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混砂浆质量控制》以普通干混砂浆质量控制为主线,阐述了产品质量要求、原材料质量控制、配合比设计与优化、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储运过程离析控制、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常见应用质量问题分析、试验室对质量控制的作用、原材料及产品试验方法。对干混砂浆生产和应用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实践进行总结,并结合理论知识,提出作者的见解。 《干混砂浆质量控制》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用作干混砂浆企业技术人员的教材,也可作为干混砂浆应用单位和监理单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相关人员的参考书。
《中国水泥发展史》1版写到2004年。此后,中国水泥行业发生了巨变。水泥产量高速增长后出现拐点;生产技术实现由落后技术向先进技术的跨越;一大批现代大型企业兴起,使行业面貌焕然一新;行业进程已踏入绿色发展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新时代。及时记载这些历程,出版发行《中国水泥发展史》2版显然是十分必要的,也为众望所归。《中国水泥发展史》2版不仅在内容上进行了大量补充,并且按史书的一般写法和行业特点,对篇章编排做了新的调整。全书分五个部分:部分 开篇,章到第三章;第二部分 1889—1949年,第四章到第七章;第三部分 1950—2004年,第八章到第十七章;第四部分 2005—2015年,第十八章到第二十章;第五部分 时代人物,第二十一章到第二十四章。由于史实的连续性,第二部分到第四部分的三个时段之间略有交叉。中国史书有多种体裁
本书聚焦于工业固废的资源化利用难题,以及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高成本问题,对多固废UHPC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系统地总结和阐述了作者在含锂渣UHPC水化特性及微观结构、铝相固废UHPC抗压抗折性能及微观结构,以及多固废UHPC抗压及水化特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本书可供从事土木工程、力学等相关专业的广大科技人员以及各设计院与施工企业参考,也可作为上述专业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学习参考书。
本书介绍了混凝土裂缝的类型、成因、工程危害、控制标准、形成机理、防治及修补措施等内容。总结了作者近年来在混凝土耐久性及抗裂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重点对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产生机理及抗收缩裂缝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本书可供高等工科学校土木、交通类本科,研究生及相关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中国水泥发展史》1版写到2004年。此后,中国水泥行业发生了巨变。水泥产量高速增长后出现拐点;生产技术实现由落后技术向先进技术的跨越;一大批现代大型企业兴起,使行业面貌焕然一新;行业进程已踏入绿色发展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新时代。及时记载这些历程,出版发行《中国水泥发展史》2版显然是十分必要的,也为众望所归。《中国水泥发展史》2版不仅在内容上进行了大量补充,并且按史书的一般写法和行业特点,对篇章编排做了新的调整。全书分五个部分:部分 开篇,章到第三章;第二部分 1889—1949年,第四章到第七章;第三部分 1950—2004年,第八章到第十七章;第四部分 2005—2015年,第十八章到第二十章;第五部分 时代人物,第二十一章到第二十四章。由于史实的连续性,第二部分到第四部分的三个时段之间略有交叉。中国史书有多种体裁
服务化转型是建材等资源型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战略选择。本书提出了建材产业价值链提升和服务化转型的两个方向,构建了建材产业服务化转型的战略框架,并在研究发达国家服务化转型国家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建材产业服务化转型的措施和建议。
本书按照施工顺序分类,介绍了装修材料的基础常识、水电材料、装饰砖石、装饰板材、 装饰地材、装饰门窗及五金、漆及涂料、墙面加工材料、厨卫设备以及趋势新建材等内容,详细讲解了施工步骤中所需材料的类别、特点、选购以及适合用法,并将理论和图片相结合,方便读者全面地学习室内材料相关知识,从而熟练应用这些室内材料。同时,本书融入了课程思政元素,利于读者树立文化自信。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室内设计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室内装饰从业人员的参考书,还可供广大装修业主使用。
《建筑材料科学基础》为三篇共8章,篇建筑材料概述,包括章建筑材料的研究内容和第2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第二篇建筑结构材料,包括第3章金属结构材料,第4章无机非金属结构材料和第5章高分子结构材料;第三篇建筑功能材料,包括第6章金属功能材料,第7章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和第8章高分子功能材料。《建筑材料科学基础》融合了材料科学、房屋建筑学、建筑材料学、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建筑物理、材料力学、建材产品设计、色彩学、矿物岩石学、木材学等多方面知识,引用了大量技术标准,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案例分析。全书内容充实,面向工程实际,文字通俗易懂。《建筑材料科学基础》可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筑材料方向的本科生,也可作为建筑施工、建筑材料生产企业技术人品的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