作(模拟)思路、材料选择、制作方法等,为每一个重要的设计专题提供3-5个优秀的模型案例作参考。旨在训练和提高读者模型制作的实际操作技能,启发读者发挥模型设计与制作的创造性思维。
本书再度审视了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思想对建筑的影响。德里达曾以某种方式被邀请去参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场特殊的建筑实验,即我们所知的解构主义,请他证明建筑解构主义的合理性,并给予支持。他无疑协助了这场实验,调整了他的思想以适用于建筑解构主义,并且他和建筑师、建筑的对话组成了德里达思想遗产的一个部分。本书可以看作是德里达与建筑互动的一次回顾,但本书就他的思想内涵提出了一种略微不同的思考,同时特别关注了建筑教育方式与建筑实践方式。这样一本简要的入门书,对于建筑学生与建筑实践者来说是比较合适的,它就德里达思想如何融入对建筑产生影响的知识体系中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概述。
景观社会学是对土地与社会问题的观察与理解。本书收录了 2014年、2015年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景观设计学专业研究生“景观社会学”课程中以深圳大浪地区为研究区域完成的11个专题研究报告,内容涉及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社区与公民参与、城市公共设施、社区公共空间、城市历史保护等具体社会问题和前沿学术问题。“景观社会学”课程教学迈出了我国景观设计学专业教育中对人、土地与社会进行观察、理解与探索的重要步伐。 本书为设计学教育与实践工作者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模式,可作为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设计、景观规划、建筑学专业师生以及相关专业领域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