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六章,包括建筑节能检测概述、外保温系统及组成材料测试技术、建筑幕墙、建筑门窗、采暖通风空调系统、节能建筑现场检测。书中详细地介绍了外保温系统及组成材料检测技术、建筑幕墙及门窗检测技术、采暖通风空调系统检测技术、节能建筑现场检测技术、门窗节能性能标识等,同时在附录中给出了一些常用检测项目的检测记录表,内容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本书可供从事建筑节能工作的检测、生产、施工和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学生学习使用。
该书描述了景观、用地和自然资源的形成原则、方法和技术,以使人类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一样得以持续发展。作者通过的教学和专业实践,以泛专业的视角,针对普通市民、景观师、规划师和其它行业人员关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完整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构架,并完成了一系列实践项目。本书是对这一理论、方法和各项实践案例的全面介绍。本书是著名生态学著作《环境再生设计: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篇。适用于建筑、城规与园林专业的广大师生以及相关设计人员,生态保护决策者等。
绿色生态村镇建设是转变城乡建设模式的重要问题。《绿色生态村镇环境指标体系及评估标准》立足于绿色生态村镇,以环境为侧重点,利用文献调研、实地走访、模型分析等方法,筛选绿色生态村镇环境影响指标因子,构建绿色生态村镇环境指标体系,并提出对应的评价方法,用于评估绿色生态村镇建设各阶段的环境状况,引导和支撑绿色生态村镇的建设。同时,《绿色生态村镇环境指标体系及评估标准》还针对村镇能源利用和废弃物资源化两方面的典型问题,构建了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并辅以案例分析。
绿色社区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作为绿色城市建设的基本单元,实现*效、*少量、*影响地使用资源和能源,营造出一种低碳、健康、和谐人性化的聚居环境。相对于传统社区,绿色社区具有较低的环境冲击性、资源和能源消耗性,同时具有良好的人居环境的舒适性以及社会和谐性等特征。 绿色社区的思想可以追溯到英国社会学家霍华德在1898 年提出的 花园城市 理论,这是绿色社区思想的萌芽。19 世纪70 年代,麦克哈格所著的《设计结合自然》标志着基于 生态价值观 的社区规划与城市设计成为绿色社区建设的基础。与此同时,欧美国家的绿色社区建设开始进行研究,先后出现了若干应用较广的绿色社区评价体系。 20 世纪末以来,中国许多城市开始思考如何持续发展问题,新的城市发展理念也不断深化。特别是 十九大 提出了关于绿色发展的新理念
《种植屋面疑难问题解答》一书包含了种植屋面七个部分的内容,分别为基础知识类、设计类、施工类、养护管理类、工程质量监理与验收类、工程造价类、试验检测类。本书以图文结合方式全面解答了种植屋面的疑难问题,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可供种植屋面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生产和科研等单位作为学习参考资料或培训用书。
本书在回顾绿色建材的概念发展过程、分析各类材料性能与应用的绿色化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特种水泥基材料及其应用,长寿命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特种功能玻璃材料及其应用,环境友好型建筑卫生陶瓷、功能型墙体砌筑材料及其应用,新型建筑保温材料、新型高效耐火材料以及抗菌、防霉材料与工程应用,建筑物理环境改善与节能建材工程应用,建筑环境化学污染控制材料技术与工程应用等。主题明确,内容贴近行业发展需要,可以为建筑材料以及新材料领域技术人员、科技工作者提供全面的引导。本书在写法上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既可为建筑与建材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在研究攻关、开发设计过程中提供参考,也可供大专院校师生教学使用,还可作为社会大众了解绿色建材的重要渠道。
本书通过大量理论解读与案例分析,从城市化及其对生态城市发展的挑战、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生态特性之间的关系、城市生态系统的特质、城市栖息地与城市自然、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城市脆弱性与城市韧性、生态城市实现路径、城市发展中的城市生态学及其应用等八个方面,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管理和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为在城市发展中如何优化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了依据。
目前我国新建建筑增幅已趋向平稳,新建建筑与既有建筑改造同步推进逐渐成为绿色建筑发展的新常态。我国既有建筑存在量大面广、结构老化、设备陈旧、功能过时、舒适性差等问题。设计初期的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研究对实现建筑行业节能减排目标,提升使用者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建筑改造中欠缺设计阶段权衡判断和建筑性能量化分析的问题,本选题以寒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以性能模拟和多目标优化算法为主要技术手段,对设计阶段既有建筑的绿色化改造预测展开研究。通过国内外评价标准梳理、大量案例研究和建筑性能影响因素研究,提出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设计策略,建立耦合风、光、热环境的绿色化改造设计方法,构建以碳排放、舒适度和经济性为目标函数,以性能提升措施为决策变量,以遗传迭代数为约束条件的综合优化敏感度预
作为我国三大城市群之一的京津冀地区,建筑节能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十三五 以来,京津冀三地陆续出台了推进超低能耗建筑发展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和奖励办法,开展了大量的工程实践,无论是超低能耗建筑政策标准的制定,还是项目建设的规模,都处在全国领先地位。 此次出版的《京津冀超低能耗建筑发展报告(2017)》,是广泛征集专家技术文章和工程案例等结集汇编而成的。该报告立足于京津冀地区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现状,解读相关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分享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和示范工程实践经验,旨在助力超低能耗建筑质量提升,对推动超低能耗建筑健康快速发展将产生积极作用。
1987 年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WCE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 既满足当代需求,同时又不损及后代子孙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发展”。作为“基本生活需求”的重要载体,建筑在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战略背景下被赋予了多重内涵。“ 在当代需求的驱动下,主动式电子设备大规模应用所带来的建筑能耗增量及环境持续恶化问题”是建筑可持续发展亟须解决的技术难题。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生态建筑、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绿色建筑等新兴建筑形式从不同视角为城市建筑提供了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先城市后农村”是建设部提出的建筑可持续发展工作策略,在城市建筑可持续发展工作初见成效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 1 —会发展第十三个
第七届国际土木工程结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学术会议论文集(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on Innovation Sustainability of Structures in Civil Engineering,ISISS 2018)汇集了8个大会主题报告和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等6个国家学者的124个分组报告。《第七届国际土木工程结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学术会议论文集》内容反映了土木工程结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在国际上的新研究进展以及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可供相关专业的高校教师、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 节能技术及案例分析》的重点是介绍已经成熟的节能技术,包括通用的节能技术和高能耗行业的节能技术。前者包括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强化传热技术、余热回收技术、隔热保温技术、热泵技术、热管技术、热管及其在节能中的应用、新型高效换热器、空冷技术等;后者主要涉及钢铁、建材、石油化工、电力、热力系统等高能耗行业行之有效的节能技术,如干熄焦、余热余压发电、浮法玻璃、内燃烧砖工艺等。书中还通过诸多的节能案例介绍了高能耗行业的节能及水泵、风机、空气压缩机、工厂照明系统、中央空调与制冷系统的节能技术。
《绿色建筑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是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主导编制,集成集团综合技术力量,汇聚院士、大师和众多专家领衔编写的一部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指导型书籍,《导则》覆盖建筑设计全专业,是从理念价值观入手到具体的绿色方法策略的实战应用手册。书中明晰了绿色设计观,提出本土、人性、低碳、长寿、智慧五大维度的绿色目标,用整合式思考方式和正向设计逻辑来构建绿色建筑的核心要素,提出了“方法检索+多元评估”的绿色设计方法体系。同时通过大量集团优秀绿色建筑项目的深入剖析,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详细解剖。《导则》结构、机电、景观专业分册依照各自专业的设计体系框架,根据不同阶段总结出绿色设计要点与实施路径;并在绿色建筑传统的节水、节能、节材概念基础上,倡导“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的绿色设计价值观,
本书针对我国开发建设中传统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脱节,导致规划设计实施性低、可用性差的核心问题,结合国内外城市开发建设的理论与经验借鉴,从城市 精细化管理 角度出发,提出了 规划设计总控模式 作为解决当前区域开发建设问题的核心手段。本书详细诠释了规划设计总控的内涵,提出规划设计总控 七原则 的理论体系 包括多专项整合、多利益协调、多维度统筹、全过程参与、动态化调整、综合化咨询、多部门决策;同时从法定规划优化、专项规划整合、开发建设导则、管控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建立等方面,构建了区域开发 五步走 的全流程操作模式和实施框架;*后通过结合近阶段实践的多个相关案例,对 七原则 的实际运用以及 五步走 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
本书针对建筑节能领域学科认识不清晰和工程实践理论基础薄弱等问题,建立了建筑节能科学观及其实践方法体系。将建筑节能科学观应用于建筑地域性研究,建立了建筑节能适宜技术观。本书可作为土建类学生及其相关从业人员的学习参考用书本书针对建筑节能领域学科认识不清晰和工程实践理论基础薄弱等问题,建立了建筑节能科学观及其实践方法体系。将建筑节能科学观应用于建筑地域性研究,建立了建筑节能适宜技术观。本书可作为土建类学生及其相关从业人员的学习参考用书。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节能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分会组织全国建筑电气行业的知名专家学者编写了此书,内容共7 章,包括建筑电气节能现状和发展趋势、供配电系统电气节能技术、建筑照明的电气节能技术、建筑智能化节能技术、建筑新能源的电气节能技术、绿色建筑电气节能环保技术和数据中心节能技术。本书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实用性和参考性。适用于建筑行业一线技术人员、相关产业从业人员以及各大高校、设计院研究人员进行智能建筑设计参考。